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XX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首案编写:xx
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和《爱之链》等课文以及一个练习。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人间真情”选编了四篇课文。

《负荆请罪》是课本剧,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和蔺相如宽宏大度的品德。

《最后的姿势》讲述了谭千秋老师舍生忘死的救助学生的英雄壮举,赞扬了他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

《船长》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爱之链》讴歌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社会风尚。

学习这些课文,会让我们对主人公们的胸怀、勇气,对他们的精神与爱心产生敬佩之情;让我们懂得应为祖国、他人,付出挚爱和真情,也让我们懂得这些美德在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会认会写22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体会课文主人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学习人物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熟读课文,能够口述故事梗概。

5.摘录课文精彩语段。

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22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体会课文主人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学习人物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感悟文中的写作手法。

教材联系点:本单元围绕“人间真情”安排内容,主要通过学习人物优秀品质,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负荆请罪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法:重点突破法‘
学法:以读促学、练习表演帮助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有关廉颇、蔺相如的资料。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4)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
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

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

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
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练习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3.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4.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5.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5.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教学反思: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了解“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括号里的词语在剧本中的作用,进而揣摩、分析人物的表情语气等,排演课本剧,明确人物的品质。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一是抓住人物的台词、小括号动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二是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属于
人物个人的东西来品悟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读好人物的台词。

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虽然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还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正是有了这样地探索,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

6.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联系课文语境领悟理解这点词语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逐层理解这点字词及关键句子,体悟文中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人间大爱。

2.理解谭千秋老师在地震突然来临时的表现。

他用双手为孩子们撑起空间,在废墟中托起生命的希望!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理解人物的
可贵品质。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可贵的情感,体悟大爱无疆,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

教法:精读感悟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搜集汶川地震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2.准备相关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

.谈话并板书课题。

2.质疑:从课题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2.检查自读情况。

3.默读课文。

4.理清课文脉络,指导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1——7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从中你了解了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再次读课文,思考一下,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合起来,你明白了什么?
(1)交流:谭老师在地震之初的表现是什么?
(2)出示句子,指名读。

谭老师正讲得起劲,忽然,课桌摇晃起来!一瞬间,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向同学们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

(3)请同学找出关键词,表现情况危急及谭老师的迅速反应。

4.指导朗读。

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舒缓与紧张,调整语速与情感。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指名读有关课文中描写谭老师的句子。

3.过度:人们看到谭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救护学生的情景,会有什么表现?
二、精读课文,体会谭老师用的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
精神。

.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谭老师呈现给人们的是什么样的姿势?
学生交流后并指导学生朗读。

(2)人们对谭老师的评价和回忆是什么呢?
A第一个发现他的人: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我永生难忘。

B获救的学生: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c一位老师:如果要快速逃离现象航,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

但事实证明,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3)指明朗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溢于言表的激动与感动。

(4)找出几个给人印象深刻的字词。

深凹、飞身扑到、血肉模糊、生死攸关
2.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相机学习重点词语:和善、妙语连珠、诠释、
(2)引读:谭老师以前给人们的印象是什么?
(3)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4)指名读。

文中赞颂谭老师的八个词语是什么?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5)如果让你评价一下谭老师,你会怎么说?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地震突然来临
6.最后的姿势
保护学生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牺牲自己
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讲述的是XX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为了让学生感悟谭千秋老师的精神,设计了两大问题:1.我眼中的谭老师;
2.人们眼中的谭老师。

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交流,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感悟还可以,他们说谭老师平易近人、工作负责、舍己救人、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等。

二、运用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地震来临的的可怕,在此基础上找出描写环境或场景的句子,更进一步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7.船长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后联系4中的两个句子。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感受哈威尔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感受哈威尔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感受哈威尔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教法:重点突破法。

学法:抓住语言和行动理解人物品质。

教具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船长》。

板书:船长
2.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格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同学们打开课本,读
课文。

二、初读课文
.学生读文。

要求:
(1)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想想其意。

(3)自己质疑。

2.检查:
(1)出示词语:
(2)指名朗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调遣:调派,差遣。

履行:实践。

肇祸:闯祸。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谨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4)指导书写生字:
(5)学生质疑。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遇险——救援——殉职)
(2)学生讨论、交流分段结果。

(3)概括段落大意。

二、学习课文“遇险”部分
.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是怎样的可怕灾难呢?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

(1)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2.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格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学生读文。

要求:
(1)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
地方要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想想其意。

(3)自己质疑。

2.检查:
(1)出示词语:
(2)指名朗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调遣:调派,差遣。

履行:实践。

肇祸:闯祸。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谨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4)指导书写生字:
(5)学生质疑。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遇险——救援——殉职)
(2)学生讨论、交流分段结果。

