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精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精讲
2018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精讲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档(dàng)案琐(suǒ)屑嫩(nèn)芽肃(sǜ)然起敬
B、胚(pēi)胎惩(chéng)戒海鸥(ōu)重蹈覆辙(zé)
C、祈(qǐ)祷博(bó)学轻盈(yíng)莫衷(zhōng)一是
D、悬崖(yá)晦(hui)暗藉(jí)贯一泻(xiè)千里
【答案】1・A【答案】1.A
【解析】B重蹈覆辙(zh6);C.祈(q);D.籍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
B.重蹈覆辙(zhé);C. 祈(qí)祷;D.籍贯。
【考点解析】解题的技巧之字音
一、考查内容:
①生字字音;②一字多音;③易读错音;④形近字;⑤拼音规则。
——主要是②③项。
二、容易读错的字:
1.因习惯而错读
如,“符(fú)合”常被错读(fǔ),“档(dàng)案”常被错读(dǎng),“粗犷(guǎng)”常被错读(kuàng)。
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①换词识别。
像“符号”只有(fú)这个音,就能确定在“符合”也读(fú)。
②谐音记忆。
像“装载”这个词,读的时候在头脑中想象为“装在”(zài)。
③根据声旁来确定。
如“粗犷”的“犷”其声旁“广”的读音与“犷”的读音相同。
容易错读的字还有——号召(zhào)、挫(cuò)折、质(zhì)量、嫉(jí)妒、细菌(jūn)、剖(p ōu)析、气氛(fēn)、比较(jiào)、脊(jǐ)梁、魁梧(wú)、颈(jǐng)联——等等。
可以尝试按照上面的方法记牢正确读音。
2.因多音而错读
如“处(chǔ)理”而非“处(chù)理”,“强(qiǎng)迫”而非“强(qiáng)迫”。
怎样避免错读呢?①依据词性辨别。
如,“处”读(chǔ)时多作动词,读(chù)时多作名词。
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惊不变、处心积虑、处之泰然”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②根据字义判断。
如“强”理解为“迫使、硬要”之意时都读(qiǎng)。
所以,像“强迫、强辩、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的“强”都读(qiǎng)。
另外,有的多音字常被错读是因为大家对它的某个读音不太熟悉,甚至认为它只有一个读音,如“创(chuāng)伤”而非“创(chuàng)伤”,“尽(jǐn)量”而非“尽(jìn)量”,“参与(y ù)”而非“参与(yǔ)”。
这种多音字大家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先全面了解其所有的读音,然后再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准确记牢其各个读音。
3.因形似而错读
如,“内疚(jiù)”与“针灸(jiǔ)”的读音分辨不清,“友谊(yì)”的“谊”依据声旁“宜”妄测而错读为(yí)。
怎么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将形近字集中起来辨识它们各自的读音。
另一种方法是记住与“声旁”读音不一致的一些常见形声字,如“锲(qiè)而不舍”的“锲”到底是读(qiè),还是读(qì)。
“契(qì)”的读音我们都知道,如“契约”,再记住“锲”“契”的读音不一样,自然就会肯定其读(qiè)了。
属于这种情况的常见字还有像“缜(zhěn)密、悲恸(tòng)、绮(qǐ)丽、发酵(jiào)”等。
4.因变读而错拼
读三声的两个字组成的词,在读的时候第一个字都会变读为二声(连读变调)。
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只是根据读音来判断拼音就会出错。
如,“窈窕(yǎotiǎo)”的“窈”常被错拼为(yáo),“匕首(bǐshǒu)”的“匕”常被错拼为“bí”,“侮辱(wǔrǔ)”的“侮”常被错拼为“w ú”等。
当然,不是所有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读三声的词都是“变读”的结果。
如“祈(qí)祷(dǎo)”这个词,第一个字本来就读“qí”。
实际上常见的“变读词”并不多,大家只要在遇见其时,刻意记忆一下就可以了。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中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
a、音辨法。
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b、形辨法。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c、义辨法。
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结构辨析法。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
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
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
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
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分)()
梦想与奋斗__________。
年轻人最不该在能奋斗的时候选择__________。
与时代同向同行,以奋斗筑梦圆梦,用脚步_______________的青春,定会____________出灿烂的光华。
请记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A、一脉相承享受丈量绽放
B、相辅相成悠闲衡量闪耀
C、一脉相承清闲衡量闪耀
D、相辅相成安逸丈量绽放
【答案】2.D
【解析】解答此题宜用排除法。
“相辅相成”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梦想与奋斗”是两件事物,而非同一血统、派别,所以首先排除AC项。
“衡量”指量度物体的重量和容积;“丈量”1.以丈为单位计量。
2.用弓步,皮尺等量土地的面积和距离。
结合“用脚步”的语境,应选用“丈量”,排除B项,从而确定答案为D。
“奋斗”和“安逸”相对,“绽放”和“光华”相配,更能验证答案的正确。
【考点解析】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
中考考查的范围有:(1)了解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2)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的选用。
(4)理解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5)正确使用成语。
其主要题型有:①选择填空式;②结合具体语境简答表述式。
以选择题居多。
这些题目中所涉及的词语,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但又容易出错的常见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成语的考查几乎占据了整个词语运用考查的半壁江山。
从题型来说,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兼顾主观题。
此外,一些省市考查了网络流行语,例如“给力”“神马”“杯具”“时间都去哪儿了”“吐槽”等,体现出“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的大语文观。
