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的培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育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其能够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然而,目前民办高校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不容乐观,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流失已成为普遍现象。
如何提高教师的忠诚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前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办高校教师的忠诚度不容乐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办高校教师流失日益严重。
一部分青年教师仅把民办高校作为过渡的“跳板”,当他们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便想另谋高就。
其次,教师工作敬业度下降,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再次,组织满意度下降。
有些教师对民办高校现行管理制度、政策和人事关系不满意,对学校的相关领导也十分失望,严重的甚至发展到人事冲突。
2 影响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的因素是复杂的,有社会因素、民办高校因素以及教师个人因素。
但从现实来看,民办高校因素在其中具有关键作用。
教师忠诚度不高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民办高校中存在问题的反应,下面仅就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1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造成教师不愿意在民办高校长期工作,具体表现为民办高校教师的编制和工龄等问题没法解决;部分民办高校为降低成本,没有依法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
研究表明,当教师长期处在担心生存状态或被忽视情境下,工作不可能愉快,也不可能长久,一有机会就会选择离开,置忠诚于不顾。
2.2学校发展前景暗淡
近几年来,尽管民办高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民办高校生源质量差等原因,人们还普遍对民办高校心存偏见。
同时,民办高校的教师对学校的发展产生较多的失望情绪,看不到学校的光明前景,也看不到自己在民办高校的发展前途,这样他们迟早会选择离开学校,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3缺乏对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
大部分民办高校管理者对职业生涯管
理的意识很淡薄,他们没有意识到对教师
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对教师内心
深处对事业的责任感和理想追求以及由此
形成的工作动力缺乏深刻的理解;对教师
进行职业生涯管理需要投资,而目前民办
高校教师的流失率较高,如果进行投资,学
校认为所承担的风险过大,不愿意进行投
资。
这样的理念导向直接降低了教师的忠
诚度。
2.4学校对教师不忠诚
忠诚是相互的,教师不忠诚学校,很大
原因在于民办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
对教师真诚负责。
许多民办高校都宣称要
“以人为本”,要对教师真诚负责,但他们实
际考虑和贯彻的往往都是“以事为本”。
部
分管理者素质不高,人才观念淡薄,把引进
的教师当作简单的劳动者,工作上不支持,
生活上不关心,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这必然会造成教师与学校产生隔阂甚至对
立,教师对学校的忠诚也就无从谈起。
3 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的培育策略
根据对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的主要影
响因素分析可知,要想提高民办高校教师
的忠诚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民办高校难以聘请和留住优秀教师,
关键在于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
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乏使民办高校教师
缺乏安全感,导致和加剧了教师的流失,影
响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
因此,建立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为教师缴纳社
会保险,不仅是民办高校应当承担的法律
义务,也是稳定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迫切
要求。
民办高校要积极落实教师的各项基
本待遇,包括工资、“四金”(养老保险、医疗
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完善学
校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
之忧,使教师能够安心地工作。
3.2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培育教师忠诚度的
基石。
忠诚不是盲目的行为,古语云“良禽
择木而栖”,正是忠诚具有选择性、指向性
的表征,教师的忠诚度要由学校良好的品
牌形象去赢得。
据此,民办高校要通过创建
品牌、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培育
优良校风等途径努力塑造自身的良好形
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
度,受到社会各界的信任和赞赏,并有美好
的发展前景。
这样,民办高校教师能以自己
为该校的一员而感到无限荣耀,忠诚度就
能在无形之中自然提升。
3.3搭建稳固的发展平台
哈佛大学原校长科南特曾指出:“大学
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
又一代教师的质量。
”民办高校管理者应充
分重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完备的职
业生涯管理制度,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纳
入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应该坚持“用养结
合”的方针,为教师提供定期培训机会,使
他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人生价值,
以增加教师的成就感,提升教师对学校的
忠诚度。
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
咨询、课堂录像和模拟教学等培训使他们
更快适应角色;对于发展中的教师,可以通
过专业的深造使他们在课程改革、教学科
研拓展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学术外
延,从而提高教师整体质量。
3.4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隐含的、
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的总和。
良好的心
理契约能够增强学校与教师之间相互合
作,互相忠诚,实现共赢。
民办高校需确立
“以人为本”的心理契约思想,实现“以事为
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学校要实行
人性化管理,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营造一
个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建立创
新团队与跨学科协作机构,促进知识共享
交叉;要努力在伙伴关系的范围内与教师
合作,尊重教师,赞赏教师的进步,宽容教
师的过失,使教师心理上产生安全感;要关
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情况,设身处地
地为他们着想,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使他
们觉得自己像是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胡永新.教师管理新视界——忠诚度培
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6(6).
[2]陈键,王历荣.高校教师的忠诚度探析
[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4).
[3]郑捷琴.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管理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
浅析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的培育①②
张道梅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摘 要:理想的教师忠诚度是学校的宝贵资源,然而目前民办高校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不容乐观。
文章深入分析了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
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如何培育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稳定教师队伍和推动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师 忠诚度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191-01
①作者简介:张道梅(1973—),女,安徽全椒人,安徽三联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②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0sk534。
. All Rights Reserved.
191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