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设计参考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4)
1 前言 (5)
2 橙树河水电站水轮机选型设计 (5)
2.1 选型设计概述 (5)
2.2 选型设计的一般原则 (5)
2.3 选型设计的内容 (6)
2.4 橙树河水电站原始参数 (6)
2.5 水轮机组台数的选择 (6)
2.6 水轮机的选型 (7)
2.7 水轮机的主要参数的计算 (8)
2.8 水轮机运转综合特性曲线的绘制 (19)
3 橙树河水电站金属蜗壳水力设计 (27)
3.1 概述 (27)
3.2 主要参数的选择 (27)
3.3 金属蜗壳水力设计计算 (27)
3.4 蜗壳各断面尺寸计算源程序 (32)
3.5 蜗壳各断面尺寸 (34)
4 橙树河水电站水轮机导水机构运动图的绘制 (35)
4.1导水机构的基本类型 (35)
4.2 径向式导水机构运动图的绘制 (36)
5 橙树河水电站尾水管水力设计 (41)
5.1 概述 (41)
5.2 尾水管的基本类型 (41)
5.3 尾水管水力单线图的绘制 (41)
6 橙树河水电站水轮机结构设计 (42)
6.1 概述 (42)
6.2 水轮机主轴 (42)
6.3 水轮机转轮 (43)
6.4 活动导叶 (44)
6.5 导叶传动机构 (45)
6.6 导水机构的环形部件 (45)
6.7 蜗壳结构 (46)
6.8 基础环结构 (47)
6.9 尾水管结构 (47)
6.10 水导轴承 (48)
6.11 密封装置 (48)
7 橙树河水电站水轮机导叶零件图的绘制 (50)
8 橙树河水电站水轮机导叶强度计算及校核 (50)
8.1 导叶强度计算基本思想 (50)
8.2 导叶强度计算过程 (51)
8.3 导叶材料强度校核 (58)
8.4 水轮机计算源程序 (59)
9 结论 (64)
总结与体会 (65)
谢辞 (65)
参考文献 (66)
摘要
本文系橙树河水电站水轮机选型及结构设计。

对于选型设计,首先根据电站提供的原始参数分析并初步选择合理的模型转轮型号。

然后通过对不同型号转轮的效率、强度、稳定性和经济性等各方因素进行比较,最终确定模型转轮型号为HL260/D74。

最后根据模型转轮的相关资料计算与电站真机相对应的各参数,绘制水轮机运转综合特性曲线及导水机构运动图,设计蜗壳、尾水管水力单线图;对于结构设计,首先根据流道布置过流部件,选择合理的连接方式将各部件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然后选择、设计具体零件,并校核其强度,本设计中对导叶的强度进行了校核。

关键词:橙树河水电站;水轮机;选型设计;结构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refers to turbine type selection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 for Chengshu River Hydropower Station. As to turbine type selection design, firstly, preliminary model runner types were selected through analysing original information offered by the plant .Then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model among the roughly chosen after weighing up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different schemes in terms of the efficiency, intensity, stability, economic elements etc comprehensively. Here model type: HL260/D74 was of interest. Finally, applying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model, the correlative parameters of the prototype were calculated, for which the performance combined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plotted, the hydraulic neat lines of the spiral casing and draft tube were designed, and the distributor movement drawing was drawn. As to the structure design, firstly the layout of the water components, namely spiral casing, distributor, runner, and draft tube, was determined, and proper connection style among the components was to make the scheme an effective unity. At last the specific components were chosen among the standard series or redesigned, and their intensities should be checked up. The strength of the vane applied in the structure was checked.
Key words:Chengshu River Hydropower Station; Turbine; Type Selection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1 前言
本设计主要根据提供的水电站基本参数完成橙树河水电站水轮机选型及结构设计,以此锻炼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初步进行科学研究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水轮机选型设计是水电站设计中一项重要任务。

这个问题解决得正确与否对水电站的投资、建设速度、发电量及电站的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选型设计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比转速进行选型计算,这种方法对技术要求较高,许多问题不易掌握;另一种则是本设计中所采用的根据型谱计算选择,这种方法是运用较多的一种。

但在实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目前国内各厂家新开发和新引进的转轮很多,而型谱资料没有办法同步更新,这就会出现资料不够全面的问题。

型谱计算选择主要是通过修正或其它一些方法将型谱中模型机的相关参数换算到真机上,从而得到真机参数。

最后对所得到的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判断选型设计是否成功。

2 橙树河水电站水轮机选型设计
2.1 选型设计概述
在水电站的设计中,正确、合理地选择水轮机,对于充分利用水流能量,保证水电机组的安全运行、降低电站造价以及节省运行管理费用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根据电站的特定条件,选择技术上合理、经济上能获得最大效益的水轮机机型,成为水轮机选型设计的主要任务。

