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诱发气候异常?——长江之旱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e16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4.png)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基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长江流域的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1. 生态系统被破坏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大量的土地、森林和湿地被淹没,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水位产生明显变化。
长江水位升高,影响了附近的村庄、城市和湖泊,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水位变化也会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变化,对长江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水质受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质造成了不利影响。
建设期间,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入长江,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
同时,人类活动和建设施工也会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问题解决方案1. 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必须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修复工程。
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调节气候,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构筑生态走廊采取创建生态走廊的方式,可以将绿色通道延伸出去,形成生态连通通道,有效地解决了生态问题,实现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与互补。
3. 控制发展规模为了减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必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建设规模,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限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模,以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
4. 促进科研创新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促进科研创新是必要的。
应成立科研机构,进行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城市。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关于三峡水库对气候的影响
![关于三峡水库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9b73f77be23482fb4da4c98.png)
对气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不大,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不超过2公里,逆温天气将减少,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增加幅度只有0.2摄氏度左右,冬季月平均气温增高0.3至1摄氏度,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至1.2摄氏度。
气温变化幅度十分有限建库后,库区春、夏、秋三季相对湿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冬季则有所减少;域内的年均降水量约增加3毫米;全年雾日变化不明显,平均增加一两天左右;风速有所增加,大气层结构稳定趋于中性。
虽然气候变化不大,但专家们仍对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有利影响包括:冬季温度升高,降水略有增加,对喜温的经济作物如柑桔、油桐、龙眼、荔枝等生长有利;夏季气温降低及风速加大,能在一定程度减轻低高程河谷的高温危害,伏旱程度有所减轻,并可改变重庆、万县等地炎热的生活环境。
不利影响包括:湿度和雾日增加,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在雾日多发情况下,对水陆交通及航空安全有些影响;风速加大,城市酸雨将向城郊扩散;水汽和雾的增加,酸雨将有所发展对我国气候影响很严重1、三峡蓄水到位,扩大了重庆到宜昌段高峡湖面,增加这个区域地面向上的上升水汽流,这个垂直上升的气流阻碍了对我国气候有重要意义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北上,原有气候规律平衡被打破2、如此一来,冬季太平洋暖湿气流北进受阻,大量集聚于华中南部、重庆南部、贵州、广西北部,湘鄂大地,福建北部,浙西大部,造成冬季这一地区霜雪灾害天气频率增加,而我国秦巴山以北,四川北部,河南、陕西,甘南地区因为可形成降雨的暖湿气流冬季明显比以往减少,冬季表现高温、干旱3、夏季,我国秦巴山以北,四川北部,河南、陕西,甘南地区,犹豫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与三峡上升水汽形成锋面产生较多降雨,而同期华中、华南、华东、重庆、贵州产生干旱4、干旱状态下,三峡势必开闸放水,随着湖面缩小,其上方升上水气流会短时间减压下沉,会给南下冷空气和北进暖湿气流造成一个强悍对流机会,因此,在一个地区旱涝剧烈交替变化恐怕是今后需要注意预防的灾害了1. 冬暖夏凉温差减小2. 夏季降水减少(水面形成高压);冬季降水增加(水面形成相对低压,气流上升)3. 夏季江雾更多三峡对长江流域气候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三峡蓄水约8年后,这一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三峡反对论依据
![三峡反对论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58f78113cc7931b765ce1595.png)
三峡工程在一片争论声中开建,中国那些御用专家们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三峡建成之后,将发挥防洪的效能,且三峡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江洪水的威胁。
会成为调节四川盆地气候的空调。
夏天它能使沿江地带降温;冬天则因这个大空调而不再寒冷,三峡区域将呈现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
三峡大坝不会碍航,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畅通无阻,万吨轮将直达重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最后却发现原来那很多描绘不过是谎言。
原来“空调论”虽然是真的,装的却是个夏热冬冷旱涝咸至的“反空调”。
