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说课稿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自然万物,风花雪月,在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感情的文字,最能够打动读者的心。
这单元的文章都是由作者在寻常事物中激起的心灵之声。
《雪》是《野草》中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文章。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体现了一种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在对课文把握的基础上和对学生学习力的程度基础上,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一、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认识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学习他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
二、初步体味散文诗的写作特点,理解文中各种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
进一步理解作
者在文中蕴涵的精神思想。
三、学习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与作用。
四、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散文诗。
(重点与难点)
重点:1、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鲁迅的战斗精神。
2、学习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与作用。
3、理解文中各种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以利于掌握作者在文中蕴涵的感情。
难点:理解文中各种景物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
1、学习散文诗一定要加强诵读。
反复朗读、熟读以至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
想和文章的语境,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扩大阅读范围,参考资料,在理清文章表层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
的经历,深入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3、抄写积累资料,有些好词好句应摘抄,牢记。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听录音。
2、齐读。
3、个别同学朗读。
二、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19世纪20年代)
三、理清文章脉胳。
四、理解文中几种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
(参照文后资料)
南方的春天——幸福的生活;北方的冬天——冷酷的现实;
南方的雪——快乐的、安适的;北方的雪——孤独的、不屈的战斗者。
五、作者创作这样的意象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南国的春天的雪景,是他的梦想他的憧憬,而旋转飞腾的北方的雪则蕴蓄了他的反抗冷酷现实社会的斗争品质。
在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了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
六:讨论文章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
(对比)
1、开头部分:雨和雪的对比,作用是引出雪。
2、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的对比,突出北方的雪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六、拓展训练:搜集古诗文中有关雪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