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地理第一学期:世界分国篇 8 自主学习 认识国家——阿根廷 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根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和举世闻名的“肉库、粮仓”。
2.了解潘帕斯草原、伊瓜苏瀑布和火地岛。
3.掌握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世界最南面的城市——乌斯怀亚,提高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地理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图片等材料,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掌握阿根廷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导入
教师简单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通过提问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阿根廷,教师板书课题:阿根廷。
二、新课讲授
(一)知识点一: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和举世闻名的“肉库、粮仓”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请学生说说阿根廷的地理位置和优势。
2.过渡:如果从我国湖北省的武汉市垂直向下挖一条隧道,然后像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描写的那样,作一次穿越地心的旅行。
那么当我们从地球另一端钻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那里也是一座城市——阿根廷的第三大城市科尔多瓦。
3.阿根廷自然环境优越,国土的一半是可耕地和牧场。
著名的潘帕斯草原发展农牧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之好,名扬世界。
全国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草原。
阿根廷农业很早就实现了机械化,从耕地、播种、除草、收割到脱粒、烘干,全部使用机械。
凭借这些优势,阿根廷成为世界著名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其粮食收成丰歉变化对世界市场上的粮食价格有直接的影响。
4.阿根廷的粮食作物以玉米和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大豆产量最大。
畜牧业以养牛业为主,牛肉产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第二大牛肉出口国。
(二)知识点二:潘帕斯草原、伊瓜苏瀑布和火地岛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的内容,回答问题:说出这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生共同总结:潘帕斯草原自阿根廷中部沿海到安第斯山脉东麓,纵横800千米,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4。
这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地势坦荡,驱车数百千米,几乎感觉不到景观的变化,所见只有望不到边的农田和牧场。
2.伊瓜苏瀑布位于阿根廷东北部与巴西交界处,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分布在一个长约4千米的新月形悬崖边缘,包括一系列小瀑布,共约275条,洪水期连成一道总宽达三四千米的大瀑布。
早在1928年,阿根廷政府就颁布法令,将瀑布区周围辟为国家公园,保护瀑布周围的自然环境。
3.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沿南美洲东海岸南下,发现了一条海峡,海峡南面的一个大岛上,有一堆堆燃起的篝火。
后来才知道,那是土著居民看到从未见过的船队而点燃的报警火堆。
为纪念这位勇敢的海上探险家,这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峡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那座有火光的岛屿就被称作火地岛。
现在,火地岛的东半部为阿根廷领士,西半部为智利所有。
过去火地岛的经济主要靠畜牧业,而今火地岛已是阿根廷一个新兴的工业基地,其中电子工业占80%。
近年来,火地岛附近发现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已经开始开采。
每当油气燃烧映照着夜空的时候,这座岛屿成了名副其实的“火地岛”。
(三)知识点三: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世界最南面的城市——乌斯怀亚
1.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
若将其近郊人口计算在内,习惯上被称为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人口已达1300余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3。
2.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誉为“南美洲的巴黎”。
漫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人们的感觉同身处一座欧洲城市完全一样。
带有明显欧洲文化色彩的各种风格的建筑物、广场和街心花园大小不多姿多彩,给人一种既繁华又幽静的感受。
3.乌斯怀亚是阿根廷南部火地岛区的首府和港口。
它距阿根廷首都3000多千米,但距南极洲却只有800千米,是世界上最南面的城市。
轮船由这里起航往南极洲,两天便可到达,而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乘船至少要一周时间。
4.乌斯怀亚的自然条件相对较接近南极洲,很多国家在这里对赴南极洲人员进行适应性训练。
因此,乌斯怀亚是前往南极洲考察的理想的起航之地和补给地。
教师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三、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探戈和全国农牧大展,回答:什么是全国农牧大展。
百多年前,年轻的阿根廷共和国开始进人稳定发展时期。
乡村居民进城谋生,大批欧洲移民通向新大陆,布宜诺斯艾利斯迅速扩展。
新移民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每当日幕,辛苦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便聚集在小酒店里饮酒作乐,或打牌或跳舞。
不同国家的移民带来不同的舞步和音乐,它们相融合,形成了享誉世界的“探戈”。
探戈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演奏,是集诗歇、舞蹈、音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正宗的阿根廷探戈舞步与国外舞厅里的探戈完全不同,后者华丽夸张有余,却少了几分热烈奔放的韵味。
真正的探戈节奏很快,一连串的交叉步、踢腿、跳跃、旋转,热烈奔放,令人眼花缭乱。
探戈是阿根廷人对世界艺术宝库的贡献。
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阿根廷都要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农牧大展。
从1886 年举办第一届开始,从不间断,至今已经举行了一百多届。
农牧展在固定的展场举行。
7~ 8月正值当地的隆冬季节,然而布宜诺斯艾利斯仍然披着绿装。
人们像过节一样,喜气洋洋,扶老携幼,潮水般涌向展场大门]。
开幕式之前,数千头种牛种羊、近千11种猪、数百匹良马还有良种禽、免等,从全国各地汇聚首都,供公众参观并参加备受重视的评选,同时还展出粮食、油料、蔬菜、经济作物的良种,以及各式农业机械和食品工业产品等。
共和国总统和内阁全体部长出席农牧展开幕式已成惯例,在主席台上就座的还有特邀外国贵宾、各国使节及各界名流。
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国家仪仗队身着华丽的19世纪军装,骑马列队绕场一周。
农牧展令全国瞩目,新闻媒体天天用大量篇幅报道盛况。
农牧业在阿根廷经济、生活中所占的地位,通过农牧展充分显示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点评。
四、课堂小结
1.教师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谈一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了阿根廷内容,课后同学们查找一下阿根廷的相关材料,拓展自己的地理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