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通过《草地上的空罐头》触发幼儿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通过《草地上的空罐头》触发幼儿好奇心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2. 引导幼儿发现自然中许多美好而奇妙的事物,并激发幼儿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用简单句子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1. 让幼儿了解垃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2. 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中许多美好而奇妙的事物,并激发幼儿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用简单句子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
1. 《草地上的空罐头》的故事情节及角色。
2. 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3. 自然界中的美好和奇妙的事物。
四、教学方法
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讲故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让幼儿探索自然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 制作手工法:让幼儿亲手制作环保手工,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并理解环保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1.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垃圾,并问幼儿这些垃圾可能对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2. 教师讲述《草地上的空罐头》的故事,引导幼儿通过故事情节,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自然界中的美好而奇妙的事物,如彩虹、萤火虫等,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4. 让幼儿动手制作环保手工,如回收利用的花瓶、小动物玩具等,让幼儿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并理解环保的概念。
5.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所学知识,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幼儿继续了解了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也了解了垃圾对环境的危害,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通过制作环保手工,幼儿体验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学会了用简单句子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借助观察法、讲故事法和制作手工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愉悦中获得了知识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