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高斯的故事。

2、展出问题: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
“1+2+3+4+......+98+99+100= ?”
(板书)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
一、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
(1)数列的基本知识
1、2、3、4、5、6……
2、4、6、8、10、12……
5、10、15、20、25、30
像这样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成的一列数我们称它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第1项称为首项;最后1项称为末项;在第几个位置上的数就叫第几项;有多少项称为项数;
(2)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
1、2、3、4、5、6……公差=1
2、4、6、8、10、12……公差=2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上面的每一个数列中,从第一项开始,后项与前项的差都相等的,具有这样特征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差称为这个数列的公差。

2、等差数列的项数
已知数列2、5、8、11、14、17,这个数列有多少项。

(1).数一数
(2).可是当数字多的时候还能不能数一数了呢?
(3).讨论交流,教师提示引导。

(分析:第2项比首
项多1个公差,第3项比首项多2个公差,第4项比首项多3个公差……,那第n项比首项多(n-1)个公差。


(4).汇报。

(5).师生总结:
规律:末项比首项多的公差的个数,再加上1,就得到这个数列的项数。

等差数列的项数= 公差个数 + 1
=(末项-首项)÷公差 + 1
这个数列的项数= (17-2)÷3+1=6
(6)知识运用
3、等差数列求和
例:6 + 10 + 14 + 18 + 22 + 26 + 30 + 34 + 38
(1).分组讨论与分析
a有没有简单一点的算法呢?
b学生讨论后发表看法:
可以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来进行简算
原数列的和:6 + 10 + 14 + 18 + 22 + 26 + 30 + 34 + 38 倒过来的和:38+ 34+ 30 + 26 + 22 + 18 + 14 + 10 + 6
44 44 44 44 44 44 44 44 44 44
两数列之和=(6+38)×9
解:原数列之和=(6+38)×9÷2
=44×9÷2
=198
(2)、学生列式验算是不是198。

你觉得这种计算计算方法怎么样?
(3)、你还能想出其他简便算法吗?
得出公式:等差数列之和=(首项+末项)×项数÷2 (4) 、公式的应用
做一做:
求和:1+2+3+……+18+19+20=
1+3+5+……+15+17+19=
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求项数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生到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六第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