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邑方言中“A+惨+了-安逸-圆+了”结构邑安逸闲庭酒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邑方言中“A+惨+了-安逸-圆+了”结构邑安
逸闲庭酒店
一、大邑方言的研究概况
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是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地带,其西部为成都平原与邛崃山脉隆起的缝合带,属于岷江上游流域。
大邑方言点属于四川方言中的有入声区,属于“西南官话。
灌赤片岷江小片”。
大邑方言点以县城晋原镇为中心,与普通话相比不仅在语音上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在语法上也有着一些独特的现象。
本文对于大邑方言的中“A+惨+了/圆+了/安逸”结构进行了讨论。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文中涉及的方言词汇主要是参考《大邑县志》和《大邑县志续编》中有关方言的部分,两部县志也没有记录的词汇就用汉字记录,这主要是为了记录汉字所代表的语音,这些方言词汇的实际词义与这些汉字在普通话中所代表的词义大多不相等。
另外在记录语音上,许多方言词汇读音是与普通话的读音也不是完全符合。
二、“A+惨+了”、“A+安逸”与“A+圆+了”结构的异同及其语法分析
在大邑方言中,“A+惨+了/安逸/圆+了”看形式上是同一结构,但仔细研究后会发现这一结构中的“A”是不同的,能进入这一结构的首先是动词,如“笑惨了”“笑圆了”“笑安逸”,形容词不能完全进入此结构。
因此该结构可以细分为“动词/形容词+惨+了/安逸”以及“动词+圆+了”。
而且这三个不同形式在语义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1、动词/形容词+惨了
打惨了(动词)热惨了(形容词)
(1)结构中的“惨”
“惨”附加在这些词后面,实质是对这些动作或状态进行一种补充说明,形成中补结构。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惨”的解释,“惨”本身就含有“程度严重;厉害”之意,例如“惨败”。
因此“惨”表达了这些动作或状态在程度上的加强。
(2)结构中的“了”
“了1 ”作为时态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实现体,表示动作发生或状态出现,放在句中或句尾。
“了2”作为语气词“只能附着于句尾”
],表示动作状态的实现,提供一种新信息,表示肯定语气,有成句作用。
“了1+2 ” 兼有“了1”“了2”的作用,出现在句末,前有动词或形容词。
“动词/形容词+惨+了”这种结构一般是用在句末。
如:
1)今天温度好高,把我热惨了。
2)昨天小王哭惨了。
3)开水把我烫惨了。
4)晚上的雨好大,把我淋惨了。
由于结构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使其中的“了”需要区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
在“动词+惨+了”中,“了”应是“了1”“了2”的兼用。
如:
1)我被蚊子咬惨了。
说话人在说话时,是在陈述肯定“咬”这个动作已发生。
2)弟弟因为逃学被爸爸打惨了。
说话人在说话时,表示“打”这个动作已发生。
但是在“形容词+惨+了”中,“了”表示肯定语气,但是不表示动作状态发生变化,而是表示动作状态程度的加强。
如:
1)今天温度好高,把我热惨了!
说话人在说话时,是在肯定处于“热”这种状态之中。
2)我昨天在雪地里冷惨了。
说话人在说话时,是在肯定当时处于“冷”的状态。
(3)结构中动词分析
一般来说结构中的动词是动作动词,表示动作行为。
有少数是状态动词,主要表示人的精神、心里和生理状态。
无论是动作动词还是状态动词,这些动词都是持续性的,后面一般能加“着”。
而且以单音节动词为主。
在结构中这些动词一般不跟宾语。
动作动词:
打惨了吃惨了笑惨了耍惨了睡惨了说惨了(“说”指责备)
跪惨了咳惨了站惨了吼惨了等惨了批评惨了
这些动作东西一般还具有[+自主]的语义特征,也就是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一般是动作者有意进行的。
如果是及物动词,可以用“动词+宾语+动词+惨+了”。
如“说我说惨了”“喝水喝惨了”。
在实际的语境中,如果宾语表示人,根据情况宾语常常由人称代词来充当。
状态动词:恨惨了病惨了担心惨了
