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故事片叙事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法
➢影片引入强大的明星阵容带来的超强的视觉奇观,将历史意义和社会意 识形态加以人格化展示,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融入多种艺术化的表达手法, 在主题表现、结构处理、人物塑造、视听语言表达上独具特色,契合当下 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审美需求。
一个讲得美妙的故事有如一部交响乐,其间,结构、背 景、人物、类型和思想融合为一个天衣无缝的统一体。要想 找到它们的和谐,作家必须研究故事的诸要素,把它们当成 一个管弦乐队的各种乐器——先分别练习,然后再整体合奏。
(一) 多线并进的散点化叙事——对历史的全景史诗描述
➢由于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内在的关系太过复杂,影片在尽量简化、明晰 历史脉络时,采取了抓住标志性事件的办法,采取了删繁就简的策略。比 如关于宋教仁被暗杀导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其间的纷争纠葛足以另拍 一部电影,但是影片在暗杀前,让陈其美在宋教仁提出建立国民党演说时 意味深长地点评了一句,暗示人物的命运,暗杀后用字幕打出“孙中山发 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两个字幕间只使用4个镜头, 影片在时空的表现上极具自由性。这种时空的自由表达主要表现在历史的 宏大叙事与个体的微观表达相互结合,使观众更多地去关注历史滚滚洪流 中的人物命运起伏,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对人物的开拓性再造——注重人物塑造的真实性和立体化
➢影片更没有把反面人物脸谱化。周润发扮演的袁世凯,成功地演绎了一 个一意孤行、最终众叛亲离的角色。从就任临时总统时貌似谦虚实则自负 的言语,被日本公使一语道破心中所想时的复杂心情,跟手下冯国璋表示 不会称帝的口是心非,以及众叛亲离后擦拭龙袍时的百感交集,将人物的 复杂性格与激烈的内心冲突充分演绎了出来。 这种积极的人物塑造摆脱了历史人物在观众心中单一刻板的印象,带来更 加强烈的观影驱动力,同时也将复杂历史环境下救国道路的艰难探索表现 得淋漓尽致。
构筑生命的洪波
——电影故事片结构分析
宏大叙事与微观表达的融合——《建党伟业》结构手法分析
《建党伟业》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 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第一 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 的经历,呈现出党史叙事的宏大历史命题,以及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历 史的必然;同时也表达出革命青年和工农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承担起中 国脊梁的精神实质。影片借助全明星阵容,将多线叙事与历史的片段式表 述相结合,注重人物的开拓性再造,契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二)对人物的开拓性再造——注重人物塑造的真实性和立体化
➢毛泽东和杨开慧重逢相恋在“五四”运动前后,作为两个革命青年,他 们的爱情被描绘得浪漫缠绵,有着每个时代年轻人爱情的特质。毛泽东除 夕夜抱起杨开慧看烟花的场景,加之升格的技术处理,使画面充满温馨浪 漫的气息,体现出一代伟人的儿女情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 毛泽东。
➢该影片一方面采取编年体的叙述体例,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详尽地描绘 五大派别的恩怨与争斗。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电影中单一主人公的线性叙事 方式,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 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一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加新军到参加 中共一大;另外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 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运用平行蒙太奇的结构手法和多元化 的叙事立场,重现与中国共产党道路选择必然性相关的人物、事件,展现 其存在和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三)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法