终于蓄水成库了,由02年的135米而到05年的155米,媒体和专家照例按宣传口径发布普天同庆一片欢腾的报道。
质疑和清醒的声音的发出和传播都是那么地困难,几乎湮没在一片喝彩的主流声音中了。
网上倒是不乏反对的声音,但多为不谙内情的人的发言。
虽不乏局部的真知灼见,但往往热议不到全盘的点子上。
那些主流派专家们,照例出来进行粉饰工程。
你说不好他就说好,你挑问题他就来给你个七虚三实且不无误导的“解答”,反正一般网民们,也不可能生而知之对这些专业知识有深入了解。
就算你质疑,也往往抓不到他的痛脚。
但是自然地质地理和大小气候的改变,却不因争论谁对谁错而稍有停留。
因此,我一直试图揭示些什么。
近年长江科考的发现,对长江的成因有了直观的证据。
在科考队发现,宜宾以上的向家坝坝址,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的另一构造与地形捩点,那里地面以下2500米有断层存在,地表现有水温达到摄氏七十多度的温泉。
而三峡的长江古河床已抬升到海拔巫山等地1250米的高度(此段长江河面自然高度不足100米);在江汉平原,同期沉积则埋藏于地面以下1000米左右,而且这一区域至今还在强烈下降。
强烈上升区与强烈下降区之间的转折部位恰在三峡出口的南津关附近,那里有个明显可见的九蜿溪断裂,从总体上看对南津关以上40公里的三峡大坝坝基很不利。
所以,哄哄外人的“三峡坝址是坚固的花岗岩地质”的说法,可以休矣!你不能以局部的坝址地质来偷换概念,诱导成是整个库区的地质,这是对全国人民的欺骗!三峡成库是个整体概念,它是在一个上千公里范围内发生在一个地球版块上的大工程,说地质,要全面地论证南北的支流和回水所至的地质情况,也要从东到西论证从坝头到库尾的地质情况。
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
![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cf106e3240c844769eaeec0.png)
课程:水环境保护金融学2011132204 陈志芳2012、11、27目录●憧憬三峡大坝●游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简介●专家对建造三峡大坝的见解●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怎样对待所造成的影响憧憬三峡大坝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江河,能够像长江三峡这样,拥有长达200公里的山水画廊,拥有7000年的文化积淀。
在没修三峡工程之前,说到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
今天,再说到长江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著名诗句。
修建宏伟的三峡工程,改造三峡河段的天然河道,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造福中国人民,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和水利专家的梦想。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我来宜昌上学之前,三峡大坝的声名早就如雷贯耳。
它经常在各种资料报刊上出现,甚至于高考前的茫茫题海中,三峡大坝这四个字就如神仙般腾云驾雾而来,而这时,枯燥的题目突然变得生动起来,烦闷的心像拂过一缕清风般变得轻松明媚。
三峡大坝,我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即使只是看到报刊上模糊的黑白照,我也不得不为它的壮观所深深地吸引。
我想,总有一天,我要一睹它的芳容。
游三峡大坝而这个梦想终于在我上大学之后实现了。
今年五月份,我拿着年卡去了一次三峡大坝,进入之后,坐车到第一个景点:坛子岭。
坛子岭,三峡大坝景区的制高点,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站在这里,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壮观和无可替代的壮美,也终于体会到古代诗人为何总会在登高远眺时高吟一首美丽的诗篇,而我此刻激动的心情就连诗篇也难以尽述。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来到这里,真真切切地看到曾经憧憬过无数次的地方,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不得不感叹这个工程的浩大,它就像个磁场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使得我的思想、我的文字只为它运转。
三峡大坝对气候、生物、水土的影响综合分析
![三峡大坝对气候、生物、水土的影响综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aa3115c5da50e2534d7f02.png)
三峡1.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水库对周围地区气候有明显调节作用,影响范围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约1~2千米,年均温增加0.1~0.2℃,冬春季节月均温升高0.3~1.3℃,夏季降低0.9~1.2℃,雾日增加约2天。
冬季升温对柑桔、油桐等经济作物有利,夏季降温对重庆市境等地气候有所改善。
2.1对库区局地气候的影响 2.1.1对气温的影响从常年平均来看,沿三峡库区1988-2007年平均气温为17.3℃~18.8℃。
云阳与重庆的年平均气温最高,秭归的年平均气温最低。
2004—2007年蓄水后,库区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均有明显的增加。
图2-1 2004-2007年三峡库区沿江12站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比较从图2-2看出,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库区气温有上升的趋势。
从趋势线上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库区的年际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注:本文中局地气候的常年值为1971—2000年的平均值〔下同〕。
】波动较大,而且始终是围绕着常年值上下波动。
但从2001年起,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不再围绕常年值变化,而是偏离常年值的年际间小幅波动上升(2006年除外),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0.2~0.4℃;2006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达18.8℃,较常年偏高1.0℃, 2007年库区平均温度为18.3℃,比常年偏高0.5℃。
说明三峡工程建设及其蓄水对库区平均气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2-2 1988-2007年三峡库区沿江12站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比较从常年同期来看,如图2-3所示,年内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8月份,为28.21℃.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6.7℃,气温的年较差为21.50C。
年内,1、2、12月月平均气温皆低于10℃; 3、4、10、11月月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5-9月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7, 8月份在28℃左右。