一般来说,结构中的状态动词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义或是具有消极意。
(4)结构中形容词分析
只有少数几个形容词能组成“形容词+惨+了”结构。
主要是表示天气的“冷热”。
另外还有一些词能进入这个结构,但是一般都是形容词兼属动词。
主要有“累”“烫”“饿”“高兴”这四个。
(5)整体结构的语义分析
由于“惨”带有一种消极意义,附加在词后面,会使整个组合的色彩意趋向至消极方面。
“动词/形容词+惨+了”结构常用于表达不满、责备的情绪或表达讽刺的意味,一般会在结构前面使用程度副词“硬是”来进一步加强语气。
例如:
“你怎么才来?我硬是等惨了。
”(表达说话人不满的情绪)这个结构还可以带有一种讽刺意味。
如:
“小王太贪财了。
昨天捡了一毛钱,硬是把他高兴惨了。
”(说话人以“高兴惨了”来对“小王贪财”的行为表达一种不满和讽刺。
“高兴惨了”常在开玩笑或吵架的情况下使用。
)
类似的情况还有“笑惨了”。
“笑惨了”常使用在开玩笑或吵架的情况。
多用于反问句或感叹句。
如:
“娶个漂亮不顾家的老婆,硬是把你笑惨了哇?”(说话人对“娶个飘亮不顾家的老婆”的行为表示一种讽刺。
)
“看到小王离婚,小张硬是笑惨了!”(说话人对小张对小王离婚幸灾乐祸的行为表示不满和讽刺。
)
(6)“动词/形容词+惨”结构与“动词/形容词+惨+了”结构
“动词/形容词+惨”结构与“动词/形容词+惨+了”相似。
但是两种结构在语义上不完全相同。
“动词+惨”表示动作行为还未发生,但是对动作行为即将发生做出一种预示。
常用于条件句或独立成感叹句。
“形容词/动形兼词+惨”只有在用于条件句时,才表示动作行为还未发生。
1)A:我把你的相机弄坏了。
B:打惨!(熟人之间的开玩笑时用)
2)A:明天就放暑假了。
B:耍惨!(对放暑假后的行为进行预示)
3)带点吃的,不然路上你还要饿惨。
(动形兼词)
4)多穿些衣服,不然你还要冷惨。
(形容词)
“形容词+惨”或“动形兼词+惨”可以是对行为结果的一种肯定表达。
常独立成为感叹句。
如:
1)A:今天气温有32度。
B:热惨!
2)A:我昨天走了七八里路回来的。
B:累惨!
“动词/形容词/动形兼词+惨+了”可以用于被字句和把字句。
如:
1)今天把我热惨了。
2)我被爸爸打惨了。
3)我被开水烫惨了。
2、动词+圆了
首先,“圆了”只能与动词进行组合,而且结合面比较狭窄。
能进行组合的动词必须具有很强的动作性和持续性,动作性越强的词越能与之组合。
如笑圆了、打圆了、吼圆了、闹圆了、讲圆了等。
这些动词后一般能使用“着”。
最常用的有“笑圆了”。
与单音节词组合,一般状态动词不能与之组合。
组合后,也表达动作行为在程度上的加强。
其次,结构中的“了”不能省去。
省去后,结构不成立。
没有“笑圆”“打圆”的说法。
再次,“动词+圆了”一般用于表示一种不满、责备的语境中。
常用于句末。
如:
1)你们是两弟兄的嘛,还打圆了。
(对“打”的行为表示责备不满)
2)你们硬是笑圆了。
现在在上课的嘛。
(对“笑”的行为表示责备不满)
然后,“动词+圆了”除开对动作在程度上有加强以外,一般还会对动作的持续性进行强调。
例如“笑圆了”强调一直在笑或笑的动作持续了一段时间。
最后,说话人使用这个结构,一般是希望对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进行阻止。
有否定句形式,否定句与肯定句所表达的含义一样。
不能用于被字句或把字句。
如:
1)老师在上课,你们不要在下面讲圆了。
2)老师在上课,你们在下面讲圆了。
(说话人对于“讲”的行为进行制止,并表达不满责备之情)
3、动词/形容词+安逸
一般来说“动词/形容词+安逸”同前面两种情况一样,表达动作行为或状态在程度上的加强,加“了”用于句末。
如:你的话把我笑安逸了。
但是这个结构一般不表达责备不满的情绪。
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体现责备不满。
结构中的动词、形容词所具有的特性与“A+惨了”中一样。
能用于“A+惨了”中的词也能用于“A+安逸”中。
如:
笑惨了笑安逸热惨了热安逸累惨了累安逸
打惨了打安逸冷惨了冷安逸烫惨了烫安逸
“安逸”的词汇义是“安闲舒适”,但是在结构中,这种词义虚化,表示一种程度,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常是中性色彩或贬义色彩的词。
注释:
1、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99.第五卷.附录・全国各县市汉语方言系属简表。
2、黄伯荣、廖序东.汉代汉语.增订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42页。
3、同上,第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