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519年9月~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出发时256人和5艘船,返回时仅18人和1艘船。如图为麦哲伦航行路线示意因。据此完成(1)~(2)题。
(1)麦哲伦船队航行中有一段航程,先是遇到极强的风浪,足足花了1个月才通过一段两岸峭壁林立的狭窄海城,之后的3个多月竟然没有再遇到强风浪。该航段最可能处于()
C、由于台风会在青岛登陆,而烟台离台风中心较远,因此青岛市的降水量大于烟台市,故不符合题意;
D、读图分析可知,烟台不是台风登陆点但是也受到台风的影响,因此烟台在台风的影响区域之内,符合题意,故正确。
5.赛里木湖是新疆天山山脉的高山冷水湖,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可以通过其变化来推断气候的演变。图1是赛里木湖位置与范围图,图2是1989﹣2015年赛里木湖的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0.2
6.5
6.1
4.7
3.4
烟台
6.4
5.0
4.7
6.2
6.2
8.5
11.7
10.3
7.1
6.2
6.2
7.5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在暑假横扫中国东部沿海。台风过境后显示,台风对烟台的破坏明显小于青岛。导致两地受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青岛位于台风的登陆点B.烟台离台风中心较远
C.青岛市降水量大于烟台市D.烟台在台风影响区域之外
图2中的①点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对应节气是夏至,图2中的③点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对应节气是冬至,太阳直射点由①向④移动中,历经的主要节气依次为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结合①~④点位置可以判断C对,ABD错误。
A.南极圈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66°34',正午太阳高度是23°26',A错误;
(1)关于该峡谷地貌、地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丙岩石较甲乙岩石形成时间早,岩石坚硬
B.石钟乳的出现说明该地存在可溶性石灰岩
C.由波痕石推测该地可能经历过海积作用
D.丁处的堆积物判断出该地经历过地层下降
(2)下列对红石峡形成的地质过程描述和排序正确的是()
①间歇性地壳下沉②持续性地壳抬升③间歇性地壳上升①流水沉积⑤流水侵蚀⑥海洋沉积
②烟台冬季降水天数多于青岛
③青岛和烟台的地形对降水的季节分配起决定性影响
④烟台的全年降水量各月分配平均
⑤烟台冬季降雪量多于青岛
A.①②B.②③C.②⑤D.④⑤
(2)青岛市和烟台市多年月平均降水天数统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青岛
3.1
3.7
4.7
6.7
7.5
9.4
12.4
(1)图1中a、b、c、d对应的自然带正确的是()
A.a﹣高山草甸带B.b﹣高寒荒漠带
C.c﹣针叶林带D.d﹣常绿阔叶林带
(2)阿尔卑斯山脉()
A.是欧洲气候的重要分界线
B.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C.夏季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
D.山麓地带以种植业为主
【答案】
C
A
【考点】
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特别说一下③间歇性地壳上升怎么理解,地壳抬升时以河流下切为主,地壳相对稳定时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根据宽谷、堆积物丁等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地壳是间歇性上升,所以顺序为⑥③⑤。
4. 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来袭。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及中央气象部门密切联系,实时跟踪台风发展动态,密切关注台风带来的风雨影响。滚动发布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最大程度保障人民财产安全。如表为青岛市和烟台市多年月平均降水天数统计,如图为台风利奇马未来24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据此完成(1)~(2)题。
【答案】
C
D
【考点】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
结合图可知,烟台9﹣次年2月份降水天数多于青岛,4﹣8月降水天数少于青岛。
台风虽然台风给人们带来的多是狂风暴雨的灾害,但台风也并非“一无是处”。台风给所经过的地区带来的充沛降水,对于缓解旱情、湿润气候、改善环境都有一定的好处。
【解答】
结合图可知,青岛夏季降水天数应该多于烟台,①错误;
【解答】
A沉积岩越靠下的岩层越老,丙岩石较甲乙岩石形成的早,丙岩石侵蚀掉的部分最少,相对坚硬,叙述正确。
B石钟乳的出现与石灰岩有关,叙述正确;
C根据波浪石推测海积作用,叙述正确;
D丁处堆积物判断出地层经历停止上升的稳定期,此时地壳不升也不降,故D叙述错误。
本题需要考生对地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从题干中也可以找到: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地层中包含波浪作用形成的波浪石,所以最初,岩石应该是不断地接受海洋的沉积作用,然后地壳抬升形成山脉,后来又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才形成红石峡。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
本题考查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的知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类似,影响山地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热量、水分、地势等。
阿尔卑斯山脉是一座年轻的山脉,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是年轻的褶皱山脉。
1青岛市和烟台市多年月平均降水天数统计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青岛31374767759412410265614734烟台6450476262851171037162627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青岛夏季降水的天数少于烟台烟台冬季降水天数多于青岛青岛和烟台的地形对降水的季节分配起决定性影响烟台的全年降水量各月分配平均烟台冬季降雪量多于青岛a
(1)赛里木湖()
A.属于外流区B.水源主要靠雨水补给
C.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D.流域面积在不断扩大