平均气温月际之间升降变幅差异较大,冬季各月和盛夏7、8月份库区气温变化最小,为1℃左右;春、秋季,3、4月和10、11月份,气温变化剧烈,升温与降温幅度一般为5-6℃.蓄水后各月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同期值偏高。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7774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d.png)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三峡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之一,它位于中国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利工程。
自2003年蓄水以来,三峡水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对长江流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蓄水后,库区的气候要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包括气温、降水、湿度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
一、气温变化蓄水后,三峡水库库区的气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按照相关数据显示,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气温相较之前有所升高。
这主要是由于水库在蓄水后形成了较大的水体面积,而水体具有很强的吸热能力,在白天可以吸收大量阳光热能,夜晚则可以释放热量,因而使得库区气温相对较高。
由于库区水体的存在,还导致了当地较为显著的湿润现象,使得库区气温变化与附近地区不同,会形成所谓的“水库自身气候”。
二、降水变化蓄水后,三峡水库库区的降水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根据数据统计,虽然蓄水后库区的降水量总体上并未发生明显的增减,但是降水分布出现了一些变化。
蓄水后,水库上游附近的降水量相对下降,而水库下游附近的降水量相对增加。
这是因为水库的蓄水后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水体面积,对局部大气环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当地的降水分布。
水库蓄水后会形成一定的水汽输送效应,增加了下游地区的降水量。
三、湿度变化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气候要素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气温方面,蓄水后库区的气温相对较高;降水方面,蓄水后库区的降水分布发生了变化;湿度方面,蓄水后库区的湿度有所增加。
这些变化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合理的调整和管理。
未来,我们需要对水库蓄水后的气候变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保护和恢复当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概述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9bde14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a.png)
三峡工程(上海中学东校初一1班戚奕文)三峡大坝,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历经18年,到2009年工程基本完工。
工程基本完工。
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为整个为整个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三峡大坝景观图三峡大坝资料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已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
长江三峡大坝,位于西陵峡中,距葛洲坝上游38公里。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
排沙孔分散布置于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
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立方米。
水电站厂房位于泄洪坝左、右两侧,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度。
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双线E 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
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威胁的诸多综合措施中的一项关键性工程。
工程建成后,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可由目前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可大大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威胁。
可大大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威胁。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上最大的水电站,847847亿度的年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1/91/9。
三峡水库蓄水后,。
三峡水库蓄水后,川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万吨级船队有半年时间可直达重庆,并有利于库区内发展养殖业。
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大坝建成后,坝前水位抬高坝前水位抬高110米,瞿塘峡和巫峡江段,瞿塘峡和巫峡江段,水位仅分水位仅分别抬高38—46米。
汶川地震、极端恶劣天气与三峡工程无关
![汶川地震、极端恶劣天气与三峡工程无关](https://img.taocdn.com/s3/m/a1f3847127d3240c8447ef9e.png)
汶川地震、极端恶劣天气与三峡工程无关近年来,有人把汶川地震、地质灾害以及极端恶劣天气等与三峡工程联系起来,在公众中造成一定影响。
那么,事实是否真是如此?今天(18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详解三峡工程四大效益》一文对以上说法进行澄清。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表示,发生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构造带与三峡水库所在的上扬子台褶带,分属于不同的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两者所处的区域构造条件和活动特点截然不同,其间尚有构造稳定性很高的四川台拗(四川盆地)相隔,完全没有构造上的联系,而且三峡水库的库水与龙门山构造带不存在任何的水力联系,因此汶川地震的发生与三峡水库的蓄水没有关系。
以下为文章原文: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2013年被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评为“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项目卓越成就奖”。
