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兰溪市柏社中学八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兰溪市柏社中学-八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本卷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K-39 Cl-35.5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四个仪器中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B.量筒C.试管D.集气瓶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X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X2Y3B.Y2X3C.X2Y D.YX2
3、下列选项属于
..符号的是(▲ )
A.氮元素B.锂原子结构C.水分子结构D.空气的组成
4、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
复燃,如图所示。
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5、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7、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有水的是(▲ )
A.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白色硫酸铜粉末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蓝
C.人对着镜子哈气,镜子表面起雾
D .蜡烛火焰上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8、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
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9、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10、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
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11、如图为某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0”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
A.此物质属于混合物
B.此物质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此物质的一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D.此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
第6题图
第10题图
甲乙
12、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
来水。
二氧化氯(ClO 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为( ▲ )
A .+4
B .+3
C .+2
D .+1 13、每年的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
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先找贵重物品
B .火灾时,只能用CO 2灭火
C .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D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14、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
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 A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 .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 .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 .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15、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 ②白磷自燃 ③食物腐烂 ④火药爆炸。
它们的共同点是( ▲ )
A .都发光
B .都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C .都发生爆炸
D .都属于氧化反应 16、燃烧时不会污染空气的燃料是( ▲ )
A .煤气
B .煤
C .氢气
D .木炭 17、燕燕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
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
验是( ▲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18、有一包(NH 4)2SO 4样品(样品中只含有一种杂质),经化验,样品的含氮量为22.5%,则样品
中的杂质不可能是( ▲ )
A .NH 4NO 3
B .NH 4HCO 3
C .CO (NH 2)2
D .NH 4Cl 19、如图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在实验过程中,当实验结束时,
应先把导管口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 ▲ )
A .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B .为了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C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破裂
D .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20、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点燃酒精灯
C .制取氧气
D .滴管滴加液体
二、简答题(共5小题13空,每空2分,共26分)
21、燕燕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水蕴草来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1)水蕴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 ▲ ,同时产生氧气。
(2)本实验采用 ▲ 法收集氧气。
(3)叶绿体位于植物细胞的哪一基本结构中? ▲ 。
22、3月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目前在我国各地监测出的人工
放射物质碘-131(碘元素符号:I)的数值水平极其微小,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
碘-131能与水发生如图的化学反应。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装
置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冷水 白磷
氧气 热水 白磷 冷水 白磷 热水 白磷 氧气
第11题图
写出全部反应物的化学式▲ 、▲ 。
23、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右图是
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利用右表元素,写出一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第17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4、4月,上海工商部门查获用柠檬黄色素染黄的“染色馒头”。
柠檬黄色素的化学式为C16H9N4O9S2Na3,外观为
橙黄色粉末,可添加于饮料等食品,但用量有严格限制。
(1)柠檬黄色素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2)柠檬黄色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C:H= ▲ 。
25、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火焰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
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小木条燃烧,小石块不燃烧可燃物才能燃烧
(2)燃烧与温度的关系干燥棉团燃烧,蘸水的棉团不燃烧▲ 才能燃烧
(3)燃烧与▲ 的关系瓶内蜡烛熄灭,瓶外蜡烛仍燃烧有充足的氧气才能燃烧
(4)由此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有充足的氧气三者▲ 不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12空,每空2分,共24分)
26、燕燕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
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提出的问题是▲ 。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该气体▲ ,观察现象。
27、某实验小组进行有关红磷燃烧的系列实验(如下图)
(1)实验一:如图A所示,将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可看到集气瓶中产生大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实验二:如图B所示,将过量红磷点燃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到室温后,▲ 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内,吸进水的体积大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此实验的目的是▲。
28、燕燕同学在复习气体的性质时,阅读到以下资料: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
件,收集气体的装置取决于气体能否与水反应、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该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大小。
现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反应前的物品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有关性质如下表,有关装置如下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能用发生装置A 制取的气体是▲ (填“甲”、“乙”或“丙”);
(2)收集丙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29、下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和幼苗进
行的生理作用,A、B装置间用玻璃管连接。
请据图回答:
(1)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 (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
(2)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同时对B装置进行▲ 处理。
四.分析计算题(30题4 分,31题 6分,共10 分)
30. 橡皮是必不可缺少的文具。
现在普遍使用的塑料橡皮,主要以氯乙烯基树脂为原料。
氯乙烯基树脂是由氯
乙烯单体(C2H3Cl)聚合而成,这种小粒子有着很好的附着性和黏着性,因而清洁效果好。
(1)C2H3Cl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C:H:Cl是多少。
(1分)
(2)通过计算求C2H3Cl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分)
(3)187.5克氯乙烯单体(C2H3Cl)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1分)
31.燕燕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其混合物的总质量为30.0克,放入大使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
实验测得固体混合物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克。
(2分)
气体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反应条件气体性质
甲固体+液体常温不与水反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乙固体+固体加热能与水发生反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丙固体+液体加热能与水发生反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方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已收集满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2)反应生成氯化钾(KCl)的质量是多少?(4分)
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八年级科学参考答案
二.简答题(共5小题13空,每空2分,共26分)
21.(1)有机物(2)排水法(3)细胞质 22.(1) I2(2)H2O 23.(1)8 (2)N2 (O2或Cl2或F2) (3)AlCl3
24.(1)6 (2)48:3
25.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助燃物)缺一
(2)遮光(或黑暗)
四.分析计算题(30题4 分,31题 6分,共10 分)
30.(1)C2H3Cl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
m C:m H:m Cl===2C:3H:Cl===12×2:1×3:35.5
====48:6:71………………(1分)
2C 12×2
(2)C%===--------- ×100%===------------×100%===38.4%………(2分)
C2H3Cl 62.5
(3)碳元素的质量===187.5×38.4%===72(克)………………(1分)
x=14.9 克……………………………(1分)
答: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14.9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