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2d5c8c6bec0975f465e28c.png)
高一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O:16S:32 Cl:35.5 Cu:64Ba:137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A. 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B.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 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D. 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量2. 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生产的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
制作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闭状态良好的塑料棚内,棚的一端支口小锅,锅内放有硫磺,加热使硫磺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
“雪耳”炖而不烂,对人体有害。
制作“雪耳”利用的是A. 硫的还原性B. 硫的漂白性C.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3. 在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粉尘,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运用的原理是A. 丁达尔效应B. 电泳C. 渗析D. 聚沉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盐酸B. 液氯C. 碘酒D. 漂白粉5. 下列变化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 NH3NH4+B. N2NH3C. NH3NOD. Cl2Cl-6. 下列变化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 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氨B. 氮气和氢气在适宜条件下合成氨C. 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合成NOD. 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7. 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①过氧化钠②次氯酸③双氧水④活性炭⑤臭氧A. ①②③⑤B.只有①③⑤C. ②③④D. 只有①②⑤8. 实验室不需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试剂是A. 浓硝酸B. 硝酸银C. 氯水D. 浓硫酸9. 自来水常用Cl2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A. AgNO3B. Ca(OH)2C. Na2SO3D.AlCl310. 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 KOH 溶液与过量的SO 2反应: OH -+SO 2=HSO 3-B. Na 2SO 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SO 32- +2H +=SO 2↑+H 2OC. NaBr 溶液中通入氯气: 2Br -+Cl 2=Br 2+2Cl -D.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CO 32-+2H +=H 2O+CO 2↑11. 下列叙述正确的为A.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B. 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C. C 60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其摩尔质量为720D. 由碳元素单质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12.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制成的是A.FeSB.Cu 2SC.SO 3D.FeCl 313.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 K +、Na +、OH -、SO 42- B. Ba 2+、Fe 2+、NO 3-、H + C. H +、Na +、CO 32-、SO 42- D. Fe 3+、Ba 2+、NO 3-、OH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置换出铜B.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的烟C.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KOH 溶液,可产生红褐色胶体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15. 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 -(X -为Cl -、Br -、I -)离子。
部分区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统一考试
![部分区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统一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9d2c2976f01dc281e43af018.png)
2014年秋高一(上)期末测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吕思勉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制度史》一书中,将古代中国史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下列反映“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 B.皇帝制与郡县制 C.分封制与郡县制 D.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2.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开始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
这一时期是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汉朝3.“贡举之法,三代未尝有之,而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之士,亲策问董仲舒而始焉。
唐宋科举之法盖仿于此矣。
”材料中的“贡举之法”是指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唐宪宗元和十三年,户部侍郎皇甫铸“以巧媚自固,奏减内外官俸钱以赡国用。
敕下,给事中崔祜封还诏书,其事方罢”。
根据所学知识,给事中崔祜应任职于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5.识读下图,下列史事发生在图示历史事件期间的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重庆开辟为通商口岸6.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与留守官兵一道,誓死保卫每寸国土,提出“万人一心,兵民一气,不计生死,共御倭夷”的口号,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
与上述历史情景直接相关的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 B.三国干涉还辽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7.“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辛亥革命成果与以往历史上的变革“迥然不同”在于A.由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 B.推翻了满清王朝统治C.提出了较明确的革命纲领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8.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转折点,研究这一重大转折的史家常把五四前后的上海作为研究重点。
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6c5fa8225c52cc58ad6bea1.png)
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20高一上·福清月考)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表明分封制()A .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B .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 .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 . 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考点】2. (2分) (2017高一上·友谊月考)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为避免这一情况,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 . 分封皇族功臣B . 推行郡县制C . 实施郡国并行制D . 实行三省六部制【考点】3. (2分) (2016高三上·巴彦期中) 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
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 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B . 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 . 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D . 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考点】4. (2分) (2020高三上·信丰月考)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 . 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 .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D . 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考点】5. (2分) 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③④【考点】6. (2分)(2017·锦州模拟) 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
2015-2016高一徐州历史参考答案
![2015-2016高一徐州历史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0711190c69ec3d5bb75b7.png)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B2.C3.B4.D5.D6.D7.C8.A9.A 10.C11.B 12.D 13.A 14.C 15.B 16.A 17.C 18.C 19.A 20.B21.C 22.C 23.D 24.D 25.B 26.D 27.C 28.C 29.C 30.C31.B 32.B 33.B 34.B 35.A36 .⑴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
(1分)十四年抗战的历史依据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1分)⑵分别指:南京大屠杀和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分)举例: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或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任选其一),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2分)⑶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完全胜利。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答3点得3分)宗旨:勿忘历史,维护和平。
