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我的家》教学反思
本课题主要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参与。
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照片来介绍家人,亲切、直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
教育学生学会帮家人做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人的事情帮着做。
”
教学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时都显得很开心。
在课前教师对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都比较了解,特别是单亲的家庭,要注意避免伤害儿童的情感,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灵活地创设课堂情境。
所以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的言行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情绪的影响,尽量避免出现学生相互攀比家庭条件和父母情况。
课堂上利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视频《让爱住我家》让学生体会到家的幸福和快乐,很好地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中,能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
课堂尾声时,我设计了师生一起配上动作一起唱《幸福拍手歌》,这样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从而达到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本课还有不足之处,本来设计了一个画一画“我的家”环节,但由于时间把握得不好,所以没有把这一环节用上。
在最后的环节里我设计了把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在爱心卡上,但是一年级学生的识字率较低,所以写的内容都十分简单,写不出老师想要的效果,而且在这
个环节里因为时间有点赶,所以没有叫学生把自己写的话读一读,也没有让学生自己贴,这点有待改进。
还有就是一年级学生定性较差,比较活泼好动,爱说话。
课堂纪律方面控制的不是很好。
所以我想,一节好课,应该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机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让自己在课改的征途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我的家》是《品德与生活》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本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快乐与亲情,爱自己的家,认识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懂得爱亲敬长,能和家长沟通,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本主题活动体现了从小培养儿童应有的品德——“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这一内容正是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之一。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这种教学理念对于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本课教学我主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教学各环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设计一系列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同时,我还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产生情感升华,在情感体验中感悟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主动关心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学会关心父母,孝亲敬长。
“以活动为主线,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是本课的教学方式。
“家”这个词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他们生长在幸福时代,充分享受着家庭、社会给予的阳光雨露,然而他们习惯了雨露,习惯了接
受而往往忽略、甚至不懂得付出、奉献。
如何让学生爱自己的家,为自己的小家乃至大家的建设作贡献,这是授课教师所要达到的知行统一的目标。
这节课中,我以“活动—体验—感悟”为主线。
课前,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全家福照片等能反映家庭温暖的点滴资料,让每个孩子在收集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生活体验。
在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利用“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人,采用个别介绍、小组交流和全班介绍结合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
课中还设计了适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参与的活动“敞开心扉”,通过“敞开心扉”这一教学环节启发学生如何关心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们把想对自己的父母或亲人做什么用表演的形式演出来。
孩子们积极参与,情趣高涨,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生愿意参与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觉体验、感悟的程度就越高,为促进品德的内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知之处需要改善的,如果能请家长共同参与到我们的课堂当中,参与到小组的讨论,相信生生间、亲子间、师生间的互动和感触会更深、更广。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