(3)概括段落大意。

二、学习课文“遇险”部分
.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是怎样的可怕灾难呢?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

(1)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诺曼底”号上时,人们都惊慌失措。

这时,船长哈尔威履行起了自己的职责——迅速组织大家自救。

结果如何呢?
二、学习课文“救援”部分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好后思考,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可以划划注注。

2.交流讨论:
好,大家读得都很认真,我想一定也思考得很深入,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4次)3.投影出示四次命令: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2)“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3)“快救克莱芒!”
(4)“动作再快点!”
4.在这四次命令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命令是什么?
(1)放大投影第二次命令:“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问:为什么这个命令给你的印象最深?(他在救人时居然下令开枪杀人!)
问: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比较两次下令后的不同情景。


*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

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
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追问:“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就是因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的威慑作用吗?
出示黑暗中哈尔威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简短有力的对话,让学生进行朗读交流:
a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

”“够了。


这实际上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大家享有了知情权,就不会为逃生而拼命拥挤,只要有序撤离,大家的生命都有保障。

b“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这让大家内心得到了安慰。

尽管前面他也说“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但谁会相信呢?现在不一样了,有了20分钟作保证,大家不须一窝蜂拥了上去,简直像疯了似的。

c“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大家都可以接受:前提条件是有了20分钟作保证,作为男人,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妇女与儿童这个弱势群体作出一定的牺牲!更何况,这妇女与儿童中也有他们的妻子儿女!不少男人拼命拥挤正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独身的男人呢,也受到了纪律的约束(敢走在女人前面,就会被开枪打死),他们不敢拥挤了。

有了这三点,大家才沉默了,才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
志!
(2)齐读第22自然段,思考:人们为什么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在理解了上面的问题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船长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能够救大家于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中,所以大家都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之情,他就成了出现在大家上空的“伟大的灵魂”了。


5.过渡:从这第二次命令中,我们读出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那么第三次命令中我们又能读出什么呢?
(1)
第一次:
a理解为什么“吼”?读出“吼”的味道。

b“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关心妇女,关心乘客,并且要求船员尽力尽职,做到先人后己。


c“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他把自己给忘了”,可能吗?哈尔威船长一生之中不知碰到了多少险情,对于“生死”已经不知想过多少次了,怎么会忘了自己呢?是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发自肺腑的要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做人之道!)(2)
第二次:
为什么要“快救克莱芒”?理解他关心孩子的品质。

联系上文“妇女先走”,可以看出他爱护、关心弱小的为人之道。

(3)
第三次:
“动作再快点!”他关心每一个人,在与死神抢时间争速度。

6.完整地朗读第3—28自然段,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

三、学习课文“殉职”部分
.配乐,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船长就要被无情的大海吞没,望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在“玛丽号”上,得救的人们心潮就如这波涛汹涌的大海,有多少话要对船长深情地诉说啊!
(自由选择下题中的任一个角色)
A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说:“船长啊。


B还是个孩子的水手克莱芒说:“船长啊,。


c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徐徐沉入大海的黑
色雕像,我想对船长说:“。


3.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4.学生练习在感情地背诵。

5.指名试背。

四、学习
五、总结: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慌乱不堪,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舰桥上,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救工作,果敢地下达命令,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从而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伟大人性美的赞歌。

六、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作业
.背诵25—30小节。

2.将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板书设计:
7.船长
遇险——救援——殉职
一生忠于职守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主人公的艰难历程,让学生在朗读、体味重深入探究人物的精神品质,并从中受到了教育。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圈点批注,小组交流,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8.爱之链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
法。

教法:重点句子分析法。

学法:读中悟、说中练。

教具准备:
.搜集歌曲《爱的奉献》
2.搜集和爱有关的感人故事若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爱如茉莉》吗?谁来说说讲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爱之链。

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让我们一起来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平翘舌音:餐、蹭、糙;前后鼻音:吻、腕;后鼻音:蹭。

2.指名读词语。

乔依颠簸凄凉矮小脚腕蹭破车胎瘪了
袜子油污绝望餐馆亲吻粗糙脸颊
荒芜人烟天经地义潸然泪下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荒芜人烟:指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2.按提纲“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

第一段:讲一天晚上在乡间的小路上下岗后又找不到工作的乔依非常热情地无偿帮助一位在寒风中几乎绝望的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非常感动。

第二段写老妇人来到乔依妻子开的小餐馆,得到了女店主的热情服务和细心照顾,老妇人深受爱的感染,留给女店主一些钱就悄悄地走了。

第三段(12自然段))乔依的妻子发现老妇人留下的钱和字条以后非常感动,心中充满了爱的暖流。

四、作业
.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