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b试卷号:24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b试卷号:240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汉代传《诗》主要有所谓的“四家诗”,即《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
前三家诗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写成,叫“今文诗”,后者的传本经文则用先秦古文字写成,叫“古文诗二
2.先秦时期历史散文的主要代表作有《国语》《左传》和《战国策》等。
3.教材指出,汉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散文(填文学体裁),而文人五言诗
《古诗卜九首》标志着一个诗歌新纪元的开始。
4.东汉时期杰出的历史家是班固,其历史著作《汉书》的文学地位仅次于《史记》。
5.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两篇最著名的长篇叙事性民歌分别是汉代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
兰诗》。
6.西晋末年,清谈玄理之风盛行,出现了玄言诗。
玄言诗统治诗坛百年之久,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
的诗和谢灵运的田园山水诗的出现,才给诗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7.在革除六朝余风、确立盛唐之音的过程中,起着比“初唐四杰”更为重要作用的文学家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他的名作。
8.晚唐五代之交,文人填词的风气日盛,出现了并称为“温韦”的两位大词人,所谓“温韦"分别
是指温庭筠和韦庄。
9.建安时期唯一的女诗人是蔡琰,她的带有自传性的五言诗代表作是(《悲愤诗》)o
10.晋代,被认为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三位诗人是《咏史诗八首》的作者左思、《扶风歌》的作者刘琨和陶渊明。
1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
前者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后者的代表作则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3.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两首最著名的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14.唐代的小说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是(“传奇”)小说的出现,唐代的这种小说源于六朝的笔记小说。
15.李煜词《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下阙是.“独白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
春去也,天上人间。
”
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
16.默写:刘禹锡的《乌衣巷》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4分,每句1分)17.填句:《秦风•无衣》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6分,每句1分)
三、筒答题(每小题10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字)
18.筒述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答:(1)生动的故事性。
乐府大都是叙事诗,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和情节场而的描写;(3分)
(2)鲜明的人物形象;(2分)
(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分)
(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
(2分)
19.什么是唐代的新乐府?什么是“新乐府运动” ?
答:所谓“新乐府”,专指唐代诗人们用新题写时事的拟乐府诗歌,其首创者是杜甫。
后继者李绅、元稹、白居易等人更是写出了大量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诗。
“新乐府”之名正式出自中唐诗人白居易。
(5分)
所谓“新乐府运动”,即是元稹、白居易等人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基础上,倡导而兴起的一次有明确理
论指导的诗歌革新运动。
其代表人物是元稹、白居易等。
(5分)
四、分析论述题(第20小题必选.21、22两题任选一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500 宇)
20.结合教材,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答:《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D哲理与诗意的交融;(5分)(2)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5分)(3)意出尘外的想象;(5分)(4)汪洋恣肆的文章形式。
(5分)
21.试析曹操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
附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答:若能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可
以酌情给分。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
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
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
(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而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水波动荡状。
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
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
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
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
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
22.试析汉乐府《上邪》。
(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而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
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答:《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
此诗白“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
全诗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新颖泼辣,深情奇想,气势豪放,感人肺腑,被誉为“短章中神品
“上邪”犹言'沃哪”,“相知”即相亲相爱。
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
”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渝,她接连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
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
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
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
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
“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夭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 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
“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
一个“欲”字,把不
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 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而前。
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
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 以不可能实现的白然现象反证白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
诗短情长,撼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