作为一项造福人类的伟大工程,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巨大效益是举世公认的。
不过,这些年来,对于三峡工程也不乏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把汶川地震、地质灾害以及极端恶劣天气等与三峡工程联系起来,在公众中造成一定影响。
那么,事实是否真是如此?怎样科学评价三峡工程的伟大意义?对此,记者近日专访了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
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四大效益“不可替代”钮新强指出,三峡工程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防洪。
这是第一位的。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也曾造成过很多次严重水患,远的不说,1998年的“世纪大洪水”就让人记忆犹新,那次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亿元。
通过三峡调蓄,现在荆江河段防洪能力已由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遇到像1870年那样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通过运用荆江地区蓄滞洪区,也可保障荆江河段防洪安全。
可以说,在保护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涝灾害方面,三峡工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681f6f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5.png)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资料一、背景资料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1992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举行七届五次会议,审议三峡工程立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雷亨顺仍清楚地记得,相关部门出具的几个专题研究报告中,防洪发电等方面得出的结论均为“利大于弊”,唯独环境报告是“弊大于利”。
最后,全国人大代表以1767票赞成、票赞成、177177票反对、票反对、664664票弃权、票弃权、25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弃权者之众,为全国人大历次会议之首。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效益。
20032003年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组在大坝表面发现了8080多条裂缝,此多条裂缝,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上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纷纷议论。
论。
200520052005年年1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三十个未办理环保手续就违规开工的工程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三峡电源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
三峡总公司一开始对此极力争辩,并不顾环保总局的停工命令,继续施工,双方形成顶牛之势。
后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解下,三峡总公司被迫认错停工,缴纳罚款。
三峡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影响的初步分析_王国庆
![三峡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影响的初步分析_王国庆](https://img.taocdn.com/s3/m/c916333eeefdc8d376ee323b.png)
三峡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影响的初步分析王国庆1,2张建云1,2贺瑞敏1,2刘翠善1,2王小军1,2(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2. 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9)摘要: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各国与洪涝、干旱灾害抗争的重要工程措施,三峡水利工程及其可能的区域环境效应已经引起了国家、区域政府部门及学者的广泛关注。
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关于世界高坝大库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现有相关成果,结合三峡库区气候要素的历史变化规律,采用相似类比途径,初步分析了三峡水利工程的可能区域气候效应。
结果认为三峡水利工程将对库区气温、风速、蒸发等气象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河道两岸高山之间的数十公里范围之内。
同时,指出目前还很难给出三峡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的定量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库区监测体系建设,需要正确认识水利工程修建的正负影响,以更加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正面效益,尽可能使得其负面效益最小化。
关键词:三峡水利工程;区域气候;变化;影响The Possible Impact of Three Gorge Project on Local Climate WANG Guoqing1,2, ZHANG Jianyun1,2, HE Ruimin1,2,LIU Cuishan1,2, WANG Xiaojun 1,2(1. Research Center for Climate Change, Nanjing 210029, China;2.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 Large-siz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re main structural measures for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mitigation. Three Gorge Project and its possible environmental effect has already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national government, local public, as well as scholars. The previous achievements for local climatic effec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were reviewed.