水轮机选型还与制造、运输、安装、电站开发方式及电站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的任务有关。

对于大型水电站,为了获得优良的运行性能,通常根据特定的电站条件设计新型参数的水轮机,这是因为其装机容量大,新转轮带来的经济增值效益往往要比设计、制造新转轮附加成本要高很多,所以这样是十分有益的;对于中小型则采用通用机型,便于解决设备供应和工程投资问题,以提高电站的建设速度,提高效益。

2.2 选型设计的一般原则
1)所选机组的技术性应能适合电站的水力条件,在设计水头下能发出额定出力,平均效率较高;
2)所选水轮机运行稳定可靠,有良好的抗气蚀性能;
3)所选水轮机有较高的比转速,使机组尺寸小、转速高、造价低;
4)机组台数和单机容量合适,适应水电站枯水流量要求和上下游电站的配合;
5)机组制造、供货落实,满足运输条件要求,结构先进;
6)一个电站通常应选择同规格的机组,以利备品备件的通用,便于运行、维护和管理。

2.3 选型设计的内容
(1)根据水能资料,合理选择水轮机的台数;
(2)选择水轮机型号及装置方式;
(3)计算水轮机的标称直径及同步转速;
(4)计算水轮机最大吸出高度和安装高程;
(5)绘制水轮机运转综合特性曲线;
(6)确定蜗壳、尾水管的型号及主要尺寸。

2.4 橙树河水电站原始参数
设计水头m H r 5.54= 最小水头m H 17.45min =
最大水头m H 12.68max = 加权平均水头m H pj 37.57=
电站高程m 436=∇ 电站装机容量KW N pl 16000=
电站引用流量s m Q pl /363=
电站系径流式,距离负荷中心较远,在系统中主要承担基荷。

2.5 水轮机组台数的选择
水轮机装机容量确定后,可以装置不同的机组台数。

机组台数不同,转轮直径和转速也就不同,甚至可以导致水轮机型号也不相同,从而使电站的投资、运行效率、运行条件、产品供货等各不相同。

因此,机组台数的选择是一个技术经济比较问题。

选择机组台数,有技术经济论证和数值计算两种途径,本文主要采用技术经济论证的方法选择机组台数。

用技术经济论证选择机组台数,一般应从以下因素进行考虑:
(1)台数与投资关系
台数越多投资成本越高。

(2)台数对运行效率的影响
机组台数少,单机效率高,但当负荷变化时调节性能差;台数多一些,可以改变开机方式,调整机组负荷,避开低效率区运行。

(3)台数与运行维护的关系
台数多,运行方式灵活机动,事故停机影响小,单机检修易于安排, 但对全
厂检修麻烦,同时开停机频繁。

(4)台数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机组台数的选择,涉及因素较多,应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台数不宜过多,对中小型电站为2~4台,大型水电站一般为4~8台。

综合考虑橙树河电站的上述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橙树河电站机组台数为两台。

2.6 水轮机的选型
水轮机的型式和型号的选择,是在已给定单机容量及各特征水头的条件下进行的。

所给出的特征水头,将反映水轮机投入运行后的水头范围,以及这些水头出现的频率。

水轮机的型谱,反映了某个相同水头段内类型上的重叠应用区,有的是混流式与水斗式的重叠区,有的是混流式与轴流式的重叠区。

同类型而不同型号的水轮机,也有水头段的重叠区。

(1)重叠区内不同型式水轮机的比较
根据本次设计电站各水头特征可以初步确定机型为HL,ZL 或XL 。

各类水轮机的结构特点可归纳如下:
1)当水电站的水头和功率变化幅度较小时,通常选用轴流转桨水轮机。

这种水轮机具有双重调节机构,其效率变化较小,平均效率较高。

2)当水电站开挖不受限制时,采用轴流转桨式较好。

这种水轮机虽然气蚀系数较大,但可以通过降低s H 来改善水轮机的气蚀性能,其比转速较高,有利于缩小机组和厂房尺寸。

3)当尾水管较长时,通常选用混流式水轮机而不选用轴流式水轮机。

因为轴流式水轮机在甩负荷时,易产生抬机现象。

4)当推力轴承受限制时,通常采用混流式而不采用轴流式。

因为轴流式水轮机的水推力系数较大,即轴向水推力大,因此机组的轴向负荷加大。

在橙树河电站水头的变幅为:%7.33%100)/(max =⨯∆H H ,变幅较大,另外综合考虑电站投资及其他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橙树河水电站选用混流式水轮机。

