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乡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上·深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唐朝数学家僧一行曾研究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围棋总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棋局?那时,围棋的棋盘刚刚从17道扩展到19道,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样貌。
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或许正因如此,当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最近几年中击败人类顶尖围棋手的时候,不少科技界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棋局惊人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
于是,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产生了奇妙的因缘。
围棋并非一个特例。
我们会从全国各地________的“非遗”中,发现它们蕴含的“科学密码”。
在南京,为皇室制造衣料的云锦织机使用绳结组成的程序系统,由两名织工配合操作,让丝织品上繁复的图案保持严整,堪称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编程鼻祖;藏族的唐卡画师从自然界的矿物和植物中采撷各色颜料,令画作历经数个世纪仍然色泽鲜艳、________;雏形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针灸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进针施灸来解除病痛,如今早已________,只要稍懂一些排列组合原理,就可以体会到一代代医师建构经络体系的艰难。
这些“非遗”瑰宝,凝聚成了中华文明的气场与魂魄。
除了诸多壮丽的建筑工程和________的史册文献之外,一个个表演或游艺项目,一部部广为传颂的史诗或民间故事,一件件不同材质的手工艺品,乃至人们对世界起源和运转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自然万物的不同态度,共同构成了今天所见的中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两色黑白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B . 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C . 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D . 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简洁的规则和两色黑白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它能做得更好,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B . 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已经被它“学会”了,而且能做得更好
C . 像人一样能做得更好,它已经“学会”了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D . 它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而且能做得更好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丰富多彩璀璨夺目蜚声中外卷帙浩繁
B . 琳琅满目璀璨夺目赫赫有名汗牛塞屋
C . 丰富多彩光辉灿烂赫赫有名卷帙浩繁
D . 琳琅满目光辉灿烂蜚声中外汗牛塞屋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17分)
2. (6分)(2020·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的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即知识拥有者将知识进行筛选和系统整理之后,通过平台向受众传播,而知识接收者则通过支付资金获得知识。
作为适应文化市场需要而出现的文化现象,知识付费更符合移动生产和消费的模式,是媒介技术的发展、用户的知识焦虑、资本对新领域的寻找等“多方合力”的结果。
知识付费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营造了全民学习的氛围,一个知识共同体正在形成。
知识传授可转化为市场行为并按市场逻辑进行交易,很显然,这种功利色彩的运作有悖于传统知识生产、传播、接受的逻辑。
就碎片化的知识传授、分享模式来说,也很难与传统模式相媲美。
从本质上说,知识付费就是消费社会中资本操弄的一种商业现象。
它成功吸引了传统出版机构、新媒体、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涌入这片红海,激烈厮杀。
知识需求市场的形成,早已远离了传统知识分享的公益
(摘编自陈龙《作为文化奇观的知识付费》)
材料二:
对知识付费,人们始终有一困惑,即知识付费平台提供的知识,通过其它免费方式也可获取。
那么,为什么获取同样的知识还需付费?事实上,知识付费带来了一种更加便捷的知识获取新方式。
所有冠以“知识付费”名义的平台,背后都有公司在运作。
不同于承担免费提供知识功能的国民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这些平台是典型的商业机构,它们按市场原则,既为各类知识发现需求者,也为需求者找到其所需要的知识,并且知识需求者愿为此付费。
平台在向需求者收取服务费用时也与知识提供者分享收益。
所以,知识付费实际上是数字技术、移动互联通信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在知识领域的应用。
凭借这些技术,知识付费平台有着其他机构和体系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能以个性化方式为需求者提供知识。
此外,资本参与了知识付费平台构建和运营的整个过程。
(摘编自荣跃明《知识付费的运行机制及其争议》)
材料三:
知识付费可以说是《著作权法》的基本理念。
以法定形式呈现的知识如果具备了独创性,就可产生《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其创作者作为著作权人可享有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一系列专有权利,他人在利用作品时要向他寻求许可并支付许可费。
曾有人担心,这会影响人们对知识的获取。
但回顾历史,《著作权法》的出现,让创作者不再需要其他途径的供养,而是通过发放作品使用许可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进而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知识传播。
而且《著作权法》并不保护思想与事实,只保护对思想与事实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所规定的各项专有权利针对的是对作品的复制、发行和传播行为,并不限制对作品的阅读、观看;对作品的保护也设定了期限,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超过期限后,专有权利失效。
目前,知识传播的模式和《著作权法》的实施,都远没达到妨碍公众获取知识的程度。
当然,技术和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发展,知识的数字化传播正在兴起。
如果纸质书被电子书完全替代,则知识付费带来的挑战会比今天大得多。
这是因为知识被数字化之后,传播者尤其资本方就可进行加密,相当于在存储知识的房间加了一把锁。
(摘编自王迁《付费会影响知识传播吗?》
(1)下列对材料中“知识付费”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知识付费是当前文化市场需求的产物,具体来说,是指互联网平台将知识进行筛选和整理后,有偿分享给寻求知识满足的消费个体的文化现象。
B . 知识付费本质上是资本推动下的一种商业现象,通过传统出版机构、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把知识变成可以进行市场交易的产品,以实现商业价值。
C . 知识付费得益于数字技术、移动互联通信技术等发展,它们实现了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并因此直接吸引了资本参与知识付费平台的构建运营。
D . 知识付费体现了《著作权法》的基本理念,强调专有权利的归属,任何人在复制、发行作品和网络传播信息时,都必须获得许可并支付费用。
(2)下列对村料相关内容的程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传统意上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行为,民众可通过国民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渠道免费获取知识,传授的知识相对完整。
B . 知识付费平台是典型的商业机构,本身并非知识生产者,其所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连接,服务,这在某种
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市场属性,即对收益的追求。
C . 《著作权法》在保证证创作者能从他人对作品的特定利用中获得报酬的同时,也通过规则设计为公众获取知识消除障碍,尽量减少对知识传播的影响。
D . 资本与技术的结合建构了知识传播新模式,但也可能带来不利结果。
因为随着技术发展,电子书可能完全替代纸质书,从而使知识付费成为唯一选择。
(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知识付费现象在社会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方面的积极意义。
①知识生产:________
②知识传播:________
3. (9分)(2020·武昌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定义是: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此,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国民素质。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并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而是把提高考试分数作为首要目的。
