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人练习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能提升作业(十二)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如图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
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
下列滑轮属于
动滑轮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2.(2012·巴中中考)工厂为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工人师傅设计如图所示的方案(机器下面的小圆圈代表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为
( )
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 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 N的
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
A.20 N
B.25 N
C.30 N
D.35 N
4.(2012·包头中考)(多选)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
离。
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 )
A.F1∶F2∶F3=2∶1∶4 s1∶s2∶s3=2∶1∶4
B.F1∶F2∶F3=2∶1∶4 s1∶s2∶s3=2∶4∶1
C.F1∶F2∶F3=2∶4∶1 v1∶v2∶v3=2∶1∶4
D.F1∶F2∶F3=2∶1∶4 v1∶v2∶v3=2∶4∶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5. (2012·嘉兴中考)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__________。
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1、F2和F3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物体A重60 N,当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以0.4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A的速度为_________,F的大小为__________N。
(不计滑轮重及摩擦)
7.如图所示,轻绳连接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m1<m2,k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磅秤。
(不计滑轮摩擦)求:
(1)绳A的拉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磅秤读出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8.(3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2倍,请在图上画出绕线的方法。
9.(3分)(2012·安徽中考)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来提升一个物体,拉力F竖直向上。
动滑轮其实就是一个变形的杠杆,请在图中标出它的支点O,并画出动力F的动力臂l。
四、实验探究题(6分)
10.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
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动滑轮随物体一起上升,定滑轮的轴不动,由题图可知,甲、乙、丙都是定滑轮,丁是动滑轮。
2.【解析】选D。
A项直接拉动物体,需克服摩擦力。
B项下面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可以变滑动为滚动,减小了摩擦力,较省力;C项利用定滑轮拉动物体,但下面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可以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力,较省力;D不但利用了动滑轮来拉动物体,下面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还可以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力,所以最省力,故选D。
3.【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拉力F的方向不是竖直向上的,
则力F的力臂将不再是动滑轮的直径,而是小于直径,如图所
(G+G轮),因
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l=(G+G轮)r,所以F=r
l
为l <2r,所以F>1
2(G+G轮)= 1
2
×(50 N+10 N)=30 N,即F >30 N。
4.【解析】选B、D。
本题考查了滑轮的使用。
根据题图可知,物体
所受摩擦力是相同的,F1=f,F2=1
2
f,F3=2f,所以F1∶F2∶F3=2∶1∶4;根据图中滑轮的特点有s1∶s2∶s3=2∶4∶1,所以,v1∶v2∶v3=2∶4∶1,故选B、D。
5.【解析】动滑轮是轴与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定滑轮是物与轴不动的滑轮,所以题中甲、丙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即F1=F2=G;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则F2=1
2
G,题中G相同,则F1=F3>F2。
答案:乙F1=F3>F2
6.【解析】可把此滑轮颠倒分析,此滑轮为动滑轮,由G A=1
2
F,得F=2G A=2×60 N=
120 N,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A升高距离的1
2
倍,其移动速度也是物体
A移动速度的1
2
倍。
答案:0.2 m/s 120
7.【解析】物体m1静止,则m1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绳子对m1的拉力等于m1的重力,即F=G=m1g。
m2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力有:绳子向上的拉力m1g,本身重力m2g,磅秤对m2的支持力为m2g-m1g,则磅秤显示的质量为(m2g-m1g)/g=m2-m1。
答案:(1)m1g (2)m2-m1
8.【解析】本题考查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2倍,则相同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上
升高度的2倍,可知有2股绳子承担重物,即连在动滑轮上的绳子为2股。
答案:如图所示
9.【解析】本题考查力臂的作法,动滑轮的本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支点O在绳子与边框的接触点上,动力F为绳子的拉力,方向向上,过支点O向动力作用线画垂线,就得到动力臂l。
答案:
10.【解析】乙图中,由于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使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重,解决的方案有以下几种: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
(或水平拉动弹簧测力计或实验前先测出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丙图中,由于动滑轮自身的重力,使得拉力不等于物重的一半,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可以先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然后比较拉力与总重的关系(或采用轻质滑轮或增加钩码重)。
答案:(1)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使用定滑轮时F1≠G,这是由于没有考虑弹簧测力计外壳受到的重力;使用动滑轮时F2≠G
,这是由于没
2
有考虑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2)使用定滑轮时,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或水平拉动弹簧测力计或实验前先测出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时,要先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然后比较拉力与总重的关系(或采用轻质滑轮或增加钩码重)。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