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专业“染料化学”卓越课程改革思路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8期教改新论高教学刊
轻化工程专业“染料化学”卓越课程改革思路探索*
张丽平,李敏,田安丽,王春霞,崔莉,付少海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在2013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和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旨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简称“卓越工程师”),为科技强国和经济强国的建设道路提供有力的人才储备[1,2]。

“卓越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是高等学校响应“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式提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能力,是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必要途径。

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以培养纺织染整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

为了响应“卓越计划”,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已经建立并实施了“染整工艺原理”、“测配色原理”等多个卓越课程,在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

“染料化学”是面向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轻化工程印染专业卓越人才至关重要。

该课程以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教授学生染料相关的必要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以后的科研生产工作奠定基础。

因此,“染料化学”是轻化工程专业“卓越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下一个“卓越课程”建设的培养目标。

“染料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以染料合成、
上染机理、染料结构与性能关系为重点授课内容[3-4]。

因此,“染料化学”一直以来均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填鸭式”被动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存在不足。

在“染料化学”卓越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将借鉴已有的“卓越课程”的建设体系,从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几个方面出发,探索新的“染料化学”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一、课程内容改革
“染料化学”卓越化课程改革思路是将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理论基础知识优化、实验课程设置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的方法,改变学生现有的被动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一)“染料化学”课程优化
目前,我校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染料化学”课采用的教材是东华大学何瑾馨教授主编的《染料化学》,其内容详实、逻辑性强[5]。

在各类染料性能的讲解方面,该教程主要根据纤维种类的不同,逐一介绍用于染色的染料种类及相关染色理论知识,对同一种纤维来说(如棉纤维),可实现上染的染料种类不止一种(如表1所示)。

现有体制下,学生在有限课时内无法精确掌握各类染料的应用性能及其上染机理。

结合生产实践发现,在绿色化生产的大背景下,
摘要: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要求和目标,提出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染料化学”的卓越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新思路。

重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面向社会需要的并具有扎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的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卓越课程;染料化学;卓越人才;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132-03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put forwards the excellent course reform thought of Dye Chemistry in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Jiangnan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objectives of education training plan of excellent engi⁃neer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teaching system of Dye Chemistry including curriculum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en reconstructed and reformed.Moreover,the new system should emphasize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cre⁃ativity ability,which will be the foundation of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personnel with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Keywords:excellent course;Dye Chemistry;excellent talents;evaluation system
*基金项目:2017.8“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融合式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轻化工程专业《染料化学》课程改革研究”(编号:2017BKJGLX171)
作者简介:张丽平(1985-),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纤维和功能纺织品。

一些染料因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印染工业的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如硫化染料和不溶性偶氮染料)。

因此,在卓越化过程中应精炼课堂内容、突出重点,削弱或者取消对该部分内容的讲解,以提升学生对有效知识的掌握能力。

表1纤维和对应可染染料的类型
(二)实验课程设置
为了提高学生对枯燥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增加实验课程的方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实体化,加深学生对不同染料应用性能及其上染过程的理解。

因此,围绕《染料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染料合成方法(实验1,表
2)、染料上染速率影响规律(实验2,表2)、染料结构与染色织物性能关系(实验3,表2)、染料分类和应用性能(实验4,表2)等几个方面出发,设计了如表2中的四个实验,进一步巩固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基于卓越计划的目标和要求,应在“染料化学”课程学习之外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并善于利用外界刺激条件,提升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鼓励一些优秀的学生组建学习小组,申请院内和校内的自主创新科研项目,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和兴趣爱好,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与“染料化学”课程相关的实验,以提升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2.积极推动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如绿色染整大赛),将学生推出江南大学这个平台,让学生提前感受全国纺织院校及其学生在染料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提升学生对染料相关知识的认知高度;3.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通过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授课和到相关企业实践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产业在市场上的价值,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卓越课程”建设过程中,“染料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思路是将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改变现有的以教师为主、纯理论教学的模式,注重推行启发式教学。