➢光影和色彩表现上,影片整体呈现出由暗到明、由黑白到彩色、由灰暗 到饱和的特点,反映出历史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喻示着国家和人民的希望。 色彩的变化不仅渲染了环境气氛,还喻示着人物命运的起伏和局势的动荡。 影片大量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如学生游行抗议时的高调与保守派尔虞我 诈的低调对比,借此反映学生的激情、勇敢,暗指革命的希望在此,中国 的未来在此。影片在描写战争场面时,运用纵深场面调度和斯坦尼体验式 的拍摄手法,造成强烈的视听冲击,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暗示今日 和平的弥足珍贵。
故事背景的局限性是至关重要的,一切优秀的故事都是 发生在一个有限的、作者可知的具体世界内,作者应当 对这个世界了如指掌。一个好故事的第一步就是创造一 个小小的、可知的世界。
经典手法的影视故事编写,首先要 确定类型、限定背景,然后通过情 节和事件带来的压力塑造人物。压 力越大,人物的内心冲突、个人冲 突、社会冲突、环境冲突越激烈, 人物做出的选择也越接近人物的本 质(真相)。人物的性格需要对比 和反衬,性格在不断增强的压力下 不断发展,将导致所谓“人物弧 光”,即精神轨迹。影片的最后二 十分钟是极端重要的,它既是故事 高潮,又是人物命运和因果变化不 可逆转的终结。
6、序列:序列是指一系列场景,一般为二到五个,每个的冲 击力递增,最后达到顶峰。
7、幕:幕是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场景为其顶点, 导致价值的重大转折。比序列更为强劲。
8、故事:故事是一系列幕的组合,渐次发展成一个最后的故 事高潮,从而引发出绝对不可逆转的变化。
“爱人分手”一场:
闹钟响过,克里斯调侃安迪,他作出亲切的反应;
例:《卡萨布兰卡》序列(系列场景的递增变化) 1、走近他/不理她(31:30) 2、回忆/分手(38:20、47:00) 3、向他道歉/拒绝她(48:30) 4、向她道歉/拒绝他(56:30) 5、找借口/拒绝她(65:05) 6、威胁他/拒绝她(79:00) (鸿沟裂开) 7、讲出真相/原谅她
3、结构: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组合成一个 序列,激发特定的感情,表达特定的观念。
4、节拍:动作/反应中的一种行为交流,场景的结构成分。 这些变化的行为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节拍构筑了场景的转化。
5、场景:指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 动作,表现重要的价值变化,理想的场景即是一个故事事件。 一系列活动能否写成场景关键在于时空的统一整体。一部典 型的电影故事片由40-60个事件(场景)组成。
(一) 多线并进的散点化叙事——对历史的全景史诗描述
➢《建党伟业》将近十年的历史散点事件和复杂的人物构成,用流畅的镜 头叙事呈现给观众,明朗的故事脉络张弛得当、舒缓有度,在具象化的人 物刻画与宏大的场面冲击中,将建党的历程通过三个中心段落(北洋时期、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进行展现。
(一) 多线并进的散点化叙事——对历史的全景史诗描述
即使是纪实类节目,依然要注意这 些营造故事的基本规律,如《北方 的纳努克》(弗拉哈迪)。
(二)故事术语
1、事件:事件创造出生活情景中有意味的变化,用某种价值 的改变来表达,并通过冲突来表现。(人)
2、情节:情节是作者对事件的选择以及事件在时间中的设计, 设计情节是指当面临无数岔道和危险时选择正确的航道。
车库里,克里斯害怕从此失去安迪,恳求安迪不要走,但是 他报以嘲笑并对她的请求大肆挖苦;
在飞速行驶的汽车里,克里斯对安迪大打出手;
安迪还手,慌乱中猛踩刹车,安迪流着鼻血,跳下车来,将 车门撞上,大叫道:“我们完了”,愤然离开了惊惶失措的 克里斯。
乱离中的爱情 ——《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1944年第十六届奥斯卡三项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 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大影片(2)、百年百大爱情影片(1) 2007年美国编剧协会公布影史“最伟大的101部电影剧本”名单,“卡萨布兰卡”夺 冠 英格丽·褒曼(饰伊尔莎) 亨弗莱·鲍嘉(饰 里克) 杜利威尔逊(山姆as time goes by时光流转) ……
罗伯特·麦基《故事》
一、电影故事片结构原理
(一)故事原理
故事是一连串密切相关的、变化中的、有价值的事件 (场景)的总和。所谓变化,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具体可指因与果、战与和、正与负、爱与恨、善与恶、 生与死等等。没有情节的变化则不是故事。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而生活是由时间构成的,因此,影 视故事是时间和过程的艺术,影视故事成功的诀窍,是 在一系列变化丰富的场景铺垫后,组织起最终的故事高 潮,没有高潮就不是一个好故事,没有好故事则没有观 众。