这就要求考生做个有心人,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
这部分内容丰富,考查角度多,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掌握辨析同义词的一般方法,辨析同义词最基本的方法是去同存异。
遇到词义相近的词,先确定词义相同的部分,然后对相异的部分进行比较辨析,判断其“异”在何处,最后再考察语境,看一看应当选用哪个词。
如“反映”与“反应”的区别在于“映”和“应”,把握这两个字的区别就能很好地区别了。
注意辨析同义词的一般规律,如根据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来辨析。
如“侵犯”可以和“主权”“利益”“领海”等搭配,“侵占”则与“土地”“财产”等搭配。
又如根据词性和语法的功能不同来辨析。
如“阻挡”和“障碍”都是阻挡、妨碍事物发展进行的意思。
但“阻挡”是动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障碍”是名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
还可根据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使用范围等方面来辨析。
第二,注意积累熟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熟语(成语)。
对于有关熟语(成语)的考题,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遵循两点:(1)切实明确熟语(成语)的含义,这是恰当运用它的前提,比如“门庭若市”中“市”本身有“市场”之意,如果用来形容“集市”就错了。
如“集市上人很多,熙来攘往,门庭若市”这个句子明显存在错误。
(2)充分考虑该熟语(成语)所处的语境,看其是否能帮助造句者准确地表情达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本中出现的成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部分是考试的重点。
特别是古今差异比较大的成语要准确把握。
第三,熟练掌握关联词语。
中考试卷大都从两个方面命题:(1)在句子中填写关联词语;
(2)判断在具体语境中关联词语运用是否恰当。
做好关联词语类试题,我们应注意并思考五个问题:(1)关联是否明确(如“不管”“尽管”“不是……就是……”“不是……而是……”等);
(2)搭配是否恰当(如“只要……才……”“只有……就……”等);(3)关联词语是否完整;(4)
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5)关联词语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与分句间的意义是否一致。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2分) ()
A、高分一号02、03、04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首个我国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业务星座正式投入使用。
修改:将“首个”与“我国”调换位置。
B、阅读的根本目的既是长点知识,增加点技能,而且是要明白更多道理,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
修改:将“既”改为“不仅”
C、在俄罗斯世界杯揭幕战上,东道主俄罗斯队成功地调动“奇兵”和战术,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进球盛宴。
修改:将“调动”改为“调派”。
D、卫星数据显示,今年南极臭氧空洞面积单日最大值将出现在9月11日,约为1970万平方千米左右。
修改:将“左右”去掉。
【答案】3.C
【解析】C项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调动”和“战术”搭配不当,应将“调动”改为“运用”。
考点解析】病句辨析搭配不当之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病句辨析搭配不当之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中高考病句辨析搭配不当之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1中高考病句辨析搭配不当之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2中高考病句辨析搭配不当之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3中高考病句辨析搭配不当之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4中高考病句辨析搭配不当之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5中高考病句辨析搭配不当之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6中高考病句辨析搭配不当之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病句辨析题是中高考第三大板块“语言知识运用”的一个重要板块。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手里的句子,即在与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
它是历年来中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
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句子成分的搭配都要符合这一规律,如果某些句子成分搭配不符合这一规律,或者不符合事理,或者不符合语言习惯,强行搭配,就会发生搭配不当的语病。
现代汉语的修饰语主要包括定语,状语、以及介宾结构短语等。
如果句子的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或者不符合语法规律,或者不符合事理,就会造成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毛病。
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果定语和中心语是单个词语的话,根据事理和语言习惯,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定语和中心语是否搭配恰当。
如果中心语有多项时或者修饰语有多项时,或者中心语和修饰语同时是多项并列短语时,要仔细分辨修饰语与中心语是否每一项都搭配恰当,如果有一项搭配不当,整个句子就会产生搭配不当的语病。
介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介词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者代词,常常构成介宾结构,介宾结构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者介宾结构的介词和宾语大都具有固定的搭配习惯,如果介词和宾语的搭配不符合习惯或者规律,或者事理时,就会产生介宾结构搭配不当。
即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问题。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 ()
A、孟子,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
