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 何欢 卓涛 粱勇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何欢卓涛粱勇升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
年10 月至2013年2 月收治的100 例需进行手指清创缝合及肌腱吻合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 例。

两组患者均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麻醉定位法,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定位。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术后观察组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有4 例发生毒性反应,3 例发生霍纳氏综
合征,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
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麻醉药剂量和术
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优点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应用过程中将局部麻
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多用于手、前臂
及肩部等手术中,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定位方法应用穿刺针的触感寻找神经,对神经及血管的损伤较大,且成功率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超声引导定
位的出现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0 月至2013 年2 月收
治的100 例需进行手指清创缝合及肌腱吻合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与传
统定位方法的比较,探讨了超声引导的优点,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 年10 月至2013 年2 月收治的100 例需进行手指清创缝合
及肌腱吻合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5 例,女35 例,年龄23~65 岁,平均年龄(47 3.6)岁,体重42~79kg,平均体重(57 5.4)kg,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及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打开上肢静脉通路后进行鼻导管给氧支持,并监测患者心率、血氧、血压及呼吸等生命征,取肌间沟法对患者进行阻滞麻醉,对穿刺点皮肤
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定位,选取7G 注射针头垂直进入
肌间沟,略微向下向后方推进,若针头穿过前筋膜有脱空感,且患者有异感则表
示定位可靠,若患者无异感需继续推进到C6,定位完成后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
注射器,回抽无异常后注入局麻药液。

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定位,将超声
探头固定锁骨上2 厘米处,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探头,将臂丛神经横断面
的低回声区显示出来,在超声显像直视引导下将7G 穿刺针刺入斜角肌间隙中的
臂丛神经旁,确定针尖位置后注入局麻药液,并能清晰的观察到药液扩散情况和
效果。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
生情况。

1.3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反应评价其麻醉效果,优:手术过程中患者无
明显痛感;良;术中患者有轻微痛感,应用微量镇痛药物;差:术中患者疼痛明显,需持续加用麻醉药物。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
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用药较少,且麻醉效果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术中术后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有4 例发生毒性反应,3例发生霍纳氏综合征,将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卡方计算,卡方值为
5.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例,%)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局麻方法,局部镇痛完全,并发症发
生少,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有肌间沟法、腋路法及锁骨上法三种,其中肌间沟法
最为常用,麻醉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臂丛神经进行准确定位。

传统定位方法是应用
穿刺针刺入肌间沟,根据触感和患者的反应定位,穿刺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清醒,
盲探式操作容易造成神经及血管的损伤,而且麻醉用药剂量大,术中术后并发症
发生多,无法保证麻醉效果。

超声引导定位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可以清晰的
将臂丛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出来,并能够直观的观察麻醉用药情况,可
以及时调整阻滞针,并能够围绕神经进行多位点阻滞,促使麻醉药物完全包裹神经,能够达到最好的阻滞麻醉效果。

通过引导定位注入局麻药物,提高了阻滞成
功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麻醉风险,本研究中应用了超声引导定位的观察组患者
局麻用药量少,麻醉效果好,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麻
醉药剂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新龙,柴艳云,王晋平,刘云霞.超声引导系统在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22~23.
[2]杨宜科,李永录.超声引导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报.2013,16(1):23~24.
[3]李文波,陈志奇,田春梅,米冬梅等.彩色超声引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33):112~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