(2)重叠区内相同型式不同型号水轮机的比较
由m H r 5.54=,查[1]P2可以选取转轮型号为:HL260/A244及HL260/D74。

对于HL260/A244型号转轮,推荐的使用水头范围为35~60m 。

但橙树河电站的最大水头为68.12m ,超出推荐最大水头8.12m 。

无论从结构和材料上都很难弥补超出的水头对水轮机强度的影响,因此在这里舍弃HL260/A244方案。

对于HL260/D74型号转轮,推荐的使用水头范围为50~80m ,能够满足橙树河电站水头要求。

(3)水轮机型号的选择
综合上面的考虑,最终确定橙树河电站的水轮机机型为:HL260/D74。

2.7 水轮机主要参数的计算
水轮机主要参数的计算指转轮直径1D ,额定转速n 及吸出高度s H 等的计算。

这些参数的计算是以真机与模型机满足相似条件为前提的,利用相似理论将模型机的参数换算、修正得到真机的参数。

2.7.1 初选设计工况点
在设计时可视电站加权平均水头所对应的单位转速11n 就等于模型机的最优单位转速m o n ,11。

则有 pj
m o H D n n 1
,11= 故 1,11D H n n pj
m
o = (2.1) 而在设计水头r H 下 111D H n n r r = 1111,11D H n D H n r
r
pj m o = 故 r pj
m o r H H n n ,1111= (2.2)
式中:r n 11—设计水头下的单位转速,m in r ;
m o n ,11—模型转轮的最优单位转速,m in r ;
pj H —加权平均水头,m ;
r H —设计水头,m 。

由原始参数知m H pj 37.57=,m Hr 5.54=,查[1]P2得,min 79,11r n m o =,故
min 05.815
.5437.5779,11011r H H n n r pj m r === 在模型转轮综合特性曲线上作m in 05.8111r n r =水平线交功率限制线于点A ,即为初选设计工况点。

查[1]P19HL260/D74模型转轮综合特性曲线得到A 点的单位流量m Q r 311237.1=,即初选设计工况点为)05.81,237.1(),(1111=r r n Q
2.7.2 转轮直径的确定
水轮机轴功率公式为:
F F
N N η= (2.3)
式中:F N —发电机额定功率,KW 8000 ;
F η—发电机效率,对于中小型发电机取94.0~92.0,本设计中取94.0。


算得 KW N 64.8510=
水轮机效率 %)3~2(+=mA ηη (2.4) 式中:mA η—初选设计工况点的效率,查[1]P19HL260/D74模型转轮综合特性曲线得到%90=mA η。

此设计中取η为92%。

转轮直径的计算公式 η2311181.9r r H Q N
D = (2.5)
式中:N —水轮机的轴功率, KW 64.8510;
1D —转轮直径,m ;
r Q 11—初选设计工况点的单位流量,s m 3237.1;
r H —设计水头,m 5.54;
η-水轮机效率,92%。

计算得到 m D 33.11=
查[2]P15由表 1.3转轮公称直径1D 尺寸系列对转轮直径进行圆整,最终取m D 4.11=。

2.7.3 额定转速n 的确定
计算转速时,一般希望加权平均水头pj H 的单位转速接近于最优单位转速,从而使水轮机大部分时间运转在高效区。

将已确定的直径1D 代入式(2.1)计算得in m r n 4.427=。

查[2]P15表1.4对转速进行圆整。

由in m r n 4.427=处于标准转速428.6与375之间。

若取in m r n 6.428=则有 最小单位转速min 70.7212.684.16.428max
1
min 11r H nD n =⨯== 最大单位转速min 28.8917.454.16.428min 1
max 11r H nD n =⨯== 同理若取m r n 375=则有 最小单位转速min 61.6312.684.1375max
1
min 11r H nD n =⨯== 最大单位转速min 11.7817.454.1375min 1
11r H nD n mzx =⨯==
两标准转速下水轮机的运行范围如图2.1所示。

从此图中不难发现当标准转速in m r n 6.428=时,转轮的运行范围要优于标准转速in m r n 375=时的运行范围,故综合考虑后取标准转速in m r n 6.428=。

2.7.4 效率及单位参数的确定
2.7.4.1 效率换算及其修正
图2.1 设计水头下水轮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工作范围示意图
对于混流式水轮机,按Moody 公式换算。

