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技术员应知应会-(通道与涵洞)_secre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现场技术员应知应会
(通道与涵洞)
一、通道与涵洞施工现场技术员应知
1、了解该分项工程监理已批准开工。

2、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涵台基础、台身、盖板几何尺寸.、地基承载力、通涵平面位置、高程、及各部位砼强度等级等。

3、了解该通涵已完成测量放样。

4、了解进场机械设备和民工情况,能合理的安排施工。

5、掌握相关工程质量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

6、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和自检数据。

7、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质量和安全等问题,要立即向主管负责人汇报,不得隐瞒。

8、控制现场的文明施工和对周围环境的保护。

二、通道与涵洞施工现场技术员应会:
(一)通道和盖板涵施工
1、开挖基坑:
(1)在已经完成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并对基础的轴线、边线位置及基底标高放样合格后,进行基坑开挖。

一般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连续快速开挖。

(2)当挖至距基底标高约20-30cm时应保留,改用人工挖除。

应保持基底原状土不被扰动。

严禁超挖回填松土。

(3)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基底标高进行复测,并检查地基承载力和基底土质是否有变化,报监理验收。

(4)预留施工工作面0.5-1m左右,并挖出排水沟,基坑应根据不同土质放坡,对不稳定边坡要放缓坡并作好支挡。

弃土应远离基坑顶,以减少土压力。

(5)基坑积水应尽早排出,不能长时间浸泡。

对需换填的应控制厚度和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2、模板安装
(1)对已使用过的模板应及时检查维修,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状准确不漏浆,光洁无锈蚀,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安装基础及台身的侧模板可以按整节吊装或滑移,但必须设防倾覆支撑。

侧模安装要位置准确,内、外支撑牢固,拉杆有效,
防止跑模。

(3)对模板接缝、对拉螺栓孔和模板底部等易漏浆部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堵塞,防止漏浆。

(4)检查模板内应无泥土杂物,刷脱模剂应均匀无遗漏,并不得污染钢筋或基础砼顶面。

对墙身与基础连接处应凿毛,并插钢筋连接。

(5)模板安装完毕,要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长、宽、高尺寸及垂直度、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自检,合格后报验。

(6)特别注意支模板时,要按设计留沉降缝,并使基础与台身沉降缝两端面竖直、平整、上下一致。

缝宽2~3cm,内夹沥青软木板或泡沫板。

3、钢筋绑扎
(1)按设计预埋台身钢筋,其规格、数量、间距、焊接、绑扎应符合技术要求,并无锈蚀。

(2)盖板主筋应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5d,两根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钢筋轴线一致。

(折角小于4°)。

受拉区同一截面长度内(长度区段>35 d)钢筋接头最多不超过50%。

(3)钢筋安装后质量要求:
受力钢筋间距钢筋位置允许偏差(㎜)
两排以上排距±5
同排基础、墩台±20
箍筋、横向水平筋±10
(4)控制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完成后,应检查保护层垫块厚度、位置及绑扎是否牢固。

不许用石块或木块充当垫块。

4、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进行“三检查”:即检查模板内、外支撑是否牢固;检查钢筋及预埋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模板内杂物是否清除,脱模剂涂刷是否均匀完全。

(2)人员和机具准备就绪即可通知拌和站生产;应了解砼设计配合比,了解砼搅拌、运输情况。

对砼进场后出现离析、泌水、颜色不一或已初凝的不能使用;及时检查砼的均匀拌和坍落度。

(3)当砼倾落高度大于2 m时,应使用串筒、溜槽;倾落高度大于10m时,应使用减速装置,防止骨料离析。

出料口砼堆积不超过1.0m,应注意及时挪移溜槽位置。

(4)砼浇筑应由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浇筑,每层厚约30cm,以保证振透。

应使模板内各部位均充满砼,特别是边角处。

应保证砼连续浇注,避免台身施工缝。

(5)通涵基础及台身砼振捣宜采用Φ50插入式振捣棒。

振捣棒与侧模距离5~10cm,棒移动间距不宜过大,振捣棒应插入下层砼5~10cm,并避免碰撞模板及钢筋。

砼振捣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即可,避免过振。

(6)片石砼施工应检查片石强度合格、无风化裂缝、无山皮水锈、干净,且厚度大于15cm;片石总量不超过砼体积的25%,使用前应码方堆放,并喷水湿润。

片石应按1/2埋入砼中,石块间距>10cm,距模板>15cm,在涵台斜角和顶面15cm内不得埋放片石。

禁止片石在模板内堆积,不许由高处抛石,砸碰模板或纵横拉杆。

(7)当砼浇筑完成后,对基础或台身顶面裸露部分,应按设计标高挂线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8)按规定制备砼试件。

(9)对雨季施工的通涵砼浇筑,应尽可能了解天气情况,并做好防雨准备,避免因下雨间断砼浇筑,防止模板内进水,影响砼质量。

5、拆模及养生:
(1)基础及台身侧模拆除应在砼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现浇盖板跨径小于4m的应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时;跨径大于4m 的应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

(2)拆模后检查砼外观应密实、平整。

蜂窝、麻面面积不超过结构物同侧面积的0.5%。

如有裂缝宽度不大于0.15mm,无磕边掉角,砼外观颜色应基本一致,否则应按验评标准扣分。

(3)对砼不影响实质质量的外观缺陷是否修饰,应取得监理同意,并在拆模后立即进行科学的修饰。

严禁用砂浆或干水泥乱涂乱抹,确保砼工程内实外美。

(4)加强砼养生,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

一般养生7天保持湿润。

对于可能存在受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砼在浇筑后7天内,不受水的冲刷和侵袭。

(二)圆管涵施工
1、挖基坑与支模板同盖板涵要求。

2、检查圆管质量:
(1)管壁内、外测表面应砼密实平整圆滑,无蜂窝麻面、无裂缝等。

(2)管节端面应垂直管轴线,斜涵端管节按斜交角处理。

(3)管节各部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mm)
管节长度0~10
内(外)直径不小于设计值
管壁厚度-3,正值不限
顺直度矢度不大于0.2%
3、砼管涵基础浇筑同盖板涵要求。

但基础上面应设砼管座和包肩砼,应与圆管涵紧密贴和,使管节受力均匀。

4、圆管涵安装,应按流水纵坡安装平顺,对管壁厚不一致时应调整高度使内壁一齐,管节要垫稳坐实,管道内无杂物。

5、管节平接头时,接缝宽1~2cm。

管节沉降缝与基础沉降缝一致,均用沥青麻絮填塞密实不透水。

管节外接缝抹20cm宽砂浆带,并做防水处理。

6、圆管涵八字墙和端墙砼要求同台身一样。

(三)通道与涵洞台背(顶)回填
1、台背(顶)回填料应选用石渣、砂砾等透水性材料。

2、通涵填土应在盖板安装后(并且支撑梁已完成),台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时,在两侧平衡进行。

涵顶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5~1.0m后才能机械通行。

3、台背填土顺路方向长度:自台身起底宽2m,顶面宽:台高+2m。

锥坡、八字墙后填土应同时进行。

4、台背回填质量控制:
回填土分层厚15~20cm;检查频率每50㎡检一点,压实度规定值96%,要求每点都合格,做好检查记录。

5、台背回填机具应合理配置:即压路机和小型振夯结合,施工应注意既要保证压实度达到要求,又要特别防止因强夯造成圆管裂缝或涵台移动,甚至断裂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