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事特征之视角及转换++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
“他”,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他” 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关联教材
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视角的差异,比较它们不同 的表达效果。
《百合花》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 好处:①使故事表达更真实,更流畅,更合理。“我”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和连接者。 因为“我”去前线,所以小通讯员送“我”,和“我”一起借被子,送“我”馒头; 因为“我”, 连接起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故事。 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使主题更深刻。“我”是小说人物高洁人性和美好人情的见证 者。“我”见证了小通讯员的纯真、善良,见证了新媳妇的美丽娴静、纯朴,见证了 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小说通过“我”的心理来抒情,更真实可信。 ③使表达更含蓄,更有韵味。作品受“我”所见所闻的限制,不能全方位叙述故事情 节,展示人物。如通讯员过去的生活只能凭借“我”的想象来描写,他牺牲的原因及 场面只能通过“我”的听说来补充,新媳妇在小通讯员牺牲后的心理只能通过她的语 言、动作、神态来暗示,这反倒增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表达更含蓄,更有余味。
女性视角《百合花》
a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文笔也相对更为细腻,引人 入胜;
b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 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动物视角
1.以动物的眼光看世 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 体验,更有情趣;
3.动物展示出的心理 活动,往往与人的心 理活动交替进行,从 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视角转换: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与文中人物视角的相互转 换《祝福》
●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良心未完全泯灭的“我“ ●“鲁镇人”的视角出发 ●卫婆子的叙述视角 ●祥林嫂离开鲁镇的活动就必须由卫婆子来转述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 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 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 的风流态度, 便知他有不 足之症。
2.有限视角视角——旁观者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 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 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 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 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 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所以至今还记得。
(节选《孔乙己》)
重难点:视角与人称的对应关系
1.“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 (1)非“主人公”型: ①旁观者: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人物,坦白自己的 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孔乙己》中的小伙计) ②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得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衬托主人公,对事 件、人物产生影响等。(《祝福》中的“我”) (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因此也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容 易将自己带人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
“上帝俯瞰”
1.全知视角·教材链接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 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 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 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 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 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 如一只小兽物。
(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交叉而变化的。 人称变换、交叉: 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 域;《祝福》卫老婆子转述祥林嫂鲁镇以外的生活 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 立体化的表现。 人物内心独白:不过,攻击我这条鱼的鲨鱼被我干掉了,他想。他是我见 过的最大的尖齿鲨。天知道,我可见识过不少鲨鱼。《老人与海》节选部分
●故事套故事 ●听他人讲故事 ●(课时精炼二十九《破规矩》我听三爷讲述剃头爷的故
事)
叙述人称、叙述视角交织转换作用
●一是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各自的缺点,避免了单一 叙述的单调性,使故事叙述自由灵活,使作品呈现出更强的立体 感和多面性,突出文章主旨、丰富情节内容。
●二是塑造人物形象、增强艺术表现力,采用流动的视角,可以增 强小说的叙述张力和叙述效果,使观察对象得到多角度、多层次 立体化的呈现。
关联教材 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视角的差异,比较它们不同 的表达效果。
《哦,香雪》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从他者角度来叙述,虽然 缺乏真实性和亲历感,不利于抒情,但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①表达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村庄、车站、西山口车站、学 校等地点灵活转换,过去、现在随意切换,使得小说情节更生 动,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②有利于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形象。 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能对香雪、凤娇等农村姑娘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尤其是对香 雪心理的描写会更为细腻、逼真,既丰满了香雪这一人物形象,又推动了小说故事 情节发展。
3、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的疑难点
(1)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第三人称主要是全知视角,也可能 是有限视角。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地来到这里,最终也没有弄清楚,因为谁也 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天嚣》
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 围;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 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 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 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 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 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 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 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 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相互转换
说书人视角(上帝)
例如: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 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 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 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 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 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 时,认得是鲁智深。(《水浒传》) 公人视角(有限)
①前后照应。开头 和结尾都有对祝福情 景的描写,这种描写 前后照应,与祥林嫂 悲惨的死形成对比, 深化文章主题。②对 比。祥林嫂在年底祈 福的热闹祝福声中悲 惨死去,祝福与死亡, 热闹与冷凄形成鲜明 对比,突出了文章主 题。
①现实与回忆交织, 把祥林嫂悲惨死前 穷困潦倒的现实与 “我”对她大半生 的回忆融合在一起, 丰富了人物故事, 突出了人物形象。 ②时空集中。故事 发生在“鲁镇”这 一地点,集中在除 夕“祝福”这一段 时间,情节紧凑。
重复(阿毛之 死)与变化(听众 的反应)——①突 出祥林嫂失去孩子 的痛苦和自责。② 批判鲁镇人“看客 ”的心态,从同情 ,到逐渐将他人的 痛苦“审美化”来 转移自身的痛苦, 直至厌烦。
1.全知视角·特点
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全知全觉。
特点: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观 察事件,描写不同时空场景,透视 任何人物的内心,对故事的发展和 每个人的命运走向了如指掌。
常见“六大”叙事特征
以教材经典作品《祝福》为例,探讨其在叙述上有何特点? 叙述人称视角 叙述顺序 情节安排 叙事安排 叙事节奏
以第一人“我” (有限视角) 所见所闻所感 来讲述故事, 既增添了故事 的真实性,同 时这个线索人 物使得情节紧 凑。
采用倒叙的手 法。祥林嫂悲 惨的结局放在 开头,巧妙地 设置了悬念, 使读者寄予探 求事情的原委, 有一定的吸引 力。
动物视角
2.更客观冷静真实;
4.动物非人类,可见生活 中的事物被漠视的程度 之严重,引人深思,突出 作者要真正表达的主题 思想。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呼兰河传》分析《呼兰 河传》(节选)叙述上的特征。(6分)
【答案】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可信。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③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情节,叙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叙事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细腻、生动、传神,叙述散文 化,节奏舒缓。
(2)第二人称:一般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 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 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 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 景等。作用:从旁观者角度出发,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 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节选自《边城Βιβλιοθήκη )小说中对茶峒风俗、人物的介绍都是全知视角叙述。
2.有限视角·特点
叙述者=人物。
特点:有限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 和非主人公(旁观者、参与者)视 角两种。两者都可以用“我”来叙 事。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或讲述 亲历或转叙见闻。
2.有限视角·参与者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 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 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 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 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 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 包扎所。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 起气来。(节选《百合花》)
延伸拓展:特殊视角 1、儿童视角2、动物视角3、女性视角。 ①儿童视角:《大卫科波菲尔》 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 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 人视角无法达到的优越。总结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b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 c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d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e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f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 人心。
小说叙事特征
之人称视角及转换
人称转换
●群山围绕流水祈祷,我终于明白,原来凡事发生,必与我有利, 与内心博弈,终能遇见另一个自己。愿你醒来,明月最后清风, 阅尽山河,终觉人间值得。行至新疆,可抵岁月漫长。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作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我” 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作用:读起来有亲 切感和真实感,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 心理描写;
人物叙述视角发生了变化,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从说书人视角转成公人视角。 这种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这就是在全知视 角中插入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从某个人物看人看事。有时,人称不变, 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这种变化往往被忽视,所以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
人称视角转换、交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