《血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B、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土,唐代诗人。
我们学过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北宋人。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
D、《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答案】4.B
【解析】B.《酬乐天扬州初篷席上见赠》的作者是刘禹锡。
【考点解析】“刘白”和《酬乐天扬州初篷席上见赠》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酬乐天扬州初篷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5、选出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这首诗炼字讲究,意境深远,历来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体
裁是古体诗。
B、全诗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前两联是远望所见,写出泰山的
整体形象。
C、诗的第三联运用夸张和想象写景,透过“曾云”和“人”,读者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和幽
深。
D、诗的最后两句化用孔子名言,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表现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
抱负。
【答案】5.B
【解析】首联写的是远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的整体形象;颔联写的是近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形象。
所以B项赏析有误。
【考点解析】《望岳》的四联内容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
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
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 ( )
A、范爱农因为想看光复的绍兴,便从日本回到故乡。
但受到排挤迫害,生活潦倒,无奈又躲到乡下,教几个小学生糊口。
B、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
有一次在送走一位女客人之后,因杨太太的无理,忍无可忍的祥子愤怒地辞掉了这份工作。
C、格列佛离开慧国后来到新荷兰,却被当地土著入射伤,之后又被葡萄牙水手捉住,船长把他带回葡萄牙热情款待。
D.林神自上梁山就得不到重用,并且受到王伦的压制排挤。
晁盖想上山投靠,王伦百般推辞。
林神抓住机会,杀掉王伦,推晁盖为主。
【答案】6.A
【解析】范爱农是因为交不起学费オ回到绍兴的,所以A项说法有误。
【考点解析】《范爱农》简介
《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文章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
“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
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待到辛亥革命发生,“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
然面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这就写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封建反动势力篡夺的事实。
但他们到底有了共同任教的机会,爱农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正写出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因革命胜利而喜悦。
但那“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的王金发的情状,正反映出革命的不彻底性。
之后鲁迅去南京后又移到北京,爱农失去了鲁迅的帮助,学监也被代表封建复辟势力的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这之后,他“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处漂浮”,在对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大风雨时终至溺水而死。
文章在留日学生的反清运动和辛亥革命后绍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描写了范爱农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前不久,四川航空公司一架由重庆飞往拉萨的飞机,因机械故障在成都紧急迫降,化险为
夷。
机长刘传健成为英雄。
事后,他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飞过上百次该航线,对当时发生故障的飞机状况较有把握。
他的妻子也说:“他每次飞行,对每个动作,回家后都不断总结反思…”这次成功追降,从机长刘传健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4分)
【答案】7.示例:我认为学习也应该是这样,要注重平日的积累,刻苦钻研,一丝不苟。
它们就像一把利剑,会斩断我们前进路上的荆棘。
【解析】能国绕“认真、钻研、冷静、果断、严谨”等内容,怡当运用修辞,内容、字数符合要求,语言通顺即可。
【考点解析】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
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飞机于2018年5月14日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
备降期间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员在下降过程中受轻伤。
2018年6月8日下午3点,四川省、中国民用航空局成功处置川航3U8633航班险情表彰大会在成都召开。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中国民用航空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川航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
事件经过: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
瞬间失压一度将副驾驶吸出机外,所幸他系了安全带,在驾驶舱失压,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应该为零下40度左右)、仪器多数失灵的情况下,机长刘传健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2018年5月14日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古诗文默写。
(14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速。
(《诗经·关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