即 1
1max,max )
1(1D D m m ηη--= (2.6) 式中:m ax η—真机最优效率; m m ax,η—模型机最优效率,由[1]P2查得927.0;
m D 1—模型机转轮直径,由[1]P2查得m 35.0;
1D —真机转轮直径,m 4.1。

计算得到945.0max =η
因此,真机与模型机因直径及水头不同而导致效率不同的修正值为:
m max,max 1ηηη-=∆ (2.7) 计算得 018.0927.0945.01=-=∆η
本设计中真机与模型机的过流部件型式相同,那么因过流部件型式不同而引起的效率不同的修正值02=∆η。

此外还存在因机械加工工艺质量而引起的效率修正值3η∆。

由[2]P19取
01.03-=∆η
最后得到真机的效率修正值为:
008.0)01.0(0018.0321=-++=∆-∆+∆=∆ηηηη (2.8)
那么真机的最优效率为:
ηηη∆+=m (2.9) 式中:m η—模型机最优效率,0.927;
η∆—真机效率修正值,0.008。

计算得到935.0008.0927.0=+=∆+=ηηηm
2.7.4.2 单位参数的修正 )1(,11,111111-=-=∆m
m m n n n n ηη (2.10) )1(
,11,111111-=-=∆m m m Q Q Q Q ηη (2.11) 上述修正值可在最优工况点进行选取。

上二式中:m n ,11—模型机最优单位转速,m in 79r ;
m Q ,11—模型机最优单位流量,查[1]P2得m 308.1;
η—真机最优效率,0.935;
m η—模型机最优效率,0.927。

计算得到 m in 34.011r n =∆;s m Q 311016.0=∆ 由于
%3%5.1%1007934.0,1111<=⨯=∆m n n ;%3%5.1%10008
.1016
.0,1111<=⨯=∆m Q Q , 故可忽略单位转速及单位流量的修正。

2.7.5 核对所选择的1D 及n 2.7.5.1 水轮机真实工况点 设计水头下水轮机的单位转速为: r
r H nD n 111=
(2.12)
式中:n —水轮机额定转速,m in 8.345r ;
1D —转轮直径,m 4.1; r H —设计水头,m 5.54。

计算得:
r n 11=m in 28.81r
将真机的单位转速反修正到模型机上,即 min 28.811111,11r n n n r rm =∆-=
在模型综合特性曲线上作m in 28.8111r n =水平线,其与等效率曲线有若干交点。

从功率限制线右边第一个交点向左取若干点并记入表2.1。

η
η
K
D H N Q r
r =
=
2
12
31181.9 (2.13)
式中:N —水轮机的轴功率, KW 64.8510;
表2.1 设计水头下真机的单位流量与其对应的效率
(%)m η 89 90 91 92 92 91 90 89 (%)
ηηη∆+=m
89.8
90.8
91.8
92.8
92.8
91.8
90.8
89.8
)(3s m Q Q = 0.963 0.994 1.026 1.063 1.154 1.202 1.237 1.267
1D —转轮直径,m 4.1;
r H —设计水头,m 5.54。

计算得到: 1.1=K
以表2.1中的单位流量11Q 为横坐标,效率η为纵坐标,绘制曲线)(11Q f =η,如图2.2所示。

由公式(2.13)知真实工况点一定在设计水头下)(11Q f =η关系曲线上,通过逐次逼近法(要求误差小于%1.0)找出其坐标。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次逼近:
取918.01=η,由式 1.13得到s m K
Q 31
11198.1918
.01
.1)1(==
=
η,由图 2.2查得s m Q 311198.1=时对应的919.02=η,计算得到:
m K
Q 31
11197.1919
.01
.1)2(==
=
η η/%
Q 11/(m /393.0
92.5
92.0
91.5
91.0
90.590.089.5
0.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图2.2 设计水头下效率与单位流量的关系曲线
比较
%1.0%08.0%100198
.1197
.1198.1)1()2()1(111111<=⨯-=-Q Q Q
满足要求,故真实工况点,其在综合特性曲线上的位置如图2.3所示。

2.7.5.2 核对1D 及n
图2.1及图2.3可以说明所选择的参数m in 6.428,4.11r n m D ==是合理的。

2.7.6 确定水轮机导叶的最大可能开度k 0α 由于在本设计中
31.435
.016.175
.1;435.04.11000011=⨯====m
m m m D D D D D D D —(其中查[4]P133得m D 75.10=及查[1]P2得到—
m D 0),真机与模型机的几何形状并不相似,不能直接用相似换算。