这种教育倾向不利于学生劳动实践、适应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甚至于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材料二:
图1 全国四年级和八年级男女生身体形态分布图(%)
图2 全国城乡四年级和八年级视力状况分布图(%)
图3全国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分布图(%)
图4全国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锻炼习惯城乡分布图(%)
——摘自《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
材料三:
去年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这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文件,明确了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和政府的责任,目前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应该明确,学生完成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是其应尽的学习义务和应付出的必要努力,合理的负担是学生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不应被视为过重的学业负担。
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勤奋学习、刻苦学习。
减负是要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
因此,不能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的减负。
应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学减负,有减有增,优化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负担保持在合理的、适度的范围之内。
减负还要坚持综合施策、多方联动。
教育部要求学校要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指导,解决好学生学习上“吃不饱”、“消化不了”、需求多样等问题;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
要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培训行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切实减轻校外培训造成的过重课外负担。
要进一步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防止盲目攀比送孩子参加不必要的校外培训。
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片面以升学率考评学校和教师,更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
要深化中高考命题改革和招生入学改革,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不出超标难题怪题,规范招生入学秩序,缓解竞争压力。
——摘选自2019年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而“应试教育”则与这一宗旨背道而驰,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B . 《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反映出的问题与我国长期盛行的“应试教育”有关联,应试教育片面地把提高分数作为学习首要目的而忽略提高身体素质。
C . 我国中小学生在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切实减除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积极开展体育锻炼,还学生充足的睡眠,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D . 针对中小学“减负”,各级教育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减负实施方案,其中《中小学减负措施》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减负工作的文件。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全国抽样调查看,中国学生体型超标情况严重,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身体形态超越正常值的比例均超过20%。
B . 针对我国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显示,高年级学生视力状况普遍不如低年级学生,城市学生不如农村学生。
C . 从睡眠时间分布图看,全国八年级学生中有一半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且呈现越往高年级越睡眠不足的趋势。
D . 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八年级相对四年级有锻炼习惯学生的比例均呈递减趋势,农村学生尤其缺乏锻炼习惯。
(3)针对中小学“减负”这一热点话题,结合三则材料,请阐述从哪些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实现“科学减负”。
4. (2分)(2016·新课标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战争【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
”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
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他是她的一切。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
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
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
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
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
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
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
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
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
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
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
”她说,“你好像很焦急。
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 . “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 . 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 . 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 . 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
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上·蒙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
珪居闲类木讷者。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
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
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
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
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
”由是议罢。
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
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遣命毋请恤典。
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 .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 .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 .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 . 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 .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 . 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
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 . 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
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 . 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
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 . 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
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