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variation laws of climatic elements in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the possible effect of Three Gorge Project on local climate was preliminarily analyzed through referencing previous studies. An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ree Gorge Project will put some extent effect on local temperature, wind velocity, actual evaporation, as well as other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And the affected area could be confined in the both side areas of tens kilometers away from main steam. Due to short data series and limitation of the current technology, it’s hard to give a concrete quantified assessment for local climatic effect of Three Gorge Project so far. The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should be enhanced to construct.And Public should have a objective cognition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so that make fully use of it positive effect and avoid it disadvantages.Keywords: Three Gorge Project, local climate, change, effect基金项目:本文由中央公益性重大行业专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安全影响及适应对策”资助(项目编号:200801001)作者简介:王国庆,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流域水文模拟、水资源管理、区域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E-mail:gqwang@1 前言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各国与洪涝、干旱灾害抗争的重要工程措施,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筑建了近百万的水库工程,其中,大型水库约4.7万座。
三峡库区对气候的影响
![三峡库区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d7ec05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79.png)
三峡库区对气候的影响三峡库区包括宜昌、秭归、巴东、巫山、奉节、万州、涪陵、长寿、重庆等县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三峡库区为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区域。
地形地貌复杂,地势高低悬殊,东西气候差异较大。
库区气候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夏季风更替明显,随着季风的进退,降水和气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气候特点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且变化稳定,冬暖春早,夏热秋凉,热量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春末至仲秋时段,冬干夏雨,雨热同季,风速普遍较小,是全国的小风区,云雾多,日照少,相对湿度较高,尤其是库区西段。
另外,春季降水与秋季降水总量相似,但秋雨持续时间长,一般强度不大,形成绵绵秋雨,这一特色也主要出现在库区西段。
由于三峡工程建成后,常年水面面积将大大增加,所形成的三峡水库库区水体气候将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由于库区水位上升,山脉相对高度减小,山体的动力、热力作用将发生变化。
这一变化将从几个方面影响局地气候生态环境:由于下垫面山体-水体相互作用的变化引起常年局地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演变和表现特征的变化,从而导致局地气候特征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导致局地周年和不同的大尺度气候背景下的年际间的气候变化;地形条件的变化必然导致局地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程度、分布特征的变化;气候的变化还将影响大气和水污染状况;库区气象、水文特征的改变,必将导致植被的变化,植被的变化反过来又会通过边界层天气动力学机制影响局地气候特征;气候、生态环境的变化必将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的变化又将反作用于气候生态系统。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1996~2000年),整个库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165.8毫米,较施工前35年平均降水量增加57.7毫米,增加幅度为 5.2%;年平均气温及冬、春、秋季平均气温较施工前略偏高(0~0.5℃),其中冬季相对明显,夏季平均气温稍偏低;年平均相对湿度除宜昌、万州稍有减小外,其余地区较施工前略有增加;1996年以来,年日照时数基本接近施工前平均水平;年平均风速与施工前变化不大,幅度大多为0.1~0.3米/秒。
三峡局地气候
![三峡局地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6e53907daf1ffc4ffe47ac87.png)
二、对风的影响
库区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度相差悬殊,风速局地性变化明显。库区年平均风速的分布自西向东大小值相间分布。库区西面是四川盆地的东部边缘,以丘陵为主,平原、低山、盆地间有分布,库区西端的重庆风速为1.3米/秒,长寿站海拔较高(379.0m),风速也较大,为2.0米/秒,往东的涪陵、万州海拔高度较低,风速小,涪陵为0.8米/秒,万州(海拔188.8m)为库区中风速最小的站点,仅为0.5米/秒,万州以东的奉节、巫山、巴东一带是大巴山脉、巫山山脉、武陵山脉的交汇处,山地广布,峡谷幽深,地表崎岖,风速较大,一般为1.8~2.0米/秒,奉节为库区9站中海拔最高的站点(海拔高度608.3m),风速达2.0米/秒,库区东端的秭归、宜昌地势较低,宜昌东部已位于江汉平原的西缘
三峡库区主要气候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低温阴雨、雷暴、冰雹、高温发生,库区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4天,东部略多于西部;暴
雨主要发生在4~11月,6月、7月发生次数最多,分别占总次数的22.2%和26.4%;暴雨也是诱发库区及其周边地区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子。
库区东段,大部分峡谷地貌,江面狭窄,水库蓄水后,江面增宽有限,东段水域对气温的影响在强度和范围上都较西段水域为小。
1996~2000年春季平均气温与施工前同期相比,库区大部气温偏高,唯有秭归与施工前同期持平。从偏高幅度来看,有自西向东增大的趋势。
