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11.醉翁亭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醉翁亭记
A组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壑.尤美(hè)觥.筹交错(gōng)林霏.开(fēi)
B.树林阴翳.(yì)泉香而酒洌.(liè)岩穴暝.(míng)
C.伛偻.提携(lóu)蔚.然而深秀(wèi)山肴野蔌.(sù)
D.晦.明变化(huì)颓.然乎其间者(tuí)酿.泉为酒(niàng)
2.填空。

(1)《醉翁亭记》作者__________,自号醉翁,又号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文学家。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________”字,从结尾处可以更明显地看出作者是在写“________”字,“________”字只是表象。

(3)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B.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水落而.石出者D.溪深而.鱼肥
4.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蔚.然(茂盛)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饮少辄.醉(总是) B.林霏.(弥漫的云气)佳木秀.(茂盛)醉翁之意.(意趣,情趣)
C.晦.明(暗)岩穴暝.(昏暗)寓.之酒(寄托)
D.负.者(失败)伛偻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酒洌.(清)
B组
5.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

()
(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A组
一、课内精段阅读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野芳发.而幽香()(2)日出而林霏.开()
(3)苍颜
..()
..白发()(4)伛偻提携
7.选文第①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________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第②段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依次写了四个内容,即滁人游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醉酒。

8.选文第①段中有一个常用的成语是__________,现在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者/休于树B.颓然乎/其间者C.野芳发/而幽香D.四时之景/不同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末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醉”应有两层含义,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二、中考真题回顾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蔚然
..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
1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

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组
(一)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

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
【注释】①脔(luán):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窒袽(rú):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袽,败絮。

③蹙(cù):逼近。

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ā):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很少。

⑦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佣的人)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墓志铭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二)欧阳修传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

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2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读书辄.成诵()(2)读而心慕.焉()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如何看待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醉翁亭记
1.C
2.(1)欧阳修六一居士北宋(2)乐乐醉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B
4.D
5.(1)A(2)B(3)C(4)C(5)A(6)B
6.(1)开放(2)弥漫的云气(3)苍老的容颜(4)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7.四时太守设宴众宾欢宴
8.水落石出事情真相大白
9.C
10.(1)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11.太守醉既指喝醉酒,又指太守被美景所陶醉。

12.(1)茂盛的样子(2)命名,取名
13.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14.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

15.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16.B17.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8.(1)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
抓住了。

(2)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

19.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保全家乡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
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参考译文】姚长子,是山阴一位姓王人家的佣人。

嘉靖年间,倭寇侵犯绍兴,从诸暨偷偷潜至鉴湖铺。

姚长子正坐在稻床上打稻,见倭寇到来,拿稻叉与(他们)搏斗。

(姚长子)被擒获,(倭寇)用藤条穿过他的肩(即穿过琵琶骨),(倭寇)叮嘱姚长子说:“带(我们)到舟山就放你。

”姚长子误认为(他们说的)是吴地的州山。

(于是姚长子带领倭寇)取道柯山,翻越柯岭,来到化人坛。

(姚长子)自己谋划说:“化人坛四面都是水,切断前后的两桥,那么(它)就是死地了,为何不引诱倭寇进入呢?”于是(姚长子)悄悄地告诉乡里人说:“我引诱倭寇到化人坛了,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抓住了。

”等到(倭寇)抵达化人坛,前后的桥都被切断了,倭寇没有办法离开,于是把姚长子一寸寸切成肉块,筑起土城保卫自己。

(当地人)围困他们好几天,(倭寇)饿极了。

我们的乡兵在(河边的)船上打洞,并(在洞中)塞入破絮用来引诱他们。

倭寇深夜偷船计划逃走,(船)行到河当中,(乡兵们)拿走塞在船里的破絮让船沉没,四面合围夹击他们,一百三十个倭寇全部被歼灭在那里。

乡人以姚长子为义,把(他)埋葬在钟堰的寿家岸。

(姚长子墓)没有后人拜祭,听任(它)成为牛羊践踏的废墟,旁边的农民每天挖走一锹土,(恐怕)它不沦为田埂道路的情况是很少了。

我为(它)立石碑划定(墓的)边界,于是作铭文说:(自己)一个人遭受粉身碎骨的酷刑,杀死倭寇一百三十人,功劳不足以挂齿;(自己)一个人遭受粉身碎骨的酷刑,(却)使几千万人存活,这功劳怎么不(让人)怀念。

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官府)表彰(他的)义举后,公道得到大大彰显,(可我们后人)却不想留存一尺见方土地的墓地。

(真是)可悲啊!
20.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1.(1)就(2)仰慕
22.我所说的宽松,是不做严苛急切的事;(所说的)简易,是不做烦琐细碎的事罢了。

23.我赞成欧阳修的为政之道。

这是一种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为政理念,是儒家“仁
政”的体现;而当前习总书记所倡导的“关注民生”的政策,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也正好符合了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时就聪敏过人,读书就过目不忘。

等到行冠礼后,(他)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他)(偶然间)在废纸篓中得到唐代韩愈的遗稿,品读(它)而心生仰慕。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号醉翁,晚年改号六一居士。

(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知道)前方有埋伏,也会毫无顾忌地揭发它。

(他仕途不顺,)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

当(他)被贬到夷陵时,没有方法来消磨时光,于是拿来旧的案例反复查看,发现里面的冤假错案数不胜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这)是荒凉偏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情况)固然可知了。

”从此,(他)遇事不敢疏忽。

求学的人来拜访(他),(欧阳修)与(他们)所谈论的不曾涉及诗词文章,只谈论政事,(他)说诗词文章只能提高自身品格,而政事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凡是(他)治理过的几个郡,看不到严厉的措施,也不求声誉,宽松简易而不扰(民),因此(他)来到的地方人民生活安逸。

有人问:“治理政事宽松简易,可是政事没有松懈,(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以放纵为宽松,以忽略为简易,那么政事就会荒废,人民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我所说的宽松,是不做严苛急切的事;(所说的)简易,是不做烦琐细碎的事罢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