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碧石中学程爱萍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6分)
1、,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杜甫的《望岳》中包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

4、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和灾难,这正如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写:,;,。

5、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扬梅花虽遭摧残,但仍坚守情操,不变志节品质的诗句是:
,。

6、古诗文中有很多表达身处逆境而仍然乐观向上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20分)
7、请把下面语句工整规范的书写在田字格中。

(2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世博会是全世界文明的盛会,也是青年志愿者的盛会。

北京奥运会孕.()育了“鸟巢一代”,现在又有了一个新的名词——“海宝一代”。

志愿者队伍被看作上海世博chóu ( )办的“一支最重要的工作力量”。

现在,上海世博的志愿者正在成为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生动演yì( )者。

“志愿者精神”,正在四川、北京、青海、上海接力传递,充分展示出中国年轻一代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也标志着中国精神文明在拥抱世界的过程中醒( )目的升华。

孕()育 chóu( )办演yì( ) 醒( )目
9、标点使用无误
....的一项是()(2分)A.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B.“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喜欢你了。


C.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D.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10、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1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
..恰当
..的一项()(2分)
A.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
....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到了末日。

B.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王菲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
方之家
...。

C.陈娜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

D.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落有致
....,而井然有序。

12、仿照下面的事例,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从褒贬两个角度写两个句子。

要求:所写的句子要有一定的思想意蕴,字数不必与例句相同。

(2分)
示例:天平(事物)
谁给的东西多,就偏向谁。

(贬义)
始终追求平等,作为一生的使命。

(褒义)
选择(事物)(时钟、竹子、蜡烛、粉笔)
(1)(贬义)
(2)(褒义)
13、请根据要求改写句子(可适当改动字词和标点,但不得改变原意)。

(2分)
原句:国庆60周年的礼花不止一次地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

改为突出“不止一次”:。

14、语文实践活动(6分)
今年5月8日是第62个“世界微笑日”。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有了微笑,就多了阳光,多了欢乐……
【积累“微笑”】写出两个含有笑字的褒义成语。

(2分)
【传递“微笑”】请你给远方的朋友发一条祝福短信。

要求其中含有“微笑”一词,并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

(2分)。

【宣传“微笑”】社区准备出一期以“世界微笑日”为主题的墙报,请你仿照下面两个栏目名称,为之再设计出两个。

(2分)
示例:微笑妙语集锦微笑脸谱展示
三、浅层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唐诗宋词】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5、上阕中第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3分)
16、全词抒发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哲理小品】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7分)
熬住就是一切张颐武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

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

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

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

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

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

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

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熬”住其实非常重要。

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

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

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

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

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

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

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

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

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

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

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

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

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常有道理。

⑤写小说也是如此。

有些人偶尔才华一闪,就再也不见了的,终究难于让人记住。

我记得90年代初有位小说家叫薛勇,写都市人的心态写得非常妙,可惜作品不多,后来也不见再有作品问世。

而贾平凹和莫言,从出道以来就没有中断写作,作品非常多,让人有了印象。

未必他们每本书都写得好,我记得早年贾平凹还曾经被人批评过有粗制滥造的情况,但现在提起中国文学的大家,没有人能够绕过他们。

这非常容易理解,在十部书中有两部杰作的概率总比仅仅写两部大得多。

⑥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

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

”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

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

(选文有删改)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

(2分)
18、用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言警句为本文补写一个道理论据。

(2分)
19、用自己的话从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中提炼出你对“熬”的理解。

(3分)
(三)【阅读科技小品】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7分)
减少二氧化碳的难处
⑴由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人类所进行的各种旨在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遏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努力也从未间断,然而这一切都没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仍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工业革命前,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80ppm(ppm
表示每百万个空气分子中二氧化碳分子的数量)。

当人类开始使用矿物燃料以来,地球二氧化碳的含量就开始持续上升,到上世纪50年代末,地球二氧化碳的含量已达315ppm,如今更是高达380ppm。

现在无论我们采取什么办法,全球变暖的趋势难以阻止,因为大气中多余热量的释放以及它对地球气候造成的影响都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和过程才能完成。

