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思想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突破传统政治理论格局的是近 代思想文化。这一时期探讨了政治起源、 政治建构的原则、政治目标等方面,明 晰了专制与民主的区别。 • 民主共和理想的主要内容:民族独 立和民族平等,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 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
• 2、对科学理性的呼唤 中国古代没有独立的科学体系,科学 理性并不十分成熟。 (1) 真正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是在鸦 片战争之后。鸦片战争中国的惨败,对西 方科学产生了切肤之痛。(器物)

《天演论》认为万物均按照“物竞天 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 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 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 然淘汰;生物在“生物竞争”、“自然淘 汰”的过程中进行演进的。

• 3、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创建的文化自我创 新 这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化思想转化的体 系建构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流派。 (1)西化派:
• 2、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时期文化的转 折与创造 此时是新文化体系的催生时期,代表 人物有梁启超、严复,他们提出学术革命 学术革命 的主张,并对新文化的总体特点作了预测。
•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 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 治活动家、资产阶级宣传家、维新派代表 人物。 • 以开通民智、改造国民思想品德为己 任,致力于“新学”的介绍、中国传统学 术思想的整理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动摇了 旧思想、旧文化,是卓越的开风气人物。
(2)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表现出 了对西方科学技术 西方科学技术的强烈兴趣。但甲午 西方科学技术 一役,丧地失师,使人们认识到单独学 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能解决问题,还必 须要学习西方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 西方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 西方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
(3)辛亥革命时期,如何培养国民的 培养国民的 科学精神,如何发展中国的科学 发展中国的科学,已经成 科学精神 发展中国的科学 为人们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 学习西方科学首先应该学习西方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科学理性也开始成 为人们反对迷信、树立人生信念的重要工 具。
九州生气恃(shì )风雷, 万马齐喑(yīn )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 (2)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 号长素,别西樵山人,广东南海(今广东广州) 人。 • 早年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后来在龚自珍、魏 源以来“今文派”经学 和西方资产阶级“新学” 的影响下,成为19世纪后期中国政治学术界一 个突出的政治家和活动家。主要著作有《新学伪 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南海 先生诗集》等。
第十一讲索
• 1、从鸦片战争到戊戌维新变法之间的文化 探索 从鸦片战争到戊戌维新是中西文化的初 步了解与相互冲突时期。文化的主题是:
自我反思、求变。 自我反思、求变。
• (1)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 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人和(今杭州)人。 • 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 毅然抛弃训诂考据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 务,一生志存改革,强调改革是历史的必 然。
•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中明确指出: A、古文经皆刘歆所伪造,自东汉以来的经 学均是孔学的异化,只有西汉今文经学才是 孔学真传。 •
• B、公羊春秋中的“存三统、张三世、异 内外”的三科九旨集中反映了孔子历史变 易思想以及他关于据乱世、升平世、太平 世的改良政治思想。 • C、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圣人,并 把公羊“三世”说和礼运“大同”思想揉 合起来,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
三、对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反思
• 1、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很多变化,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有所更新,但从精神 上说没有完全超越文化的传统。 • 它重视国家与民族的独立解放甚于对个 人价值的追求;它对科学理性的呼唤并非 立足于与之相应的人文背景;它的学术创 新与传统学术精神有内在的联系。
• 2、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预示中国文 化的现代化将有它自身的特点。(多样性、 时代性等)
陈序经(1903-1967),广东文昌 (今属海南省)人,著有 《中国文化的 出路》等。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 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要近代化,就必须 老老实实的向西方学习。
• (2)文化守成派: •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 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被誉为“中 中 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 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 来学术的开创者”。 来学术的开创者 •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 修水)人,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元白诗笺证稿》、《寒柳堂集》、《金 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等。 •

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实现必须同 西方文化接触、向西方学习,应该用马克 思主义来研究和改造中国文化。
二、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
• 1、对政治制度的探索 中国古代形成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政 治理论,这一理论的基础是儒家关于人性 的基本理论。儒家相信人类有仁、义、礼、 智的情感基础和理性基础组成的社会,有 形成礼仪制度的能力。(君权神授、《大 学》八条目)
• 3、对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 (1)鸦片战争以后今文经学的兴起,反映 当时知识分子希望从学术中体现经世的意 图。 他们求助于汉学中的今文经学,希望 高扬学术思想的创造性和经世性,发掘经 学“攘夷”和“改制”的微言大义,为现 实政治问题谋求解决方法。
• (2)辛亥革命时期,学术思想的研究从古 老的经学传统蜕变而来,具有创新精神的 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学术范式。 为探求学术的新价值标准,这一时期的 学者表现出对近代西方关于国家、法权等 近代西方关于国家、 近代西方关于国家 学说的强烈兴趣。在深入了解西方学术成 学说 果的过程中,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 的不足,对传统文化展开了深刻的批评。

他们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通过对民 族文化自身发展、演变历史的客观研究, 从中总结规律,展示经验和教训,以解决 中国文化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强调在冲 突、调和、融合的文化交流中,外来文化 不会完全改变本土文化的根本特性。
• (3)马克思主义派: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 祖籍福建宁化。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 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 • 侯外庐(1903-1987),山西平遥人,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 思想学说史》、《中国封建社会史论》、 《宋明理学史》、 《中国思想通史》等。 •
• (2)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后改名 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 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 家,“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胡适)。 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 严复把英国赫黎胥《进化论与伦理学》 前两篇译为中文,定名为《天演论》,第 一次把达尔文的进化论输入中国。《天演 论》成为改良政治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