在此用真机与模型机的出流角相等来求导叶的最大开度。

具体的求解方法见水轮机导水运动图的绘制。

真实工况点
图2.3 真实工况点在HL260/D74模型转轮综合特性曲线上的位置示意图
2.7.7 水轮机的设计流量r Q 设计流量的计算式为:r
r H N
Q η81.9=
(2.14)
式中:N —水轮机轴功率,KW 64.8510; η—真实工况点的真机效率,0.918; r H —设计水头,m 5.54。

计算得到s m Q r 334.17=。

电站装机2台,总的设计流量为
pl r Q m Q <=368.342满足要求。

2.7.8 水轮机的允许吸出高度s H
水轮机在不同的工况下的空蚀系数是不同的。

应根据不同的水头下的轴功率
N ,即根据相应的11n 和11Q 值,从综合特性曲线上查找出相应的空蚀参数σ,并按下式计算允许吸出高度值。

H k H s σσ-∇
-=90010
(2.15) 或 H H s )(90010σσ∆+-∇
-=
(2.16) 式中:∇—水电站水轮机安装高度,m 436;
σ—各对应水头下的工况点的空蚀系数; σ∆—空蚀系数的修正值;
σk —空蚀安全系数。

本设计中分别计算出了设计水头和最大水头下的允许吸出高度s H 。

2.7.8.1 设计水头m H r 5.54=下所对应s H
在设计水头下查 [3]P157得到20.1~15.1=σK ,本设计中取15.1=σK 及查[1]P19综合特性曲线得真实工况点对应的空蚀系数135.0=σ。

计算得到
m H k H r s 05.15.54135.015.1900
43610900101=⨯⨯--=-∇-=σσ 2.7.8.2 最大水头m H 12.68max =下对应的吸出高度
与设计水头相似,通过确定最大水头下的真实工况点来计算允许吸出高度。

1) 确定最大水头下的真实工况点 最大水头对应的单位转速为:
表2.2 最大水头下真机的单位流量与其对应的效率
(%)m η
91 92 92 91 90 89 88
87
(%)ηηη∆+=m 91.8 92.8 92.8 91.8 90.8 89.8 88.8 87.8
)(31111s m Q Q m = 1.117 1.046 1.01 0.963 0.916 0.875 0.84 0.805
max
111H nD n =
(2.17)
式中:n —水轮机额定转速,m in 6.428r ;
1D —转轮直径,m 4.1; max H —最大水头,m 12.68。

计算得:
11n =m in 7.72r
将真机的单位转速反修正到模型机上,即 m in 7.72111111r n n n m =∆-=
作m in 7.7211r n =的水平线在模型转轮综合特性曲线上,与等效率线有交点,将各交点的坐标记录在表2.2中。

由公式:
η
η
K
D H
N
Q =
=
2
12
3max
1181.9 (2.18)
式中:N —水轮机的轴功率, KW 64.8510; 1D —转轮直径,m 4.1;
max H —最大水头,m 12.68。

计算得到:
7873.0=K
以表2.2中的单位11Q 数据为横坐标,效率η为纵坐标,绘制曲线)(11Q f =η如图2.4示。

与设计水头下的逐次逼近相似,最终得到最大水头下的真实工况点为:
)8982.0,8758.0(),(11=ηQ 。

2) 最大水头下对应的允许吸出高度
Q 11/(m /s)3
%
93
92
91
90
89
88
87
0.800.850.900.95 1.00 1.05 1.10 1.15
图2.4 最大水头下真机的效率与单位流量的关系曲线
在最大水头下查[3]P157可得空蚀安全系数15.1=σk ;查[1]P19HL260/D74模型转轮综合特性曲线可得该水头下真实工况点所对应的空蚀系数142.0=σ,这样由公式(2.15)计算得到最大水头下的允许吸出高度为:
m H k H s 6.112.68142.015.1900
436
1090010max 2-=⨯⨯--=-∇-=σσ
2.7.8.3 电站允许吸出高度的确定
为保证电站的运行安全取{}i s H H m in =,在此取m H s 6.1-= 2.7.9 水轮机安装高程装∇
本设计中采用的装置方式为立式,水轮机安装高程:
021
b H s ++∇=∇装
(2.19) 式中:∇—电站高程,m 436;
s H —电站允许吸出高度,m 6.1-;
0b —活动导叶高度,m 。

其中活动导叶高度的计算公式:
100D b b -
= (2.20)
式中:-
0b —导叶相对高度,查[1]得28.00=-
b ; 1D —转轮直径,m 4.1。