⑵在这一严峻的局势面前,人类所能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尽可能地遏止这一危害,防止情况的完全失控,各国科学家为此真可谓绞尽了脑汁,进行各种探索和试验,基于碳封存技术的种树埋树方案因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而深受科学家们的青睐。

⑶所谓碳封存技术,是指对二氧化碳实施捕获,通过处理后将其安全地埋藏在地下或输送到深海加以封存的一种技术,被认为是从根本上解决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途径之一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⑷用大量种树的办法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曾被公认为是一个绝好的选择,但最近的一项发现,大量种树并非绝对有效,因为当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后,反而会减缓植物的光合作用。

科学家弗里茨·舒尔兹和乌尔里奇·哈塞最近又提出在适合森林生长,且有掩埋场所的国家和地区有意识地种植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去固定二氧化碳,然后采取永久掩埋的办法把这部分碳从全球碳循环中脱离出去。

这样做的关键在于不能让被已固定下来的二氧化碳重新释放,必须让植物中的这种生物质能自然“消失”。

办法就是在树木长成后随即用土将其掩埋,掩埋场所可以是在开阔的褐煤矿井或其它的表层矿井里,目的是使树木与空气隔绝因而在很长时内不至于腐化改变,或许未来这些树木还可有利用的价值。

初步估算,若要固定全球每年排放的约320亿吨巨量的二氧化碳,约需要种植10亿公顷的森林,但需要巨额的经费支持。

⑸前不久,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召开的专家会议上,有科学家提出建造海洋森林的设想。

他们认为,海洋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和藻类可吸收二氧化碳,它们死亡后将携带着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沉入海底,如果这样的浮游生物和藻类越来越兴旺,就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美国科学家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实验,他们将数吨重的可溶性铁化合物倒入大海以促进海洋中浮游生物的生长,几个试验性的计划也正在进行之中。

当然,此举是否会给海洋造成新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等一系列问题应加以科学论证。

⑹总之,现今由于陆地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大面积消退,造成大气中20%的碳排放量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现今地球表面的植被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有些地区甚至到了满目疮痍的地步,现有的植被远不能满足减少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的需要。

如今有的科学家还提出了另一个基于碳封存技术的令人惊讶的替代方案:人造树木。

这些树不会生长,也不会开花长叶,却能吸收二氧化碳而无需进行掩埋处理。

提出这一设想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克劳斯·拉克纳,据他估算,一棵人造树每年可吸收9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15000辆车一年的排放量,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天然树木的1000倍。

对这一方案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此举得不偿失,因为利用人造树捕获二氧化碳所消耗的能量很大。

20、第⑴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3分)
21、人们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探索和试验中遇到了哪些难处?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

(4分)(1)
(2)
(3)
(4)
(四)【阅读经典古文】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自《史记》)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2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2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这种推理的方法,我们叫它,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4分)
2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12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⑴作文课。

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

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⑵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⑶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

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⑷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⑸老师说,性别。

⑹女。

大家刷刷写下。

⑺丢失人年龄。

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

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

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

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⑻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

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⑼……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

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⑽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

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

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

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⑾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⑿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

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⒀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

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
留意。

⒁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

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⒂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

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⒃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2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3分) 27、第⑼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

请了解上下文,补写在下面。

(3分)
28、第⒀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4分)
29、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2分)
五、写作展示(50分)
30、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考生姓名。

(1)人们在旅游中能得到快乐,在学习时能得到快乐,帮助别人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帮助弱者能让心灵获得快乐,节日假日与快乐同行,亲情友情与快乐同在……生活中若充满快乐,生活就有质量。

因此,生命的每一天,都应当是快乐的。

请以“享受 的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先在横线上填写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如“绿色中”“阳光下”“读书”“宽容”等,然后作文。

字数在600字以上。

(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作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估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估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