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参考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题目:某工业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2
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
3、材料选用:(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235级。

一、结构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 6.6,次梁的跨度为m 0.5,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m 2.2。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2、按高跨比条件,当mm l h 5540
1
=≥
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121(=h ~278()181=L ~mm )417,取mm h 400=;则2
1
(=b ~
133()3
1
=h ~mm )200,取mm b 200=。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81(=h ~440()141=L ~mm )660,mm h 400=,则2
1
(=h ~
200()31
=h ~mm )300,取mm b 250=。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 宽板带计算:
水磨石面层 m kN /65.0165.0=⨯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m kN /0.22508.0=⨯ 15mm 板底混合砂浆 m kN /255.017015.0=⨯ 恒载: m kN g k /905.2=
活载: m kN q k /919=⨯=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m kN /0.4,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
2度为mm l h l l n n 2030025.12020280120100220021
01=≤=+--=+=,
取mm l 202001= (mm a 120=) 中跨: mm l l n 2000200220002=-==
3、内力计算及配筋:
则由20)(l q g M +=α可计算出1M 、B M 、2M 、c M ,计算结果如下表: 由题知:,20,1000mm a mm b s ==设则,mm a h h s 6020800=-=-=
mm N f c /9.11=,mm N f y /210=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2M 、3M )和中间支座(c M )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⑷板角构造钢筋: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

5、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次梁粉刷重 ()m kN /2176.017208.04.0015.0=⨯⨯-⨯ 恒载: m kN g k /2086.8=
活载: m kN q k /8.192.29=⨯= 设计值总值: q g +=k k q g 3.12.1+ m kN /53.35=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mm l l n 4750250500002=-==
由n l q g V )(+=β可计算出A V 、Bl V 、Br V 、c V ,计算结果如下表: ⑴、次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宽度'f b ,按
mm s b mm l b f 22002002000166750003
1
310'=+=+<=⨯=≤,故取mm b f 1667'=。

梁高: mm h h 36040400,4000=-== 翼缘厚: mm h f 80'= 判定T 形截面类型:
mm N h h h b f f f f c ⋅⨯=-
⨯⨯⨯='-
''601108.507)2
80
360(8016679.110.1)2
(α ⎩⎨
⎧⋅⋅>⋅=)
(10.50)
(61.768.507中间跨中边跨中m kN m kN m kN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 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
mm h 340604000=-=,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
取mm h 3600=
端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

1 2、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kN 043.410.52086.8=⨯
主梁自重: kN 15.7252.225.0)08.06.0(=⨯⨯-
主梁粉刷重: kN 58344.0172.2015.0)08.06.0(2=⨯⨯- 恒载:=k G kN 776.48 恒载设计值:==k G G 2.1kN 53.58 活载设计值:=Q kN 7.1283.10.52.29=⨯⨯⨯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主梁计算跨度:
边跨: mm l b l l n n 66376280025.040021
6280025.02101=⨯+⨯+=++=柱
mm b a l n 66652/4002/37062802
1
21=++=++≤柱,
近似取mm l 664001=
1
1
1)、弯矩设计值:QL k GL k M 21+=
其中, 2 1k k 可由书中表查取,L 为计算跨度,对于B 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2)、剪力设计值:Q k G k V 43+=,其中, 43k k 可由书中表查可知。

梁高: mm h h 54040600,6000=-==(边跨),mm h 540406000=-=(中间跨) 翼缘厚: mm h f 80'= 判定T 形截面类型:
mm N h h h b f f f f c ⋅⨯=-
⨯⨯⨯='-
''601102.1047)2
80
540(8022009.110.1)2
(α ⎩⎨
⎧⋅⋅>⋅=)
(76.195)
(44.3412.1047中间跨中边跨中m kN m kN m kN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 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
mm h 530706000=-=。

次梁传来的的集中力:kN F l 95.1777
.1282.1043.41=
+⨯=,mm h 2004006001=
-= 附加箍筋布置范围:mm b h s 100020032002
321=⨯+⨯=+=
mm ,则在长度范围内可布置箍筋的排数:612001000=+=m 排, 梁两
侧各布置三排。

另加吊筋, 25.254mm A sb =,则由:
l sv yv sb y F kN A nf m a A f >=⨯⨯⨯+⨯⨯⨯=⋅+7.2343.5021026707.05.2543002sin 21,
满足要求。

五、关于计算书和图纸的几点说明:
1、经验算各截面的尺寸、最小配筋率均可满足要求。

2、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板、次梁、主梁配筋图,图纸采用2#图纸,2张。

2、结构平面布置图:比例1:200。

3、板的配筋图:比例1:50 ,深入板中的长度为500mm 。

,伸出墙边长度为300mm 。

,每一方向伸出墙边的长度为500mm 。

4、次梁的配筋图:比例1:30 通长布置。

⑵、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

⑶、②、⑤号钢筋弯起后在B 支座共同抵抗负弯矩,相当于在矩支座边缘1300mm 处
截断。

⑷、离支座边缘50mm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

⑸、两根⑤号钢筋弯起后在C支座共同抵抗负弯矩,相当于在矩支座边缘1300mm
处截断。

⑹、B支座第二批截断的⑥号钢筋,在距支座边缘1800mm处截断。

⑺、③号钢筋左端通长兼作第一跨架立筋,右端在距支座边缘2100mm处截断,与⑦号钢筋在600mm范围内搭接,兼作第二跨的架立筋。

⑻、⑦号钢筋在C支座右端通常兼作架立筋。

5、主梁的配筋图:比例1:30。

⑵、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