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上《问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因此
不成器,不贤。
唯道之所成
而已矣。
成就 罢了
•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 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 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到的,未 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专门存在于 某些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既然这样,那 么,“问”可以少得了吗?所以高贵的人可 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 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 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
对“事”(问的内容)、对“人”(问的对象
)
强以为知; 妄以臆度。
贤于己,不愿问 不如己,不屑问 等于己,不甘问
批判世人有学而无问的错误态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考虑
失误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被
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专门
既然这样,那么
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
桐城派代表人物: 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
学问
自学宝典
• P46 学习建议 • 1、观点“君子之学必好问” • 2、“问”的重要意义和正确态度 • 3、正面说理和反面说理的结合 • 4、整句(对偶、排比)有特色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 相辅 而行者也,
古时对有德有才人的称呼 辅助 运行、进行
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
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
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不如自己的
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同自己
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
,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
有可以问的人了
• 批判了世人哪种错误态度?
“是己而非人”
• 这错误态度具体表现在哪两方面?
非学无以致疑,
非问无以广识。
没有用来……的办法
增广知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却(表转折)
理明矣,而或 不达于事;
明白 有时 通晓
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奚:何;决:解决。焉:代词,指代上述的 “理”与“问”
•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 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 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广知识。喜爱 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 识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不了解那些细 节,舍弃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探求,寻求 获得
Hale Waihona Puke 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
凭借。切磋:共同研究
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 问 而明辨之也。
反驳,质问。 详细 探讨 明白地
• 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 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 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不如自己的人, 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 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 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同自 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 ,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 询问,明确地分辨它。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问说
【清】刘开
作者简介
• 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 ,号孟涂,清代桐城(今属枞阳陈州乡 )人,散文家,他是桐城派古文的重要 作家。刘开十四岁时,拿着自己写的文 章拜谒桐城派主要作家姚鼐。姚鼐非常 赏识他,尽力教他文章作法,多次赞扬 这位文坛新秀。从此刘开的才名轰动一 时,后来成为桐城派著名作家之一,诗 文均为世人称道。有大量诗文存世,均 收入《孟涂文集》。
稳妥 主观猜测
像这样
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
【xiè】
妒忌 【xiá】
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轻视 不顾,不重视 亲近而不庄重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几乎
•
认为自己对而别人不对,是世俗人的
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硬
以为理解了;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
• 向哪三种人提问?
• 都有怎样的收获?
贤于己——破其疑 “问”应不择对 不如己——求一得 象,只要勤问,
等于己——资切磋 必能有所收获。
• 说理方法?
正面说理
问的重要性
【qiǎng】 是己而非人,俗之 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以……为是(非) 弊病
勉强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ó 】,如是,则终身几无
• 对待“问”,正确的态度应是 ?
✓贵可以问贱,
✓贤可以问不肖,
✓而老可以问幼
积累常用词句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学无止境 • 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
老可以问幼。
•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读
• 问与学的关系? “相辅而行者也 。” ——“好学”、“勤问”不可分割 • 问的作用? “广识”(增广知识) “决焉”(解决问题) • 说理方法? • 反面说理。“非……无以……”
问的重要性
代词,代“他”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比
破解
靠近 匡正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 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