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世系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国世系简介
肖营子高级中学唐友整理
秦国,中华远古诸侯争霸时代十二王国之一。
秦国与赵国的先祖同为商王子太戊的车正中衍。
中衍的先祖是颛顼帝的远代孙女女修,女修误吞玄鸟蛋怀孕,生下了儿子大业。
大业与少典氏女子女华结婚,生下了儿子大费。
大费是舜帝朝中的大臣,曾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姓为赢,始为赢姓。
大费生有二子,长子叫大廉,是鸟俗氏的祖先;次子叫若木,是费氏的祖先。
若木的玄孙名叫费昌,他的子孙一部分生活在中原,一部分生活在夷狄地区。
费昌在夏桀时弃夏奔商,替成汤驾车。
他的玄孙有两位比较出名,一个叫孟戏,一个叫中衍。
中衍能征善战,商王子太戊任命他为车正。
此后中衍的后代一直是商王朝的诸侯。
中衍的玄孙名叫中潏,中潏的儿子名叫蜚廉。
蜚廉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恶来,是秦国人的祖先;次子名叫季胜,是赵国人的祖先。
他们都生活在商王朝末年。
恶来天生神力,是商纣王的得力大将。
周武王灭商时,周武王以恶来“助纣为虐”为由把他杀了。
恶来为秦国先祖的第一世。
恶来死后传宗于儿子女防,为二世。
女防死后传宗于儿子旁皋,为三世。
旁皋死后传宗于儿子太几,为四世。
太几死后传宗于儿子大骆,为五世。
大骆死后传宗于儿子非子,为六世。
恶来之后五世,因无封爵,皆依附于季胜的后人,改姓赵氏。
非子居住在犬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因为他善于养马,周孝王命他于汧(今陕西宝鸡市陇县东南)渭(今陕西咸阳市北)之间为王室养马,马群大增。
周孝王因他养马有功,封他于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复赐姓为赢,其地为西周的附属小国,号为秦赢。
春秋五霸夺盟,战国七雄争胜;当年八百诸侯,唯有大秦独赢。
秦王朝最雄壮的故事写在关中平原,最悲惨的故事刻在了长城脚下,秦人的发祥之地却在清水秦亭。
有诗云:大陇西来万岭横,秦亭何处觅荒荆。
非子考牧方分土,陇右山川尽姓嬴。
从秦非子到秦庄公,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领以“秦”为根据地惨淡经营,致力农牧,在同西戎的对峙交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这里居住生息了三百余年。
这个“秦”就是后来的秦亭,其故址在今清水县东北秦亭铺乡秦子铺村。
非子秦赢为秦建国的首任君,他死后传位给儿子秦侯。
秦侯为二任君,在位虚记十一年(前858——前848)卒,传位于儿子秦公伯。
秦公伯为三任君,在位虚记四年(前848——前845)卒,传位于儿子秦仲。
秦仲为四任君,在位虚记二十四年(前845——前822)卒,周宣王命他领兵征讨西戎,被西戎人杀死。
他的儿子秦庄公袭爵。
秦庄公为五任君,在位虚记四十五年(前822——前778)卒,传位于儿子秦襄公。
秦襄公为六任君,在位虚记十三年(前778——前766),在率军讨伐西戎时,战死在岐山(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东北),他的儿子秦文公袭爵。
秦文公为七任君,在位虚记五十一年(前766——716)卒,死后埋葬在西垂(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传位于孙子秦宁公(秦靖公之子)。
秦宁公(又作秦宪公)为八任君,在位虚记十三年(前716——前704)暴病身亡,年仅二十三岁,死后葬在西垂。
秦宁公有三个儿子,长子武公,次子德公,三子出公。
秦宁公死后,朝中大臣三父、费忌、威垒专权,废世子武公而立五岁的少子出公。
秦出公为九任君,在位虚记七年(前704——前698),被刺客所杀,年仅十二岁。
大庶长费忌等人复立世子武公为君。
秦武公为十任君,十四岁即位,在位虚记二十一年(前698——前678)卒,死后葬在雍地的平阳(今陕西宝鸡市宝鸡县东南),用了六十六名活人殉葬。
他死后传位给弟弟德公。
秦德公为十一任君,三十三岁即位,在位虚记三年(前678——前676),迁都于雍邑(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古城),居大郑宫,三十五岁时病死。
他生有三子:长子宣公,次子成公,少子穆公。
他死后传位给长子秦宣公。
秦宣公为十二任君,在位虚记十三年(前676——前664)卒。
秦宣公生有九个儿子,都没能继位。
他死后传位于弟弟秦成公。
秦成公为十三任君,元年(戊午,前663),齐桓公攻打山戎,驻军孤竹(今河北秦皇岛)。
秦成公在位虚记五年(前664——前660)卒,有子七人而未传,传位于弟弟嬴任好,号秦穆公。
秦穆公为十四任君,在位虚记四十年(前660——前621)卒,死后葬于雍,有一百七十七人殉葬,秦国的一些良臣名将皆殉葬而死,严重的削弱了秦国的统治。
秦穆公共有四十个儿子,他死后传位于太子赢罃,号秦康公。
