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3 期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2 No.3 2018年6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un. 2018
·92·初中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崔善姬
(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青春期的初中生,其生理机能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这导致了身心发展的失衡,使他们的内心感受着更多的心理冲突和压力,而良好的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和高自我效能感对初中生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8)03-0092-04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研究与探讨。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其生理机能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这导致了身心发展的失衡,使他们的内心感受着更多的心理冲突和压力,而良好的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和高自我效能感对初中生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社会支持是以个体为中心,个体及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以及个体与这些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所构成的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组织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活动的自信程度。

应对方式是指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个体为了调节与情境的平衡或是调节情绪而做出的认知或行为上的努力,而应对方式则是这些努力所包 括的措施、方法和手段等。

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内和家庭外支持均能预测个体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即在应对不同环境的挑战或挫折时,自我效能感高者有良好的自信心,总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更易做出积极的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

良好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以及高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初中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关系
为研究初中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下对三者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1.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分析
为检验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分别以应对方式各因子(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
收稿日期:2018—04—17
第3期 崔善姬:初中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93·
否认)为因变量,社会支持各因子(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1。

表1 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分析
自变量 因变量 B
β
t
R 2
△R 2
F
家庭支持
问题解决 0.137 0.228 2.626** 0.166 0.154 13.819*** 寻求社会支持 0.112 0.161 2.121* 0.365 0.356 39.816*** 积极合理化解释
0.096
0.189
2.109* 0.106 0.094 8.259*** 逃避 -0.090 -0.214 -2.303* 0.044 0.030
3.203* 发泄情绪 -0.098 -0.189
-2.025*
0.031
0.017 2.247 幻想/否认 -0.150 -0.268 -2.902** 0.054 0.040 3.928** 朋友支持 寻求社会支持 0.156 0.207 2.837**
0.365
0.356 39.816*** 其他支持
寻求社会支持
0.256
0.327
3.737*** 0.365 0.356
39.816***
结果发现: 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联合起来对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解释、逃避、幻想/否认5种应对方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对寻求社会支持(F =39.816,
P <0.001)、问题解决(F =13.819,P <0.001)和
积极的合理化解释(F =8.259,P <0.001)的影响最显著,分别能解释36.5%、16.6%和10.6%的变异量;家庭支持对除忍耐以外的6种应对方式有显著的影响(P <0.01 ,P <0.05),其中对逃避、
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的影响作用是反向的,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则只对寻求社会支持有显著的影响(P <0.01,P <0.001)。

家庭支持对个体应对方式的选择影响作用最大。

2.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为探讨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能力,以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分析,结



2。

表2 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的分析
因变量
预测变量 R 2
△R 2
F
B
β
t
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总分
0.077 0.072 17.402*** 0.115 0.277 4.172*** 家庭支持 0.051 0.046 11.220** 0.226 0.225 3.350** 朋友支持 0.070 0.065 15.774*** 0.286 0.264 3.972*** 其他支持
0.048
0.044
10.604**
0.246
0.219
3.256**
表2结果显示,以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为预测变量时,回归方程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会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我效能感。

3.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的分析
表3 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的分析
因变量 R 2
△R 2
F
B
β
t
问题解决 0.224 0.220 60.530*** 0.284 0.473 7.780*** 寻求社会支持 0.030 0.025 6.464* 0.121 0.173 2.542* 积极的合理化解释 0.216
0.212
57.715***
0.234
0.464
7.597***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
·94·
忍耐 0.009 0.004 1.946 0.042 0.096 1.395 逃避 0.047 0.043 10.417** -0.091 -0.217 -3.228** 发泄情绪 0.014 0.009 2.981 -0.061 -0.118 -1.726
幻想/否认 0.002 0.001 0.375 -0.024 -0.042 -0.612
以问题解决、积极的合理化解释、逃避和寻求社会支持为因变量,自我效能感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回归方程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其中,自我效能感对问题解决、积极的合理化解释的贡献率最大,分别能解释22.4%、21.6%的变异量;但对逃避有反向的影响作用,自信心越不足,越倾向于采用逃避策略应对问题。

三、结果分析
在采用寻求社会支持这一应对方式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多用这种方式,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受传统社会对男女性别的社会角色期待的影响。

人们对男性的角色期待为独立、勇敢、坚强的强者,而对女性的期待则是依赖、求助、软弱的弱者,这些传统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成长,使男女性各自形成了具有性别特点的性格。

因此,当个体遇到困难时,女性更多的是“哭泣”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而男性则为了维护自己的“男子汉”形象而不愿把问题告诉别人,也不愿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于是就有了女生更多地采用寻求社会支持的方式应对挫折的结果。

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初中生,他们对自己能否胜任某一工作的信心较足,在面对压力或挫折时,他们更多的是想到了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从而更多的是去思考如何针对问题进行解决,或考虑如何改变当前所面临的困境,而非一味的逃避。

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各因子也呈显著正相关。

支持者越多,自信心越好。

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一特殊的时期里,他们对事物更敏感,更渴望得到人们的支持,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赞同,所以当他们领悟到来自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的支持时,同时也感受到了其中的鼓励、赞同和认可,从而能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各方面的能力,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比较满意,于是有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其中,朋友支持对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家庭支持其次。

虽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同辈群体和家庭,但初中生正处在一个个性逐步成熟的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矛盾性特点,对父母的依赖与要求独立自主产生的矛盾,使其进入到第二反抗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第二次对父母进行反抗,表现为“叛逆”,对父母的教导不会全部接受,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由此导致对家人所给予的支持领悟较少。

与此同时,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很看重自己的表现以及同伴群体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同伴朋友对自己的支持、认可、关注越多,则自我效能感就越强。

社会支持各因子与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与逃避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家庭支持对除忍耐以外的6种应对方式有显著的影响,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只对寻求社会支持有显著的影响。

由此可见家庭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作用最大。

当初中生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同伴更多的是提供陪伴支持和情感支持,而父母家人则因为有丰富的经验而提供工具、信息上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对其采用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有更重要的影响。

反之,若家庭支持不足,则初中生可能会使用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等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

支持的来源越多,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寻求支持者的帮助越容易,采用只指向题的策略和使自己心里好受的相关策略也很容易。

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对寻求社会支持这一应对方式的影响力最大
第3期 崔善姬:初中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95·
也是这一原因。

总之,初中生社会支持总体不足,在采用寻求社会支持这一应对方式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社会支持与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与逃避呈显著负相关。

自我效能感与指向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逃避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都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也对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和逃避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程虹娟,龚永辉,朱从书.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现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5). [2]黄希庭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1).
[3]梁九清.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8(4). [4]马晓红.大专生应对方式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5]沈黎,汪光珩.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7). [6]王方,范兴华.农村儿童社会支持、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
[7]左占伟,石岩.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

6

.
(上接90页)
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这些外因将协助内因起作用,教学任务也能得以顺利完成。

第二,课后的绘画环节安排具有连续性有利于运动表象的形成。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从心理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觉知觉到再认再现,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调动人的大脑积极建立运动表象,有利于正确技术的巩固和
掌握。

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同一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中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lash 教学法是合理的、可行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既能很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能相对减少授课时数,缩短教学时间,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值得广大体育界人士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胡曼玲.追求真实有效合作学习模式的体育课堂[J].中国学校体育,2018(2).
[2]王绪东.对排球正面扣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J].科技咨询,2011(29).
[3]韩传江.排球正面扣球限制性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