(三)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法
➢影片使用了多元化的蒙太奇表现手法。运用对比蒙太奇的结构手法突出 陈独秀的慷慨激昂和李大钊的沉稳坚毅,表现李大钊的“根本”解决思想 与胡适的“点滴改良”方法,喻示共产党成立前各种思想的纷争;在一南 一北团结民工共同建立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使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表达新 思想的传播成为历史的潮流;袁世凯称帝梦破灭时手中捞起的挣扎的金鱼 隐喻着自身的命运结局;同时,影片多次将师生的激情讲演、工农的奋起 反抗、军警的被动镇压交叉剪辑,喻示国人力量的觉醒。
(二)对人物的开拓性再造——注重人物塑造的真实性和立体化
➢在对历史的叙述中,影片侧重呈现的是一个个充满激情、个性鲜明的人 物,重细节表达、重情绪营造,重场景描绘,不在道德层面耍弄镜语笔墨 进行批判。而是赋予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表达,突出人物内在冲突的 描绘,多角度、多元化的表达方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为立体。
安迪还手,慌乱中猛踩刹车,安迪流着鼻血,跳下车来,将 车门撞上,大叫道:“我们完了”,愤然离开了惊惶失措的有明显区别的行为)
闹钟响过,克里斯调侃安迪,他作出亲切的反应;
当他们穿衣时,调侃变成了讽刺,他们开始互相侮辱;
来到厨房,克里斯威胁安迪道:“宝贝,如果我离开你的话, 那你就惨了……”但是,安迪对她的威胁如此回应:“我倒 是喜欢那种悲惨生活。”
影片根据舞台剧《人人都去里克酒店》改编,但是,直到接近拍摄最后,也都没有决 定到底伊尔莎最后的选择会是谁,她的眼神,因此飘忽不定。然而,这种不确定,却正适 合了片中所表达的情感,观众们也可以出于自己去想象觉得她在爱着谁。在混合着危险的 异国情调的浪漫中,男女主角在乱世重逢,亨佛莱·鲍嘉硬汉式的沧桑,和英格丽·褒曼沉默 中的娇柔,各自都有着身不由己的无奈和矛盾…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而生活是由时间构成的因此影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而生活是由时间构成的因此影视故事是时间和过程的艺术影视故事成功的诀窍是视故事是时间和过程的艺术影视故事成功的诀窍是在一系列变化丰富的场景铺垫后组织起最终的故事高在一系列变化丰富的场景铺垫后组织起最终的故事高潮没有高潮就不是一个好故事没有好故事则没有观潮没有高潮就不是一个好故事没有好故事则没有观故事背景的局限性是至关重要的一切优秀的故事都是故事背景的局限性是至关重要的一切优秀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有限的作者可知的具体世界内作者应当发生在一个有限的作者可知的具体世界内作者应当对这个世界了如指掌
例:《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
依尔沙出现在正在回忆往事的里克面前。里克冷冷地对依尔沙说:“我们已 停止营业。”
依尔沙想找里克谈件事,但里克却质问她为什么要到卡萨布兰卡来,还告诉 她,自己的心已被高跟鞋踢伤。
依尔沙想解释,里克不想听。 …… 拉斯罗和依尔沙找到黑市头面人物弗拉里,想花钱买两张护照,弗拉里告诉 他们,只能卖一张,因为拉斯罗是德国当局控制对象,没人敢卖护照给他。弗拉 里建议拉斯罗去找里克帮忙弄护照。
乱离中的爱情 ——《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卡萨布兰卡》讲的是一个乱离中的爱情故事。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摩洛哥北 部城市卡萨布兰卡李克夜总会,仿佛正在灯红酒绿。老板李克正在忙前顾后,操持着他的 这间酒吧。这一天忽然,捷克反纳粹领导人维克多拉斯洛和曾经是里克情人的妻子伊尔莎 乍到李克夜总会,希望通过李克做跳板,逃出法西斯魔掌。在纳粹的铁蹄之下,要从欧洲 逃往美国,必须绕道摩洛哥北部城市卡萨布兰卡。这使得这座城市的情势异常紧张。伊尔 莎徘徊在丈夫与情人间,而仍深爱着她的里克,却决定护送伊尔莎和她的丈夫离开萨布兰 卡。在飞机离场一刻,李克拨枪射杀了打电话阻止飞机起飞的德军少校之后,埋情目送, 心爱的女人离开。
但里克却很冷漠。拉斯罗问他原因,里克要他问问自己的太太。
晚上,依尔沙又来找里克,要他交出通行证,里克不肯。依尔沙又以旧情要 求他,他还是不理睬。
依尔沙无奈,拔出了手枪。 里克取出了通行证,却又说,只有开枪打死他才能办到。 ……
依尔沙手中的枪掉了下来。她向里克倾诉了当时离他而去的原因。 里克明白了一切,决定帮助拉斯罗。
当他们穿衣时,调侃变成了讽刺,他们开始互相侮辱;
来到厨房,克里斯威胁安迪道:“宝贝,如果我离开你的话, 那你就惨了……”但是,安迪对她的威胁如此回应:“我倒 是喜欢那种悲惨生活。”
车库里,克里斯害怕从此失去安迪,恳求安迪不要走,但是 他报以嘲笑并对她的请求大肆挖苦;
在飞速行驶的汽车里,克里斯对安迪大打出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