2001年平均气温与施工前相比,库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5~0.8℃,其中,万州偏高幅度最大,达1.0℃,巴东偏高幅度最小,为0.3℃。
一、对气温的影响
三峡库区处于长江上游,北有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北方冷空气不易侵入,气温较高。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为16.3~18.2℃。由于受地形和长江水域的影响,长江沿江河谷气温均比周围地区高,并有自东向西递增的特点,这主要是盆地暖湖效应引起的。奉节由于拔海高度相对较高,年平均气温为库区最低,即16.3℃,重庆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8.2℃。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93a3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c.png)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三峡水库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长江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和重庆市万州区交界处,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
三峡水库的修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蓄水后库区的气候要素变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气温变化趋势在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据数据显示,蓄水后的库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
这主要与水库蓄水后形成的湖面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有关,水库的蓄水让原本地表被水淹没,湖水的蒸发会释放热量,使得湖面周围的气温升高。
而且,蓄水后库区周围的植被覆盖率也有所提高,这也有助于降低土地的反射率,增加了局部气温。
蓄水后的三峡水库库区降雨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蓄水后库区的降雨量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与水库蓄水后湖面增大,水体蒸发增加有关。
蓄水后的湖区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热对流,天气形势也会有所变化,这也会对当地的降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蓄水后的三峡水库库区风速也有所变化。
据资料显示,蓄水后库区的平均风速呈现出了减小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蓄水后形成的湖面对风的遮挡作用,湖面的存在降低了风速的传播。
蓄水后的湖区湿度增大,也减弱了风速。
这种变化对湖区的生态和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气候要素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风速减小和湿度增大等。
这些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以保护库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也需要加强对库区气候要素变化的监测和预测,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做好应对措施。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3d1ed17f1922791688e82a.png)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哈尔滨理工大学舒印、贾云铜、李相敏摘要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各观测站1960-2010年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计算各站逐日的旱涝指数,并设定干旱、洪涝灾害的标准,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三峡工程建设前(1960-1994年)和一期建设完成后(1998-2010年)各观测站旱涝指数超过标准值的天数,根据统计学原理,该天数变量服从二项分布,因此将研究问题三峡工程是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有影响转化为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即比较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各地区旱涝指数超过标准值发生的概率是否有显著差异。
对于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有很多种方法:渐近正态的方法、Bayes方法、Fiducial方法等,其中Fiducial方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Fisher首先提出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但因其Fiducial分布的不唯一性,使得它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选定良好的Fiducial分布,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文献[20]对于二项式分布的参数给出了一个较好的近似Fiducial分布。
本文据此渐近Fiducial分布,利用计算机模拟出参数函数的渐近Fiducial分布的分位点,按照Fiducial方法的原理推导出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的拒绝域。
进一步将其应用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否导致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加重”这一课题的研究分析,最后本文对此做出了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Fiducial方法;旱涝指数;三峡工程;二项分布目录摘要 (1)一、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3)二、文献综述、数据来源与处理 (4)2.1 文献综述 (4)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三、旱涝指数 (5)3.1 Z指数 (5)3.2 Z值的分析 (7)3.3 旱涝程度的标准值 (9)四、统计模型 (12)4.1 参数的Fiducial分布 (12)4.2 参数的Fiducial检验 (14)五、三峡工程对旱涝灾害影响的分析 (16)5.1 检验结果 (16)5.2 结果分析 (17)六、结论及评价 (17)参考文献 (18)一、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工程项目。
三峡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三峡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52ac50fe4733687e21aa69.png)
三峡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 主讲人:
• 资料收集: • PPT制作:
目录
• • • • • •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水污染问题排在首位 三峡蓄水后地质灾害增多威胁1/4人口 三峡的环境问题——气候 三峡环境问题——生态 三峡库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三峡工程简介
•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 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全体 会议通过三峡工程决议, 出席会议的代表2633 人,1767票赞成,1 77票反对,664票弃 权,25人未按表决器, 以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 者弃权的结果通过,创反 对与弃权人数最多的记录。 1994年正式开工。2003 你啊你开始蓄水发电,于 2009年全部完工。 • 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 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 流三斗坪上。
三峡环境问题——生态
• 三峡工程见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 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 它们的胜过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 • 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 物,且数木已经被砍伐。
建坝前后对比图
三峡库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 早在1994 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 里,已明确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重要指导方针。库区可持续 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和环境 的承载能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 到三峡工程效益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整个长江上 游的经济发展,同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用 水、农田灌溉、防洪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都有着决 定性作用,从而使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全国甚 至世界的关注。根据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依照 库区的区情,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的关系,提出对策。
1 .统筹规划、综合决策
•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之 一,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在进行区域开发、 资源开发以及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时,必须坚持经 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生态建 设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来进一步促进生态 环境建设。倡导“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预防为 主,保护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另外,由于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对整个长江流域 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与重大影响,因此建 议国家将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列入国家优先和重 点治理计划,按照“三河三湖”那样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在项目资助、经费投入、银行信贷和利用 外资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和扶持。同时加强有关生态环 境建设的各种专项资金的征、管、用,确保投向。
关于三峡水库对气候的影响
![关于三峡水库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9b73f77be23482fb4da4c98.png)
对气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不大,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不超过2公里,逆温天气将减少,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增加幅度只有0.2摄氏度左右,冬季月平均气温增高0.3至1摄氏度,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至1.2摄氏度。
气温变化幅度十分有限建库后,库区春、夏、秋三季相对湿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冬季则有所减少;域内的年均降水量约增加3毫米;全年雾日变化不明显,平均增加一两天左右;风速有所增加,大气层结构稳定趋于中性。
虽然气候变化不大,但专家们仍对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有利影响包括:冬季温度升高,降水略有增加,对喜温的经济作物如柑桔、油桐、龙眼、荔枝等生长有利;夏季气温降低及风速加大,能在一定程度减轻低高程河谷的高温危害,伏旱程度有所减轻,并可改变重庆、万县等地炎热的生活环境。
不利影响包括:湿度和雾日增加,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在雾日多发情况下,对水陆交通及航空安全有些影响;风速加大,城市酸雨将向城郊扩散;水汽和雾的增加,酸雨将有所发展对我国气候影响很严重1、三峡蓄水到位,扩大了重庆到宜昌段高峡湖面,增加这个区域地面向上的上升水汽流,这个垂直上升的气流阻碍了对我国气候有重要意义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北上,原有气候规律平衡被打破2、如此一来,冬季太平洋暖湿气流北进受阻,大量集聚于华中南部、重庆南部、贵州、广西北部,湘鄂大地,福建北部,浙西大部,造成冬季这一地区霜雪灾害天气频率增加,而我国秦巴山以北,四川北部,河南、陕西,甘南地区因为可形成降雨的暖湿气流冬季明显比以往减少,冬季表现高温、干旱3、夏季,我国秦巴山以北,四川北部,河南、陕西,甘南地区,犹豫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与三峡上升水汽形成锋面产生较多降雨,而同期华中、华南、华东、重庆、贵州产生干旱4、干旱状态下,三峡势必开闸放水,随着湖面缩小,其上方升上水气流会短时间减压下沉,会给南下冷空气和北进暖湿气流造成一个强悍对流机会,因此,在一个地区旱涝剧烈交替变化恐怕是今后需要注意预防的灾害了1. 冬暖夏凉温差减小2. 夏季降水减少(水面形成高压);冬季降水增加(水面形成相对低压,气流上升)3. 夏季江雾更多三峡对长江流域气候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三峡蓄水约8年后,这一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长江三峡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009015e29b89680203d8250b.png)