秦康公为十五任君,在位虚记十三年(前621——前609)卒,传位于太子赢稻,号秦共公。
秦共公为十六任君,在位虚记六年(前609——前604)卒,传位于太子赢荣,号秦桓公。
秦桓公为十七任君,在位虚记二十八年(前604——前577)卒,传位于太子赢后,号秦景公。
秦景公为十八任君,在位虚记四十一年(前577——前537)卒,传位于太子赢毕,号秦哀公。
秦哀公为十九任君,在位虚记三十七年(前537——前501)卒,传位于孙子秦惠公(父亲为秦夷公)。
秦惠公为二十任君,在位虚记十一年(前501——前491)卒,传位于儿子秦悼公。
秦悼公为二十一任君,在位虚记十五年(前491——前477)卒,传位于儿子秦厉共公(又作刺龚公)。
秦厉共公为二十二任君,在位虚记三十五年(前477——前443)卒,传位于儿子秦躁公。
秦躁公为二十三任君,在位虚记十五年(前443——前429)卒,传位于弟弟秦怀公。
秦怀公为二十四任君,在位虚记五年(前429——前425)卒,秦怀公失德,大庶长赢晁与朝中大臣围攻他,他羞愧自杀。
秦怀公的太子赢昭子早亡,群臣拥立他的次子赢肃为君,号秦灵公。
秦灵公为二十五任君,在位虚记十一年(前425——415)卒,他的儿子赢
师隰年幼,群臣拥立他的叔父赢悼子为国君,号秦简公。
秦简公为二十六任君,在位虚记十六年(前415——前400)卒,传位于儿子赢慧,号秦慧公。
秦慧公为二十七任君,在位虚记十四年(前400——前387)卒,传位于儿子赢出子,号秦出公。
秦出公为二十八任君,在位虚记三年(前387——前385)。
赢出子即位时只有三岁,由他的母亲慧后抱着他主持朝政。
大庶长菌改不服,杀死了赢出子和他的母亲慧后以及专权的宦官,前往魏国迎回秦灵公的长子赢连(即赢师隰,又称公子连),立为国君,号秦献公。
秦献公为二十九任君,在位虚记二十四年(前385——前362)。
秦献公六年(前379),秦国开始在陕西蓝田等地设县,秦献公七年(前378),秦国在国都栎阳建立最早的商品交易市场。
秦献公废止人殉,禁止用活人为死人殉葬。
秦献公二十一年(前364),秦国击败魏军于石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歼灭魏军六万人。
自此,秦国由弱转强。
秦献公死后传位于太子嬴渠梁,号秦孝公。
秦孝公为三十任君,在位虚记二十五年(前362——前338)。
嬴渠梁二十一岁即位,秦孝公元年(庚申,前361),卫国的公孙鞅入秦为官。
秦孝公六年(乙丑,前356),秦孝公任命公孙鞅为大庶长,开始施行变法。
秦孝公十二年(辛未,前350),秦国迁都于咸阳,继续实行变法。
秦孝公十四年(癸酉,前348),秦国首次规定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秦孝公二十二年(辛巳,前340),公孙鞅领兵攻魏,大败魏军,活捉魏军主帅公子魏卬。
秦孝公以其功封公孙鞅于商於之地(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商洛镇——河南南阳市陕县东)十五城六百里土地,号商君,始称商鞅。
秦孝公四十五岁卒,传位于太子赢驷,号秦惠文君。
秦惠文君即位后,秦国开始称王。
秦国初都于犬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之后共有七次迁都。
周孝王三年(壬申,前889),非子迁都于秦邑为一迁。
周平王六年(丙子,前765),秦文公迁都于会邑(今陕西宝鸡市眉县东北),为二迁。
周桓王六年(丁卯,前714),秦宁公迁都于平阳(今陕西宝鸡市眉县西),为三迁。
周釐王五年(甲辰,前677),秦德公迁都于雍邑(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南)为四迁。
周威烈王二年(丁巳,前424),秦灵公迁都泾阳(今陕西咸阳市泾阳县北),为五迁。
周安王十九年(戊戌,前383),秦献公迁都栎阳(今陕西渭南富平县东南)为六迁。
周显王十九年(辛未,前350),秦孝公迁都于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为七迁。
此后秦国未再迁都。
秦国的疆域:早期仅局限于陕西部分地区。
到了战国中期,已经发展到陕西全部、甘肃东北部、山西西北部及山东、河南的部分地区。
到战国后期,逐渐攻灭一些小的诸侯国和山东六国,统一了全国。
秦国称王的时间比较晚,始于秦惠文王元年(甲申,前337),共历六任王,传国虚记一百一十六年(前337——前222)。
首任王秦惠文王赢驷,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前338—前311)。
二任王秦武王赢荡,在位执政虚记五年(前311—前307)。
三任王秦昭王嬴稷,在位执政虚记五十七年(前307—前251)。
四任王秦孝文王嬴柱,在位执政虚记二年(前251—前250)。
五任王秦庄襄王嬴子楚,在位执政虚记四年(前250—前247)。
六任王秦始皇嬴政,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前247—前22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国历史纪元也就此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