具体实施办法主要有:
1.精炼PPT内容,突出重点,达到教师对学生学习正确引导的目的。

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题组诸多教师应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精炼教学内容,增大信息实效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增加课外学习训练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并合理布置课外作业,利用课余时间消化并巩固主要理论知识,为自主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3.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项目模块化学习等方式,营造开放、协作、自主的学习氛围和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同时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和开放型实验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江南大学作为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节点学校,网络教学设备和环境在华东地区处于先进水平,争取同步开设“染料化学”线上课堂,通过课前预习、课后线下复习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三、评价体系改革
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受现有模式的限制,大多数核心课程还主要是以考试为衡量的主要标准,忽略了对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就导致了现有模式下“染料化学”教学还是以“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为主,与“卓越计划”旨在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理念不符。

新的评价制度应实现形式多
表2“染料化学”实验课程设置
(下转137页)
样化的评价制度,提升对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考查比例。

“染料化学”卓越课程依据全程监控的理念进行考核。

课程考核包括5个部分,分别为出勤成绩、作业成绩、实验课、创新实践和期末考试。

具体要求及评分方法如下:
1.课堂表现。

按出勤和课堂中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10%。

缺勤1/3及以上者取消本课程考试资格。

2.课后作业。

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0%。

未按时提交作业或作业有抄袭(雷同)现象的,该次作业成绩按零分计。

教师会将批改后的作业下发,要求学生认真学习。

3.实验课。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安排,撰写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

未撰写预习报告或者实验报告者,该次实验成绩按零计分。

4.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10%。

根据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和撰写的结题报告,给予相应的分数。

未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者,该次成绩按零计分。

5.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四、结束语
“染料化学”作为轻化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卓越课程”建设目标之一。

“染料化学”卓越化的改革思路是将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改变现有被动学习的模式,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期望能够培养出面向社会需要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的卓越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2]李筱琪,赵素梅,吕志华,等.基于“卓越计划”的景观类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索[J].大理大学学报,2019(5):87-90.
[3]李敏,麻伍军,张丽平,等.轻化工程专业《染料化学》课程教改探讨[J].广州化工,2018(8):127-128.
[4]刘颖,栗志广,任学宏,等.轻化工程专业“染料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9(1):63-65.
[5]何瑾馨.染料化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在实施PBL教学模式之后,除了在课程中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之外,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自己小组选题有兴趣的同学占比大幅度提高,以近六年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生为例,2013年-2017年,学生课程作业完成之后愿意进行继续研究的小组比例非常低,而2018年采取PBL教学模式之后,学生愿意进行继续研究的小组比例大幅升高。

选题以课程作业为基础,由于学生是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题目,在课程结束时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此学生以课程选题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继而参加全国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竞赛及全国地理展示大赛等本专业的全国性竞赛,申请成功的比例较高,如2017级学生四组学生申报均立项,其中两组为省级大创、两组为校级大创课题,并计划以此为基础继续参加相关竞赛。

(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研究习惯和正确的研究心态
除了从成果上比之前的课程产出丰富之外,也为学生培养了正确的研究观念,学会持之以恒地对某一个方面题目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主动去学习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运用。

如2017级学生中,对特色小镇空间中人之间关系有兴趣的学习了空间生产理论并形成研究框架,对特色小镇开发中原住民老年人身心健康感兴趣的小组则自学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与之前流于调查问卷统计的课程成果深入度提升很多。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与其他后续课程教师的沟通,也发现该届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比前几届更主动积极且对研究思路和框架的把控能力明显提升。

五、结束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PBL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及主动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等方面确实有较好的效果,相比传统的教学,更强调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概念理论的识记,尤其是对于城市规划这类实操性强的专业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价值。

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时间要求较多,学生需要在课后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需要教师在前期对于课程的设计、学生的指导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特别是大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课堂驾驭难度大幅度提高。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特性,还需要进行调整,不能直接搬用,这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
[2]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8):72-74.
[3]牛丽红,南克勉,王增田,等.解读PBL中的师生角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27-28.
(上接13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