计算得:
m b 392.00=
故安装高程为:
m H s 596.434392.02
1
)6.1(436210=⨯+-+=++∇=∇装。

2.7.10 水轮机的飞逸转速f n 飞逸转速的计算公式为: 1
max 11D H n n f
f = (2.21)
式中:f n 11—单位飞逸转速,查[1]得min 4.15011r n f = max H —最大水头,m 12.68; 1D —转轮直径,m 4.1。

计算得min 7.886r n f =。

2.7.11 轴向水推力oc P
对于混流式转轮有轴向水推力的计算公式:
max 2
14
H D k
P oc π
= (2.22)
式中:k 轴向水推力系数,查[1]P2知36.0=k
计算得到: tf H D k
P oc 75.3712.684.14
36.04
2max 2
1=⨯⨯⨯
==π
π
其中KN tf 81.91=。

2.7.12 估算水轮机的质量
水轮机的质量G (不包括调速器,油压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时)可按下式计算:
b a
H kD G 1= (2.23) 式中:k —系数,查[2]P23 得1.8=k ;
H —水头,(这里用设计水头代入)m 5.54;
a —与转轮直径有关的指数,查[2]P23知转轮直径m D 4.11=对应的系数
1
.0)5.7(511
1⨯-+=
D a ,计算得到此时96.1=a ;
b —与水头有关的指数,查[2]P23得16.0=b 。

计算得水轮机质量:
t G 7.29=
2.8 水轮机运转综合特性曲线的绘制
2.8.1 等效率曲线的绘制
列表计算:在max min H H ~内取7个水头分别计算其所对应的单位转速,并换算成模型机的相应单位转速,在模型机综合特性曲线上作单位转速的水平线,与各const =η线相交,将各交点的坐标列入下表计算。

表2.3 等效率曲线的计算
转轮型号:HL260/D74;m D 4.11=;m in 6.428r n =;011=∆n ;
%8.0=∆η;
11,11n n m =;m H 17.45min =;m H r 5.54=;m H 12.68max =
m H 17.451= m in /3.8911r n =
工作特性曲线计算
ηηη∆+=m
232
11181.9H D Q N η=
%/m η %/η )/(311s m Q KW N /
90 90.8 1.250 6625.155 91 91.8 1.220 6537.365 91 91.8 1.185 6349.818 90 90.8 1.136 6020.941 89 89.8 1.098 5755.445 88 88.8 1.060 5494.384 87
87.8 1.024 5248.010 86 86.8 0.980 4965.306 85 85.8 0.934 4677.722 84 84.8 0.895 4430.157 82
82.8
0.810
3914.854

m H 502= m in /9.8411r n =
工作特性曲线计算
ηηη∆+=m
232
11181.9H D Q N η=
%/m η %/η )/(311s m Q KW N /
90
90.8 1.250 7715.711 91 91.8 1.211 7557.304 92 92.8 1.139 7185.414 91 91.8 1.080 6739.792 90 90.8 1.043 6437.989 89
89.8 1.010 6165.635 88 88.8 0.978 5903.804 87 87.8 0.929 5544.857 86 86.8 0.888 5239.777 85
85.8
0.841
4905.275

m H 5.543=
m in /3.8111r n =
工作特性曲线计算
ηηη∆+=m
232
11181.9H D Q N η=
%/m η
%/η )/(311s m Q KW N /
89
89.8 1.267 8801.826 90 90.8 1.237 8689.112 91
91.8 1.202 8536.247 92 92.8 1.154 8284.640 92.3 93.1 1.113 8016.129 92
92.8 1.063 7631.345 91 91.8 1.026 7286.347 90 90.8 0.994 6982.196 89 89.8 0.963 6689.944 88 88.8 0.918 6306.312 87
87.8
0.870
5909.267

m H 37.574= m in /2.7911r n =
工作特性曲线计算
ηηη∆+=m
232
11181.9H D Q N η=
%/m η
%/η )/(311s m Q KW N /
89
89.8 1.260 9453.644 90 90.8 1.226 9300.979 91 91.8 1.194 9157.973 92 92.8 1.140 8839.042 92.6 93.4 1.080 8427.970 92 92.8 1.033 8009.412 91 91.8 1.002 7685.334 90 90.8 0.968 7343.667 89 89.8 0.932 6992.695 88 88.8 0.885 6566.117 87
87.8
0.838
6147.392

