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并会进行相应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以及它在生活中的意义。
2.能力与方法:会利用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进行应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往楼上运大米选择不同的方法,认识到生活中的任何事都讲求效率,尤其是学习方面,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现实情况当中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现实情况中机械效率计算
【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功的必要因素,往上提升重物和水平拉动物体时所做的功。
2、ppt展示提出问题:小明家里装修,他想将大量的砂石运到家中。
可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往楼上运砂子,请大家推荐哪种方法好?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合理方法和理由。
3、出示本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及所要达到的能力。
4、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实验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引导学生归纳。
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省功,而且要费功。
(1)有用功(W
):为了达到工作目的,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
有
(2)额外功(W
额
):为了达到工作目的,我们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
总
):动力所做的所有功,即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4)三者关系:W
总=W
有
+W
额
(5)推论:因为有额外功,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而且要费功
5、讨论运砂子问题,学生回答
(1)对做的功是有用功,W有=;
(2)第一种方法中,做的功是额外功;
(3)第二种方法中,做的功是额外功;
(4)第三种方法中,做的功是额外功;
结论:这三种方法中,第种方法所做的额外功最少,
因此应选用第种方法。
6、PPT展示情境:概念辨析,学生回答
(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
额外功是,
总功是;
(2)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
有用功是,
额外功是,
总功是;
(3)在利用斜面将物体搬到车上时,有用功是什么?额外功是什么?总功又是什么?
(4)利用滑轮组将钩码提到高处时,有用功是什么?额外功是什么?总功又是什么?
7、机械效率(η)
观看视频及课本内容,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公式:
【课堂讨论】(学生演板,教师点拨)
1、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
2、机械效率有可能大于或等于1吗?为什么?
辨析:学生回答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2)做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3)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4)做相同的总功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5)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3、使用滑轮组往高处提升重物,有用功如何计算?总功如何计算?
4、额外功如何计算?
【课堂反馈练习】
1、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m,起重为什么做的有用功是多少?如果额外功是966J,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起重机所做的额外功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2、如图所示,是一个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工人用100N的拉力将重为300N 的重物匀速提升1m,需要的时间是2s。
根据以上信息,计算相关的物理量。
(1)拉力F做的有用功;(2)拉力F做的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拓展:你还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本节小结:归纳知识点(我学到了什么?)
【作业设计】(分层作业本第125页第1-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