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情护理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
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共情护理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共情护理,即共情培训,耐心倾听护理,共情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及生活功能改善程度。

结果经过共情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1.3%。

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运用共情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共情护理;抑郁症;抑郁情绪;生活功能
抑郁症(抑郁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以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临床特征。

现实社会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增加。

严重抑郁症患者情绪消沉悲观厌世而有自杀的倾向,危及生命。

有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共情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1]。

笔者将共情护理应用于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护理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抑郁情绪,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诊断抑郁症的患者6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7.4(±3.1)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2.4(±0.8)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7.9(±2.7)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2.9(±0.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具有同质性,可以进行对比。

1.2纳入排除标准
所有入组患者均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情
绪低落为基本症状;(2)症状至少持续2周;(3)排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或器质性精神障碍导致;(4)无躁狂病史[2]。

(5)所有患者及其监护人均同意加入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6)排除标准:双相障碍者;躯体疾病导致的抑郁;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障碍者;拒绝加入研究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遵医嘱进行临床抗抑郁治疗,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1)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增加患者对外界正向认知,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娱乐活动。

(2)密切观察患者,掌握或了解患者情况,观察是否有情绪低落及自杀倾向、有无异常语言,是否出现伴随的躯体症状。

(3)改善情绪。

(4)健康宣教。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共情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共情理论[3]培训,根据收治抑郁症患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共情理论知识培训,并依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规范,对护理人员进行共情知识的理论培训及实际操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沟通技巧、共情理论及人性化关怀等方面,并将理念转换为自觉关怀行为体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通过循证医学知识,资料查阅,[ 4-7 ]在护理人员充分掌握这一护理措施后方可进行护理工作。

(2)耐心倾听。

患者在入院后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交流时认真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诉说,做到不打断、不评判,从患者的诉说中提取有效的要点,并进行记录;在进行谈话的过程中,要直视患者,通过点头、语言等行为动作鼓励患者,使患者增强诉说的欲望,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的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产生共情反应。

(3)共情护理。

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患者所提到的问题进行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感知其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可以更加设身处地的体会患者的问题。

并且还需在进行换位思考的同时对患者所提供的信息归纳整理,以便可以更加敏锐的感知患者的情绪,从而可以了解患者所面临问题的根源。

并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传达自己的意见,在此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及语言的变化,从而确定是否与患者共情。

在必要时,还需直接向患者进行询问,以便可以保证与患者之间的共情体验,保证可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便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的优势,从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正向意识。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5观察指标
经过为期2个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情况。

抑郁情绪评价依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数0-76分,分数越低,抑郁程度越轻;生活功能评价依据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分数0-400分,分数越高,生活功能改善越好
[8]。

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81-89分为满意,71-7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2.
结果
2.1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GQOL-74评分比较(分)
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功能评价依据生活质量量表测定分值明显比对照组高。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
3.讨论
共情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设身处地的感觉患者的心情,从而达到从情感上产生共鸣的目的[9]。

通过了解患者的思维,积极的引导患者,提高患者的正向意识,从而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10]。

在上述实验中,在进行共情护理的过程中,需通过耐心的倾听,在了解患者的感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了解患者深层次的需求,并使患者可以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提高正向意识。

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在住院护理中应用共情护理,可以显
著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谢晓颖, 蒋荣泉, 凌迎春,等. “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33):122-125.
[2]曾爱华. 共性护理对忧郁症患者忧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12):233-234.
[3]Rogers R.当事人中心治疗.李孟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29.
[4]张玉芳,李继平.浅析共情的概念及护患关系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8-69.
[5]邱玉芳,杨辉。

宋丽萍.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7,21:1890-1892.
[6]王晓燕,彭晶.共情在护患沟通中的运用,全科护理,2011,9:2032-2033.
[7]李俊欣,刘焕巧.浅析共情服务于医院护理质量的关系.西部医学,2011,23:170-171
[8]沈荷红. “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开展效果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23(17):53-55.
[9]陈素霞, 刘青丽, 王立峰,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8(10A):156-157.
[10]张静, 杨丽莉. 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17(5):147-149.
3
-全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