(1分)37. ⑴原因:消除欧洲国家之间战争威胁,提高国际地位,拥有与美国抗衡力量。
(3分)⑵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分)力量:欧共体(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
(3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⑶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2分)应对: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1分)(有理即可)38. ⑴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
(3分)⑵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2分)举例:君权与相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等,(任一点1分)中央与地方:汉代郡县制;汉到元地方机构设置的变化;元朝行省制等。
(任答一点得1分,列举秦郡县制不得分。
) (1分)⑶趋势: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8bbd0df84254b35eefd34c6.png)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Ⅰ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三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这三大理论是①德国古典哲学②法国启蒙学说③法国空想社会主义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A.《资本论》的出版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四月提纲》的提出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4.1967年,欧洲的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这三个机构不包括...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经济共同体5.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下列国家,属于不结盟运动发起国的是A.苏联、南斯拉夫、埃及B.美国、埃及、印度C.南斯拉夫、埃及、印度D.中国、印度,南斯拉夫6.“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有人认为七仙女和董永的美丽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A.刀耕火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农业灌溉技术世界领先D.农民生活富足,不存在土地兼并7.右图是著名的商代四羊方尊,它以精美的造型为世人称道,以下关于商周青铜铸造的说法错误的是A.商周青铜铸造的工艺水平很高B.西周青铜器多作为礼器的象征C.商周青铜铸造中已经使用水力鼓风装置D.商周青铜铸造规模相当大8.小明在暑假期间赴陶瓷博物馆参观古代瓷器,拍了不少数码照片,整理照片时把瓷器与产地的对应关系弄乱了,请你帮助确定右图古瓷的产地最可能是A、越州B、邢州C、景德镇D、耀州9.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XXX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后有答案
![XXX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后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03e85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6.png)
XXX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后有答案XXX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1.对下图所示书籍的正确评价是A.反映了农民要求土地的迫切愿望B.是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最早方案C.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D.首倡在中国实行民主革命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
若要再现XXX率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3.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
1900年应是A.庚子年B.己亥年C.辛丑年D.壬寅年4.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光复会B.XXXD.XXX5.辛亥革命首先取得成功的是A.武昌B.XXX.上海6.以下图是保存在上海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爱国是件的档案材料,其中有“欧战和会,外交失败”、“要除卖国贼,要救北京学生”等文字。
这些档案材料反映的历史是A.虎门销烟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7.“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这首军歌撒布于A.保路运动期间B.秋收起义期间C.北伐战争期间D.南昌起义期间8.下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XXX十年对峙时期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长征的重要转折点发生在A.①B.②C.③D.④9.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
会师是在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陕北吴起镇D.甘肃会宁10.“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豪杰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词所反映的变乱A.卢沟桥事变B.淞沪会战C.国民革命军北伐D.辽沈战役11.解放战争时期,XXX说:“XXX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春考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春考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哲学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e088f195f0e7cd18425362d.png)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哲学期末考试试题(适用班级:高一春考各班)姓名班级学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0分)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3.要判断一种观点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4.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A.人脑的错误判断B.客观世界C.人的主观想象D.落后的思想意识5.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现象”与“本质”B.“本质”与“现象”C.“客观”与“主观”D.“主观”与“客观”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7、“理想好比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
“这一形象的比喻表明:A.理想与现实是两回事B.理想是美丽的,现实是丑恶的C.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D.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B.追求个人利益必然导致“自私”C.把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是不对的D.个人利益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9.歌德的名言:“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人只有首先实现了自我价值,才能去实现社会价值B.人只有首先实现了社会价值,才能考虑实现自我价值C.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D.自我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10.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A.行为习惯B.工作方法C.思维方法D.认知态度1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本质与核心是运用()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12.人生发展需要不断通过()和学习提高能力。
徐州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版)
![徐州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f0802accbff121dd368360.png)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项目要求的。
1.乾隆朝协办大学士陈宏谋说:“直省惟闽中、江西、湖南……江苏地方,皆聚族而居,族各有祠。
”“族各有祠”是源于中国古代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2.2011年11月9日,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认为:西周的“裂土分封”是采用宗族殖民方式建立的家天下制度,周王与诸侯是“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此制度最有可能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3.通过对秦朝历史的学习,从下图所示的古印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皇帝印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统一了文字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4.近几年影视片中穿越剧较流行,李明同学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
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B.回到唐朝就职门下省,负责审议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D.回到清朝就职军机处,号令百官5.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6.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照考生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信息全部密封,主考官和阅卷官均无法得知。
下列对唐宋科举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B.宋代的糊名制严格杜绝了请托造假等考场舞弊现象C.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D.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呆板和僵化7.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研究生招考中命制了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的理解。
