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考试用时:100分钟总分:150分
命题意图:全卷由文学常识、选文阅读(课内2篇、课外1篇)、作文三部分构成。

本测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墨子“兼爱”“非攻”观点的理解;同时对旧的文言知识进行巩固;对新的知识点加强掌握。

一、填写下列文言常识(每空2分;共16分)
1、墨子;名翟;时期__家、__家、学者;__学派创始人。

2、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所以常被誉为__。

3、《墨子》一书是__、__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4、《兼爱》主要告诫告诫世人要懂得__;《非攻》主要体现了墨子__的观点。

二、选文阅读(共74分)
(一)阅读短文;回答5-10题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人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4分)
(1)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2)辩其故也
(3)苟君说之
(4)破碎乱行
6.写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及意义(10分)
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
人必从而爱之
此何难之有
而人必从而爱之
蹈火而死者
7.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6分)
(1)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2)苟.君说之
(3)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8、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A、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B、富.必侮贫.
C、强必执.弱
D、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韦以带剑
B.是其故何也
C.出以践于朝
D.此何难之有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5分)
(2)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5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11-15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为大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捕获、抓住。

B.以亏.人自利也。

亏:损害。

C.罪益厚.。

厚:大、重。

D.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假使。

1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

B.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C.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D.其不仁兹甚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A、今王鼓.乐于此
B、众闻则非.也
C、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D、窃.其桃李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作动词用的一项是()(3分)
A.杀一人;谓之.不义
B.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C.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
D.孟子将之.楚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5分)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5分)
(三)阅读短文;回答16-18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ù)?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对面)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最终)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求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
..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
..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
恐为.操所先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18、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5分)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ù)?(5分)三、作文(60分)
请就你对墨子“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的理解;并以此为话题;谈谈这些观点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及价值。

作文要求:1.观点明确;立意自选;题目自拟。

2.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思想教育墨家
2、科圣
3、墨子墨子弟子
4、相互爱护反对战争
5、于通迂辩通辨说通悦碎通萃
6、助词“的”代词“他”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
递进修饰
7、特只是。

苟;表假设;假如。

践;踩踏。

8、A
9、C
10、(1)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恨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

(2)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

11、D
12、B
13、A
14、D
15、(1)现在小范围做不对的事;人们就都知道指责其错误;大范围内做;却不知道指责其错误;反而跟着称赞他为义举。

(2)因此知道天下的君子;把义与不义的区别弄得很混乱了。

16、B
17、A
18、(1)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个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