长江三峡的利与弊
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刘虹瑶
美丽的长江三峡——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可是,这中间却有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问题。
长江三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自然环境,然而由于养育了中华儿女的长江修筑了大坝造成流域内气候异常,区域内的降水量少得不能再少,部分区域是几乎没有降水。
人们要想用长江灌溉禾苗,滋润土地,几乎是无法实现的了。
国家透巨资在长江修起水电站,可是结果并不理想,反而弄巧成拙,长江如今满目疮痍,风沙肆虐。
这样我们还不能得到教训么?
就拿我们“天府之国”——四川来说,大量的旱情蜂拥而至,成都平原频频出现江河断流,夏季酷热创历史纪录,典型的去年暖冬也创造了历史之最,旱情之严重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全然没有了天府之国应有的自然气候,这一切难道不是在长江上拦河筑坝造成的吗?
然而,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最大的工程。
它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并兼有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那些古调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土壤,到他乡人生地不熟悉,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
《三峡》教案四篇(实用模板)
![《三峡》教案四篇(实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2c22ce4a300a6c30d229fa7.png)
《三峡》教案四篇《三峡》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__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把握__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 2 0  ̄ 2 0 年 的干 旱等 级 未 03u07
达 到最 高级 别 , 湖 区旱灾 极 为严 重。 但
厂l 中国三峡 I
2 { 6
L
主 要 原 因在 -* 口增 长 与 经 济发 展 造 T -
成 的 用水 量 大 幅 增 加 、 业单 产 的快 农
广I 国 三峡 i 中
2 4J
L
Ch n re Go g s] i aTh e r e
口 别 q_ 5 lJ _ j 2
第 四大 淡 水 湖洪 泽 湖 平 均水 位 为l . 21 4
而 去年 同期 为 每 秒 38 .万立 方 米 。 通 大
对较少 的百年 。 虽然2 世 纪的后5 年 0 0
严 重 干旱 有 明 显 增 多趋 势, 总 趋 势 但
仍处 于减 少 时期 。
米, 再创 新 低 , 已接 近 死水 位 。
水 文 站距 离长 江 口还 有 约6 0 里 , 2公 大 通下 游 大 量 的 引 水 和 抢 水 , 长 江 入 使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一一 鄱阳湖的
面积 也 大 幅 瘦 身 。 阳 湖 是 一 个 季 节 鄱
旱年1 3 特早 年5 个。 六七世 纪 1 个, O 十
严 重 干旱 最 为 频 繁 , 次 是 1 世 纪 和 其 9 1世 纪 。 5 与人 们 普 遍 印象 不 同的 是 , 在 最 近 6 世 纪 中, 0 纪 是 严 重干旱 相 个 2世
2 日前, 5 位于 安徽铜陵 大通镇 的大通 水文站的径流量仅每秒16 .万立方米,
年均为连续3 年出现严重干旱的情况,
尤 其 是 1 8 ~ 1 2 3 均 为 特 大 干 10 l8 年 年
旱。 连续4 年出现严重干旱 的情况也发
生 过3 , 别 为16 - 1 1 、 5 7 次 分 1 8 17年 1 8 ~
1 9 年 g 17 ~ 6 9 。 阳 湖 的 历 5 0 H66 17年 鄱
9 年代 ) O ,目前 正处 于 第二个 频 发 期 的 初 期 。 的来 说 干 旱 严 重 程 度 呈 下 降 总 趋 势 , 进 入 2 世 纪 后, 但 1 气候 干 旱进 入
了近 5 年来 的 第-#增 强期 , 5 - - 且正 处 于
上 升 阶段 。
2 1年 5 8 安 徽省马鞍 山当涂 县石 臼湖 , 01 月2 日, 湖泊干枯 后, 分村 民开始打捞 田螺作为鸭饲 料。 部
海的径流量远小于大通 的径流量。 上
海长 江 口出现 了咸 潮 入侵 , 一现 象往 这
值得注意 的是 , 历史 上鄱 阳湖 地
区 出现 过 多年 连 续 发 生 严 重 干旱 。 例
性 涨水 湖泊。 年汛期 、 河洪水入 每 五 湖, 湖水漫滩 , 汪洋一片; 冬春 季节,
湖 水落 槽 , 地 显 露 , 面缩 小 。“ 滩 水 高
情况, 并没有出现三年连旱的情况。
阂 骞 的 研 究 发现 , 重 干旱 和 中 严
等 以 上 干旱 均 具 有  ̄ 2 年 左 右 为 半周 25 , 期 的 群 发 性 特 征 , 5 年 来 鄱 阳 湖 区 近 5
气候 经历 了~个 干旱频发 期 ( O 纪 2世 6 年代 ) O 和~ 个干旱间歇期 ( O 纪 2世
往 出现在 冬 季枯 水 期 。
 ̄ I 8 ~ 1 2 、 4 0 14 年 、 5 2 D I 0 18 年 14 - 4 2 1 3
~
13年 、5 4 14 年、 84 13 5 河”, 桔 水位 面积 洪、
相 差l 倍 多。 O 目前 鄱 阳 湖 水 域 面 积 1 2 平 方 36 公 里 , 下 有 卫 星 监 测 记 录 以来 最 小 创 水 面 。 去年 4 底 , 阳湖 的面 积 为 而 月 鄱 3 7 平 方 公 里 。 鄱 阳 湖 水 文 局 的数 06 据 据 , 年4 今 月上 句至 5 月上 旬鄱 阳湖 平均 水位 仅 93 米 , 正 常 年 份 同期 平均 .3 比 水 位低 4 3 米 , U0 。3  ̄6 年来 (9 2 2 1 15 ~ 0 1
周期 性 的 干 旱 也 是 一 种 自然 现象。
如 果将 观 察 周期 缩短 到 最 近 的半 个 世 纪 , 9 3 2 0年 共 出现 了1个严 15 ~ 0 7 1 重干旱 年 。 中, 0  ̄ 6 年代 严 重干 其 2世 f0 旱最 为频 繁 , 中1 6 ~ 9 7 5 中 其 9 3 16年 年
干旱周期i 近 f 笛
尽 管 目前 气 候 极 端 , 如 果 在 较 但 长 的 时间 周期 内观 察 , 江 中下游 地 区 长 的 干旱并 非 偶 然现 象 。 以此 次 旱 灾影 响 最 大 的 鄱 阳湖 地 区为 例 , 阳湖 水 文局 水 沙 室 主任 、 鄱 工 程 师 闵骞 曾经 统计 过 i 0 年 来 的 旱 灾 00 周期 与频 次 。 1 0 ~ 9 9 , 阳 湖 共 出 现 重 0 0 19 年 鄱
有4 个严重干旱年, 9 4  ̄9 6 1 6 # 16 年为大 旱 ,93 97 1 6 和16 年为特旱 , 只有1 6 年 95
为 轻 早 。 入 2 世 纪 后 出 现 了两 次 严 进 1
重 干旱 , 别 为 2o f 2 0年 。 在 近 分 o 3 D o7 而 5 年 中只 出现 过 连 续 两 年严 重 干旱 的 5
史上曾出现过4 严重干旱频发期, 段 尤
其 是 在 明末 清初 的6年 间 (6 3 1 9 1 13 ~63
年) ,出现 了2 个严 重 干旱 年 , 均达 5 5 平 年 两遇 。
年) 有水文记录历史的新低 , 比历史同 期最枯的16 年还低16 米。 93 . 9
在三峡水库 加大放 水流量的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