m H 605=
m in /5.7711r n =
工作特性曲线计算
ηηη∆+=m
232
11181.9H D Q N η=
%/m η
%/η )/(311s m Q KW N /
89
89.8 1.250 10030.86 90 90.8 1.213 9842.345 91
91.8 1.178 9663.622 92 92.8 1.118 9271.323 92.5 93.3 1.061 8846.042 92
92.8 1.018 8442.046 91 91.8 0.982 8055.753 90 90.8 0.946 7675.893 89 89.8 0.910 7302.468 88 88.8 0.860 6824.383 87
87.8
0.821
6441.539

m H 646=
m in /7511r n =
工作特性曲线计算
ηηη∆+=m
232
11181.9H D Q N η=
%/m η
%/η )/(311s m Q KW N /
89
89.8 1.230 10873.68 90 90.8 1.193 10664.03 91
91.8 1.152 10410.95 92 92.8 1.085 9912.262 92.2 93.0 1.035 9475.854 92
92.8 1.000 9135.725 91 91.8 0.965 8720.975 90 90.8 0.926 8277.361 89 89.8 0.886 7832.585 88 88.8 0.845 7386.942 87
87.8
0.810
7001.234

m H 12.687=
m in /7.7211r n =
工作特性曲线计算
ηηη∆+=m
232
11181.9H D Q N η=
%/m η
%/η )/(311s m Q
KW N /
88
88.8 1.250 11999.410 89 89.8 1.210 11746.240 90 90.8 1.166 11445.150 91 91.8 1.117 11084.930 92 92.8 1.038 10413.160 92
92.8 1.010 10132.260 91 91.8 0.963 9556.657 90 90.8 0.916 8991.215 89 89.8 0.876 8503.887 88
88.8
0.840
8063.606
以功率N 为横坐标,效率η为纵坐标,绘制各水头所对应的)(N f =η曲线如
图2.5所示。

在上图中作%88=η,%89,%90,%91,%92,%93水平线交各曲线于各点,这样可以得到const =η上各点的对应的水头参数H 及功率参数N 。

只要将这些参数投影到平面H N —,就可以得到等效率曲线。

等效率曲线的拐点不易求得,可以借助辅助曲线)(max H f =η来找,如图2.6所示。

由图 2.6知等效率曲线%92=η的拐点对应的水头参数为m H 046.46=,
%93=η的两个拐点对应的水头参数为m H 778.52=,m H 64=。

这样就可以在H N —平面上绘制等效率曲线,如图CSH —01所示。

2.8.2 等吸出高度线的绘制
等吸出高度线表示水轮机在各运行工况的最大允许吸出高度s H ,等s H 线是根据模型综合特性曲线的等σ线换算而得到的,计算与绘制等s H 线的步骤如下:
H 7=68.12m
H 6=64m
H 5=60m
H 4=57.37m
H 3=54m
H 2=50m
H 1=45.17m
%
N/kw
12500
115001050095008500750065005500450087
88
89
90
91
92
93
94
86
85
图2.5 各水头下真机效率与出力的关系曲线
H/m
/%
64
52.77846.04669
676563615957555351494745
93.5
93.0
92.5
92.0
91.5
max
图2.6 不同水头与其对应的最大效率的关系曲线
1)计算各水头相应的单位转速m n ,11,在模型综合特性曲线上过各m n ,11作水平线与各等σ线相交,记下各交点的σ、11Q 及m η值,将各数据记录在表2.4中。

2)根据吸出高度计算式H H s )(10σσ∆+-∇-=计算各点s H ,并计算各点出力N ,且记录数据在表2.4中。

3)根据各点的s H ,N ,绘出各水头下的H S =f(P)曲线,如图2.7示。

4)在)(N f H s =曲线图上取某S H 值作水平线与各)(N f H s =曲线相交,记下各交点的水头H 及出力N ,将这些点),(H N 绘到H N ~坐标系内,并用光滑曲线连接即为某S H 值的等吸出高度线,如图CSH —01所示。

