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简要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小波(1952-1997),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出 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 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 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 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 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 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 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 久天长》。他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 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被誉为 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 《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 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威尼斯
批注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总的来说我以为现在到处都是既不珍惜人文景观,也不保护自然景 观的邋遢娘们邋遢汉。这种人要吃,要喝,要自己住的舒服,别的 一概不管。

批:一下子,中国人的本性就这样暴露出来。赤裸裸的利己主义。 王小波的话是幽默的,但总是一针见血。有时候的确很佩服他说话 的技术,骂了人,却一副正经做人,确实该骂的样子。让人哭笑不 得。

王小波个人作品

小说集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一只特立独行的 猪》

杂文集
《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理想国与哲人王》

书信集
《爱你就像爱生命》

电影文学剧本
《东宫西宫》 · · · · · ·
创作特点

总体风格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 是他的“时代三部曲”。“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 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 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 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于故事 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事实上,王小 波最过人之处,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并 变换多种视角。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罗马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罗马
批注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走在巴黎的市中心,周围是漂亮的石头楼房,你可以在铁栅栏上看 到几个世纪之前手工打出的精美花式。英格兰的小城镇保留着过去 的古朴风貌,在厚厚的草顶下面,悬挂出木制的啤酒馆招牌。

批:对于这些外国的人文风景,心里莫名地向往这并不是什么崇洋 媚外。假如我们能够保存好自己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北京古 朴四合院外的树下乘凉,在广州老旧骑楼下避雨,在潋滟湖边看全 木制成的宝塔,在丛丛木树中看名亭上悠悠翘起的檐角。可是这些, 都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外国人对于这些景物的保护,着实令我们 惊叹,也就可以理解美国人对欧洲城市的向往了。
我一直都觉得中国人似乎没有一种保护历史景观的态度。我们只知 道科技发达,建筑越新越好,从前那些没什么意义,塌了就塌了, 也省的推墙费钱。 我看完文章之后一直为那些似乎带了灵气的建筑而惋惜,他们就这 么在毫不留情的中国人面前倒下了。 我想与其费尽心思去还原重修,还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还在的建 筑上,保护他们也是对已去建筑的一种哀悼,否则又有建筑塌了, 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惋惜感叹,就这样反复恶性循环,到最后那些建 筑都会在我们的无知中一点点消耗殆尽。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罗马
THANKS



批注一-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古迹使人留恋之处,在于它历经沧桑直至如今,在它身边生活,你 才会觉得历史至今还活着。要是可以随意翻盖,那就会把历史当作 可以随意捏造的东西,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这两种感觉真是大不 相同。
批: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甚至于上一秒也会成为历史。但这种感觉 上的存在与实体上的存在是不一样的。你觉得过去了很久,觉得自 己的国家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不具体,我们要有证据,证据 是什么?就是我们身边那些古老沧桑的建筑,他们气势磅礴亦或温 柔娇媚地矗立在那里,等待你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让他们仅仅 停留在我们的印象中。古建筑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活了那么久,几 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并不在于它的样子有多么好看,有 多少值得观赏的价值。假如我们重新建造,那些看上去焕然一新的 所谓古建筑,其实只是小儿对宏伟的拙劣模仿罢了。


个人评价

王小波的这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让我对中国的古建筑感到深深地 惋惜。从有朝代以来,中国大地上那些美轮美奂,匠心独运的建筑 无时不刻不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然而中国社会发展到了现在,那些建筑坍塌的坍塌,绝迹的绝迹, 很少有古建筑幸免于难。除非到现在还发挥着作用的例如都江堰, 北京故宫等等。
王小波明辨是非,他以黑色的、深沉的幽默向身后人 亦庄亦谐地喊但不是发狂或媚俗。读他的杂文后,你 会恍然有一种通透感。原来,文化和精神这类话题并 不只是书生或学究们正襟危坐的清谈,它也可以是" 痞子"们"坐在马桶上去反对到底有没有效力"。 《我的精神家园》一书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 分子的命运,除了文人的处境便是人的处境,这类话 题自然少不了尴尬与苦涩,但在王小波笔下,即使你 踩破了一个诙谐的外壳,打开了"文化"神秘幽黑的洞 口,以至偶尔会为痞子之极的语言开怀一笑,但是你 绝不会认为王小波是一个痞子。
假如我们能够保存好自己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北京古朴四合院外的树下乘凉在广州老旧骑楼下避雨在潋滟湖边看全木制成的宝塔在丛丛木树中看名亭上悠悠翘起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威尼斯批注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总的来说我以为现在到处都是既不珍惜人文景观也不保护自然景观的邋遢娘们邋遢汉
我的精神家园
简要赏析
王小波简介


荒诞性
性爱 以人为本 历史观 死亡叙事
《我的精神家园》简介

这本书是大家熟知并喜爱的已故学者、作家王小波的 一部杂文自选集。全书分文化篇、艺术篇、社会篇三 部分。王小波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 我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虑及的生活,这就是真实,使我 们不再混混噩噩地生活在世俗社会中间。因为他,我 们知道这世界还有智慧,还有有趣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