江苏省徐州市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930e10d227916888486d7fb.png)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饱含的“叶落归 根”“凝聚亲情”的情感源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2.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 以蕃屏周。
”此材料主要记载了西周的A .分封制度B .宗法制度C .礼乐制度D .王位世袭制度3.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
这体现了A .天文历法突出成就B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C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D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4:《励学篇》记载:“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 前读。
”说明当时已经形成“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观念。
最能体现这种观念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5.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A .从分裂走向统一B .皇权逐步强化C .地方自主性扩大D .中央集权加强6.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一7.汉武帝时中央出现“内朝”、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明朝产生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中央官制的演变从本质上反映了A.权力运行相互制衡 B.决策机构精简商效C.中央机构变化无常 D.君主专制逐渐加强8.对右图两部文献的共性的表述正确是A.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是太平天国纲领B.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中国近代化C.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均未获得成功D.都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建立了民主政治9.费正清称“通商条约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条约税则,它定的税率很低,从而使中国人不能维护他们本国的工业。
江苏省徐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历史试题剖析
![江苏省徐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历史试题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2d035931b765ce05081459.png)
江苏省徐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初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
”贾谊主张实行A.分封制B.皇帝制度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2.先秦时期的一位思想家鼓吹要采取措施使国家富裕,人口增加、社会安定。
他主张衣食住都应该限制在仅能满足需要的范围内,乐和礼都是奢侈的。
这个思想家是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3.西方学者威廉斯说:“中国政府中文武官吏所由产生的这种著名的考试制度,虽在古代的埃及或有类似的制度,但在古今任何一个大国中都可算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制度”。
下列选项与材料观点不吻合的是A.有利于养成良好读书风气B.保证了选拔的相对公平C.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发展D.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养4.古代皇帝在官职设置上创立了“参与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事,其直接目的是A.强化皇帝权威B.削弱宰相权力C.增强皇帝权威D.完善行政机构5.“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材料中的“相”最有可能是A.御史大夫B.参知政事C.内阁首辅D.军机大臣6.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7.下图中,三人的思想观点实质上反映了黄宗羲(1610-1695)顾炎武(1613-1682)王夫之(1619-1692)A.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佛儒道思想吸收融合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形成8.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09c90bcc17552706220801.png)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第一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总分60分)1.下列历代措施中,你认为能够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①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②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③宋太祖对藩镇实行“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的措施④清朝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军国大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在中国古代无论中央或地方,无论行政机构或官僚机构的变化无不折射着某个时代的政治特色,反映着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请按产生时序排列以下中国古代官职①参知政事②土司③县令④节度使⑤御史大夫⑥阁首⑦军机大臣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③⑤④①②⑥⑦C.②③④①⑤⑥⑦D.⑤③④②①⑥⑦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
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①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④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将下列四段历史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排序,正确的是:①“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②“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
”③“凡十(一),秩从一品。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④“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A、①②④③B、④①②③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5.课堂上,两位同学就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展开论述,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都维护了所有公民的利益B.都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护C.都导致最终的衰落D.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6.“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22607227284b73f242501f.png)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考试卷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北师大版必修①全册。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1、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晋语》日:“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以下对“姓”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血缘的作用 B.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C.防止了政权更替 D.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2.右图是秦阳陵虎符,它的用途是A.发布诏书B.征收赋税C.任免官吏D.调发军队3.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宋太祖设置通判。
古代帝王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分割地方权力B.监督监察地方C.发挥文官作用D.掌控官吏任免4.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隋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官的制度 B.它解决了藩镇格局的问题C.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D.打击了秦汉以来的士族阶层5.“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忠诚的中级官员”是指A.六部官员 B.内阁大臣C.尚书令 D.殿阁大学士6.右图所示人物,对中国近代的重大贡献是A.废除闭关锁国B.开展禁烟运动C.抵御英法联军D.镇压太平天国7.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
2014-2015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2014-2015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7a5f1087c24028905fc32f.png)
2014-2015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2.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① “周郑交质,射王中肩” ②“烽火戏诸侯” ③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 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习俗 4.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书同文,人同伦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皇权至高无上 5. 汉代一位皇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皇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
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6.下面是某学生在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
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影响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7. 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分裂割据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是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8.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