(2)通过赛里木湖面积变化可以推测该时期内的环境变化是()
A.湖区实际蒸发量增大B.水域内鱼类种群不断增多
C.湖水盐度会逐渐降低D.亚欧大陆内部降水增多
【答案】
C
A
【考点】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
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赛里木湖是新疆天山山脉的高山冷水湖,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
【答案】
B
C
【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A.①至②期间B.②至③期间C.③至①期间D.④至⑤期间
(2)麦哲伦船队历时1080天,终于在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关于整个航程中的见闻,叙述错误的是()
A.①出发后顺洋流航行,一切顺利
B.②处由于天气寒冷、风浪大,船队被迫停留5个月
C.④顺着东北风航行,船行速度较快
D.⑤处发现了寒流影响下的沙漠景观,十分震撼
烟台冬季降水天数多于青岛,②正确;
青岛和烟台的地形对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影响,③错误;
烟台全年降水各月分配不均匀,④错误;
烟台冬季处于掠过海域增加了水汽含量的西北季风的迎风地带,降雪量比青岛大,⑤正确。
A、台风会在11日晚在青岛登陆,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台风路径图可知,烟台离台风中心较远,故不符合题意;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先秦,确立于汉代,是中国先民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造产。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侯等方面支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据此完成(1)~(2)题。
继续读题干信息:之后的3个月竟然没有遇到强风暴。从②到③期间在南太平洋及赤道附近航行3个月,此航行期间为南半球夏季,海水温差较小,气压差小,风力较小,又大部分航线在赤道附近,位于无风带内,所以后续的3个月风浪小,因此选B,②到③期间。
从①地出发顺加那利寒流航行,一切顺利,故A对,不符合题意;
②地位于麦哲伦海峡附近天气寒冷,风浪大,故B对,不符合题意;
到达④地时北半球夏季,此时盛行西南季风,逆风行驶,航行速度较慢,故C错,符合题意;
⑤地附近大陆可见受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下的沙漠景观,故D对,不符合题意。
3.某学校组织学生到河南云台山进行地理研学旅行。红石峡是云台山最富特色的景点,同学们现察到两侧的岩石层理结构明显,且十分坚硬。地层中还包含波浪作用形成的波痕石,此外还发现了不属于该地层的石钟乳景观。图2中甲、乙、丙为不同岩层,丁处为河流堆积物。据此完成(1)~(2)题。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B.北京纬度40°N,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40°,正午太阳高度是50°,B错误;
C.济南的经度大约是117°E,此时北京时间(120°E)为11:49:29,故济南地方时大约是11:37:29,正值上午且接近正午,太阳位于济南的南偏东方向,C错误;
D.拉萨经度在90°E附近,当地正值上午,此时拉萨太阳在东南方向,D正确。
鱼类数量可能增加,但种群数量不会有太大变化,B错;
湖泊面积变大,但蒸发量也增大,盐度不一定降低,C错;
赛里木湖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冰雪融化量增加,湖面面积变大,不是亚欧大陆内部降水增多,D错。
6.阿尔卑斯山脉是一座年轻的山脉,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读图1和图2.完成(1)~(2)题。
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气候、渔场、海洋污染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考虑。
【解答】
图中题干提示:通过一段狭窄海域,从①至②期间和④至⑤期间没有经过狭窄海域,排除AD两个选项,
麦哲伦海峡是南美洲大陆南端同火地岛等岛屿之间的海峡,海峡两侧峭壁林立,是世界上风浪最猛烈的水域之一,根据题干信息:先是遇到极强海浪,足足花了一个月才通过一段两岸峭壁林立的狭窄海域,这个海峡推测是麦哲伦海峡。
A.①⑤①B.⑥①⑤C.②④③D.⑥③⑤
【答案】
D
D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解答】
A、据图赛里木湖周围高山环绕属于内流区,故错;
B、赛里木湖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故错;
C、赛里木湖位于天山西部,地处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水汽,故正确;
D、赛里木湖的面积在扩大,但是湖泊的流域面积没有变化,故错。
通过赛里木湖的面积变化推测该时期的环境变化,据图塞里木湖面积在扩大,水域面积大了,实际蒸发量会增加,A正确;
(1)图2中①~④点与图1中节气对应正确的是()
A.夏至﹣立夏﹣大寒﹣冬至B.夏至﹣立秋﹣冬至﹣小雪
C.夏至﹣立秋﹣冬至﹣大寒D.夏至﹣秋分﹣冬至﹣大寒
(2)2020年春分为北京时间3月20日11:49:29.由此推断()
A.此日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为0°B.此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60
C.此时济南太阳在西南方向D.此时拉萨太阳在东南方向
(1)青岛市和烟台市多年月平均降水天数统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青岛
3.1
3.7
4.7
6.7
7.5
9.4
12.4
10.2
6.5
6.1
4.7
3.4
烟台
6.4
5.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7
6.2
6.2
8.5
11.7
10.3
7.1
6.2
6.2
7.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青岛夏季降水的天数少于烟台
【答案】
C
D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
我国24节气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是相对的,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确定太阳直射点在①、③位置的日期及节日,再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结合24节气变化加以分析判断。
春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太阳高度角(H)=90°﹣纬度差
【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