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随堂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怀远》课时练习 2015-10
【作品解读】
(一)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中宗景龙初弱冠登
进士,唐玄宗开元时位至宰相。

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

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

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

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其《感遇》十二首,抒怀感事,兴寄深婉,颇得风骚之旨,历来与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相提并论。

【阅读鉴赏】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
2.全诗是如何扣住标题中的“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3.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
..
而栗
..。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
....,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
....,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第 1 页共3 页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
是各有千秋
....。

2.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马未都先生创作了《醉文明》,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又不乏以史为鉴的反思,
从物质文明的角度全方位诠释了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

B.变脸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是从实际生
活中加以提炼和夸张,借此揭示剧中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艺术。

C.市民关于石上种树、过分密植等不乏专业水准的问责,让人认识到,应该重视绿化
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以减少疏漏。

D.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
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3.下列谜底与谜面依次对应最为恰当
....的一组是(3分)( )
【谜面】甲:唠叨不休;乙:袁世凯称帝;
丙:新月如钩;丁:汨
【谜底】①白云无尽时;②海上生明月;③东边日出西边雨;
④琵琶声停欲语迟;⑤至今思项羽;⑥此曲只应天上有;
⑦日出江花红胜火;⑧清光犹为君
A.④⑤⑥③
B.④⑤②⑦
C.①⑧②⑦
D.①⑧⑥③
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习题。

(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⑴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
⑵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⑶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
《望月怀远》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阅读鉴赏】
1.“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

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

“生”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作者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

而“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由实转虚,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2.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

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
不禁心生其“怨”,因“怨”而更加怀远。

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

尾联,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3.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

首联写
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亲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亲人相聚,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哀而不伤”。

【拓展练习】
1.D(A项,“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用在此处不合语
境。

B项,“反戈一击”指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

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

语境是蓝军对另一方的行为,用词不当。

C项,“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是上级对下级而言的,应该是会
议组织者广开言路。

本选项的句意是代表们积极发言,用词不当。

D项,“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用在此处恰当。

)
2.B( A项成分残缺,在“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前加“这本书”,或将“创作了”改为“创作的”;C项“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句式杂糅,应删去“是当务之急””;D项语序不当,“泛滥”和“滋生”的位置应该互换。

)
3.D
4.⑴津亭(1分)
⑵D(A.单从试卷提供的材料看,很难断定诗歌有用典;即使对第2句作出注释,也不好说这首诗是用典和写实结合。

从全诗看,应该是虚实结合或情景交融的写法。

B.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

C.两联对仗并不工整)(3分)
⑶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