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患者30例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患者30例的护理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放射(RPI)治疗肝癌是目前新开展的
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局部控制肿瘤,还可以控制肿瘤的转移,具有创伤小、安全、易防护等优点。
本文通过对术中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患者30例,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观察,使30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无明显异常,肝区包块显著缩小,详细探讨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治疗
肝癌的护理措施。
标签:肝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护理
目前对于肝癌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局部或者全身化疗,尽管可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术后5年发病率为43%~61%[1]。
放射粒子治疗肝癌是把杀伤性极强的放射性粒子125I通过手术的方式将其植
入肿瘤或其附近受癌浸润的组织中,进行近距离放射,是目前治疗肿瘤的新技术之一,具有治疗靶点局部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低,且疗效较好等优点,临
床应用前景广阔[2]。
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3月~2007年3月,应用术中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患者30例,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性10例;年龄47~68岁,平均57.5岁;KPS(生活质量评分)≥70分;原发性肝癌20例,继发性肝癌10例;肿瘤位于肝门部2例,左肝叶6例,肿瘤直径2~6 cm。
均为首次接受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1.2 方法通过手术的方式在手术室由医生放置在患者病灶处。
1.3 观察指标术后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及B超、CT检查。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健康教育本组患者均临床诊断为肝癌,且为首次接受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因此,患者心理状态也较为复杂,易出现焦虑、恐惧和
压抑等心态。
因此,术前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介绍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原理、方法、疗效,说明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局限性、手术的目的和方法,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手术。
同时,向
家属讲解有关检查防护知识,做好防护指导。
2.1.2 术前常规准备肝癌患者大多数对新技术及疾病的预后存在疑虑、悲观、恐惧等心理问题,护士应耐心给予解释和疏导,将此项优势讲解清楚,确保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对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等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术前注意改善其生理状况和营养状态,增加手术的耐受性和应激能力。
清洁手术区皮肤,特别注意脐部的皮肤准备,要彻底清除脐内污垢,保证皮肤完好,防止术后感染。
术前一日口服缓泻剂排空积便,术前12 h开始禁食。
术日晨放置胃管、
尿管,取下活动义齿和贵重物品交家人保管。
2.1.3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患者常规检查肝功、甲胎蛋白(AFP)、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及B超。
对于凝血功能较差者可术前肌注VitK,改善凝血功能,预防术后腹腔出血;肝功能较差者可术前行保肝治疗,避免术后肝功能衰竭。
2.2 术后护理
2.2.1 放射性防护(1)环境管理。
返回病房后,应将患者平卧于病床上,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为患者提供单间病房,缩小其活动范围,减少与其他患者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清新洁净及温度适宜,
尽量减少热气与散在空气结合污染环境[2]。
(2)护士应加强防护意识,因植入放射性粒子多为γ射线。
125I放射性粒子半衰期约为60 d,200 d 后剂量几乎衰变为零。
粒子植入组织距体表较浅时,在体表覆盖0.10~0.25 mm
铅当量橡胶即可屏蔽90%~99%的辐射剂量[3]。
护士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保持> 1 m以上的距离即可达到防护目的。
因指导患者穿防辐射背心,
如需近距离治疗护理时,可使用铅衣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将各种护理操作集中完成,以减少与辐射源接触的时间。
限制探视人员与探视时间,孕妇及儿童
不得探视。
植入术后2周内探视者与患者保持2 m距离[4]。
(3)术后
生命体征的监测。
肝癌粒子植入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腹部切口的出血情况。
发热是由粒子源在照射肿瘤后引起肿瘤组织的坏死并被吸收引起,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体温>38 ℃者排除感染的可能后可以给予激素处理,同时加强基础护理。
粒子植入后,由于局部长期的电离辐射作用,少数患者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因此,应注意监测血象,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术后1~3 d,X线复查粒子的位置,1个月后CT或B超复查肿瘤的大小。
2.2.2 预防术后并发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可能出现粒子移位、肺栓塞、腹腔内出血、局部组织液化、感染、胆管狭窄、胆漏、放射性胃肠炎、腹部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其中,腹腔内出血和肺栓塞是粒子植入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
RPI治疗的不良反应多为肿瘤邻近脏器受累,可有上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粒子对肝功能的损害较为敏感,正常肝脏若放射剂量>40 Gy时则可有75%的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
肝癌患者接受常规放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正常肝脏放射耐受量低于肝癌组织的放射治疗量,剂量过多可能是植入后肝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因此,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早期发现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术后易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等胃肠道症状,因此,术后给予营养丰富且容易吸收的饮食,减少每餐食量,增加就餐次数;患者可进行适量的户外活
动,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高蛋白、低盐、低糖的优质食物,定期复查。
2.2.3 粒子浮出时的处理如有粒子移位或脱出,禁止随意丢弃。
当发现有粒子浮出掉地时,千万不可徒手捡起,应在适当屏蔽下操作,用长镊子和汤匙夹起,放置玻璃瓶内上盖,以保证与粒子源保持一定距离。
参考文献
[1]汤钊酋.复发与转移原发性肝癌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9,5(1):3.
[2]沈莉.I125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原发性肝癌26例的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1):73.
[3]翟颖,蔡文,李萌,等.30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78.
[4]高宏,李力军,封国生,等.I125粒子与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靶向治疗复发性直肠癌.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4):381-382.
(收稿日期:2011-10-13)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