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就业导航・论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廖 华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道社会难题。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还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新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精神 主动性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187
一、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创业精神指的是个人或者群体通过有组织、有目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来寻找机会、创造价值,利用创新的手段来合理使用资源,为市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活动。

创新精神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具备创新、不怕风险积极进取的精神;第二,要用独特的手法来合理开发资源,创造新价值;第三,创新精神体现在个人特征上面就是要具备敏锐的眼光,能够及时捕捉机会,要具备崇高的目标,要有坚强的意志来面对失败和挫折。

大学生要培养创新精神,因为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创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繁荣的主要途径。

创业可以扩大就业机会,加速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社会经济繁荣做贡献。

其次,创业精神是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用来传承历史文明的,而是要标新立异,具有开创性的。

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要不断创新,创造时代价值,这样才是社会正常发展。

第三,创业精神是挖掘大学生自身潜力,发挥个人特色的保障。

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职业岗位和人际关系也在不断转换。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大学生就不能被动地等待机会,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要具备前瞻性的思维,对个人目标做出预测和判断。

二、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内涵包括创新、实践和拼搏三大要素,在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中,具备这三种要素的并不多,形成这种局面和大学生自身、家庭以及学校教育都有关系。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两代人呵护着,过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日子。

很多家长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

有些家长不顾自己的实际能力,在满足孩子的虚荣心上盲目攀比,别人拥有的,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拥有。

这样的呵护和攀比,使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己奋斗的动力,将自己的要求建立在对父母的索取上。

等他们长大后,他们就失去了拼搏精神。

还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害怕孩子出事,跌一跤都是不能容忍的大事。

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矛盾,老师处理了还不算,有些家长也要亲自出面。

这样的家庭培养的孩子很少有实践能力。

这样的家长喜欢事事替孩子谋划,包括孩子大学的专业和毕业后的就业情况,都是家长操心,他们不愿意孩子离开家庭外出闯荡,让孩子在自己眼皮下生活。

在就业方面也是以稳妥为主,最好是具有铁饭碗性质的公务员。

这样的家庭教育是无法培养出创业精神的。

在学校教育中,我国从小学开始,就缺少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只懂得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强记。

很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同时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操作,学生会写会背,却缺乏动手能力,一些知识在试卷上可以考高分,在生活中却不会使用。

拼搏精神指的是不服输,屡败屡战的精神,但在我国的教育体系里,拼搏精神变成了争取高分的运动,学生苦学就是拼搏。

这种拼搏包括要超出班上最好的同学,晚上不睡觉,平时不娱乐。

这样的教育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的形成。

三、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途径
21世纪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应该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审美意识,责任感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而创业精神也需要这样的综合素质。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建立优秀的校园文化来孕育创业精神。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凝集力,激励学生成长,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功能。

在一些西方国家,校园文化中注重对个人发展,独立精神的培养,进行竞争和机会均等的教育,培养开拓精神,以及对创造性前瞻性的培养,这些都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这些优秀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在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小制作小发明这样的校园文化来孕育学生的创业精神。

2.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来塑造创业人格。

大学教育中,要纠正学生从小在家受到的不良教育,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的独立型,坚持性和克制性,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品格,才会在创业中遇到困难不后退,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

3.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

创业精神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光有知识缺少能力也不能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同样重要。

能力就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素质是先天存在的,在后天环境下通过教育和不断实践,使原来的先天素质逐渐成为一个人的主要特质。

高素质可以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发挥,因此,创业精神的培养要将这三者进行辩证统一,在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他们个人素质与知识的传授相结合。

4.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思维,要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很重要。

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以后走上社会,进行创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晓伟.高校创业教育的思想育人功能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
导刊,2013
[2]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中
国高教研究,2013
[3]方 伟.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教育
管理,2013
DOI:10.16534/13-9000/g.2016.0147
・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