表2.4 等吸出高度的计算表
m H 17.451= m in /3.8911r n =
03.0=∆σ
吸出高度线的计算
232
11181.9H D Q N η=
H
H S )(900
10σσ∆+-∇
-=
%/η )/(311s m Q
KW N /
σ
m H s /
81.6 0.763 3634.251 0.18 0.030 82.6 0.8 3857.183 0.17 0.482 83.6 0.8433 4115.178 0.16 0.933 84.5 0.885 4365.16 0.15 1.385 86.2 0.948 4769.972 0.14 1.837 91.8 1.18 6323.025 0.14 1.837 90.8
1.242
6582.755
0.15
1.385
m H 502=
m in /9.8411m n =
027.0=∆σ
吸出高度线的计算
232
11181.9H D Q N η=
H H S )(900
10σσ∆+-∇-
=
%/η
)/(311s m Q
KW N /
σ
m H s /
82.1
0.712 3973.775 0.18 -0.834 83.2 0.742 4196.694 0.17 -0.334 84.3 0.781 4475.677 0.16 0.166 85.5 0.8185 4746.219 0.15 0.666 86.4
0.866 5086.414 0.14 1.166 89.2 0.951 5766.675 0.13 1.666 92.7
1.133 7139.861 0.13 1.666 91.9
1.212
7571.784
0.14
1.166
m H 5.543=
m in /3.8111r n =
025.0=∆σ
吸出高度线的计算
232
11181.9H D Q N η=
H
H S )(90010σσ∆+-∇
-= %/η )/(311s m Q KW N /
σ
m H s /
86.7 0.815 5466.339 0.14 0.523 88.5
0.903 6182.311 0.13 1.068 92.8 1.156 8298.998 0.13 1.068 91.4
1.226
8668.75
0.14
0.523
m H 37.574= m in /2.7911r n =
023.0=∆σ
吸出高度线的计算
232
11181.9H D Q N η=
H H S )(900
10σσ∆+-∇
-
= %/η )/(311s m Q KW N /
σ
m H s /
92.6
1.155 8936.045 0.13 0.738 90.8 1.225 9293.393 0.14 0.164 89.8
1.281
9536.284 0.15
-0.409
m H 605=
m in /5.7711r n =
021.0=∆σ
吸出高度线的计算
232
11181.9H D Q N η=
H H S )(900
10σσ∆+-∇
-
= %/η )/(311s m Q KW N /
σ
m H s /
92.6
1.154 9549.239 0.13 0.456 90.7 1.218 987
2.031 0.14 -0.144 88.9
1.275
10128.94 0.15
-0.744

m H 646=
m in /7511r n =
02.0=∆σ
吸出高度线的计算
2
32
11181.9H
D Q N η=
H H S )(900
10σσ∆+-∇
-
=
%/η )/(311s m Q KW N /
σ
m H s /
90.8 0.927 8286.299 0.13 -0.084 92.8
1.085 991
2.262 0.13 -0.084 91.1 1.186 1636.48
0.14
-0.724 89.1
1.257
11025.75 0.15
-1.364
2.8.3 功率限制线的绘制
原型水轮机的出力限制线表示水轮机在不同水头下可以发出或允许发出的最大出力,在水轮机与发电机配套的情况下,水轮机的出力受发电机额定出力的限制。

因此,实际的出力限制线以设计水头r H 为界分为两部分。

在max ~H H r 之间,水轮机的出力受发电机额定容量的限制,是一条r N N =的垂线。

在r H H ~min 之间,水轮机的出力限制线一般由模型综合特性曲线的5%出力限制线换算而得到,通常在模型综合特性曲线的出力限制线上取若干点,根据各点的效率、单位流量经相似计算求出相应的水头H 与出力N ,将这些点绘到H N ~坐标中并连成光滑曲线即r H H ~min 范围内的出力限制线。

为了计算简便,有时选r H ,min H 两个水头分别计算他们的最大允许出力r N 和min N ,然后连接点),(r r H N 和),(min min H N 成一直线,以此作为出力限制线,如图CSH —01所示。

(1)min H 下m n ,11水平线在模型转轮综合特性曲线上与%5功率限制线的交点为)3.89,238.1,902.0(),,(,1111=m m n Q η,将效率m η换算到真机上即
91.0008.0902.0=+=∆+=ηηηm
6500
750085009500105001150055004500
3500
Hs/m
0.5
1.0
1.5
2.0
-0.5
-1.0
-1.5
H 1=45.17m
H 2=50m
H 4=57.37m
H 3=54.5m
H 5=60m
H 6=64m
N/KW
图2.7 各水头下吸出高度与出力的关系曲线
那么真机在此工况下的出力为:
2
13min 11min 81.9D H Q N η= (2.24)
式中:η—最小水头对应的限制工况点的真机效率,0.91; 11Q —最小水头在限制工况点的单位流量,s m 3238.1; min H —最小水头,m 17.45 1D —真机转轮直径,m 4.1。

计算得到KW N 746.6581min =
(2)设计水头下单位转速与%5功率限制线的交点对应的出力
KW N N r 64.8510==
因此,)5.54,64.8510(),(=r r H N ;)17.45,645.6581(),(min min =H N 。

最终绘出的功率限制线如图CSH —0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