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空前的民族危机》优质课教学设计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
一、内容主旨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的经过;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能够从漫画、图片、文字等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知道文献、回忆、调查访问是获取史料的基本途径,学会鉴别史料的价值,形成“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
3.分析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必要和必然,理解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发展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有效使用乡土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片段,由“九一八那天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东北同胞会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环节二:通过《日本的对华政策纲领》、《日军绘制的“柳条湖周边形势图”》了解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通过对《亲历九一八事变的东北军军官姜大明的回忆》、《十五年前的一幕》等材料的分析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不抵抗政策的结果。
设计意图: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知道文献、回忆、调查访问是获取史料的基本途径,学会鉴别史料的价值,形成“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
环节三:以“面对日本的入侵,蒋介石有不抵抗的命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如何应对的?”入手,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抗战事迹。
设计意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容留下初步印象。
环节四:表现南翔古漪园缺角亭的照片。
设计意图: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广大的人民群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积极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行动中,有效使用乡土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环节五:地图表现一二八事变、长城之战、华北五省自治等内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设计意图:对日本的侵略形成空间概念,感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环节六:以“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共提出了什么主张?”转入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设计意图:阐述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
环节七:从张学良、杨虎城的人物介绍进入西安事变的学习,出示西安事变后各方反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解决西安事变”?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分析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必要和必然,理解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发展是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节八:概括七七事变的经过,出示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的反应,以及《中共抗日通电》、《蒋介石庐山讲话》等材料。
设计意图:了解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
环节九:归纳“九一八”到“七七”以来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径,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
设计意图:以地图的表现、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实行总结,点明主旨。
五、板书
空前的民族危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六、资料附录
1、在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
——《日本的对华政策纲领》 2、(东北军)装弹入膛,准备还击,此时去旅部请示的军士回报说,总参谋长荣臻指示,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
——亲历九一八事变的东北军军官姜大明的回忆 3、“全世界的舆论认定你们的祸国,是便利外患侵略,因为这是必然的事实。
”
——《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大公报》12月18日社评 4、“发生这样重大的内争,对于当前中华民族生死所系之一致团结上,实为深可痛惜的事件。
”
——《西安事变理应和平解决》,巴黎《救国时报》1936-12-30 5、“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1937年7月8日中共抗日通电 6、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讲话
七、作业
(东北军)装弹入膛,准备还击,此时去旅部请示的军士回报说,总参谋长荣臻指示,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
——亲历九一八事变的东北军军官姜大明的回忆
1、以上材料说明面对日军的入侵,国民政府的反应是什么?(不抵抗)
2、研究“九一八”事变的真相,还能够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得材料?(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网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