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随机点拨因文入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仅仅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随机点拨,因文入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仅仅枯燥地讲解课文的内容,而是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点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提高学生品读语言,因文悟理的能力,并进行品行等方面的教育。

本人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随机点拨,因文入理”的方法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举个日常教学中的例子来作个肤浅的说明。

本人执教郑振铎《猫》的片段:
师:文章出现了几只猫?重点写了几只呢?
生:全文写了四只猫,重点写了三只。

师:为什么那三只要重点写呢,他们和那略写的猫有何不同?
生:那三只猫是作者自己养的!
师:请大家再快速读一遍课文,看看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结局有何不同?
生甲:第一只猫是隔壁要来的,第二只是舅舅家抱来的,第三只是张婶捡来的;
生乙:第一只猫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很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毛,更可爱;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掉了几块,更难看了;
生丙:第一只猫活泼;第二只猫更活泼,有趣,会捉鼠;第三只猫天性忧郁,懒,不会捉鼠;
生丁:第一只猫家人喜欢;第二只更喜欢;第三只觉得若有若无,不大喜欢;生戊:第一只猫死亡;第二只猫丢失;第三只猫受冤死亡。

师:我们总结了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地位及结局,从中可以受到什么启示呢?
(1)先看来历,三只猫的来历那只来的最容易,哪只来的最难呢?
生:第三只最容易,捡来的;第二只最难,跑舅舅家里抱来的。

师:那么他们谁更受待见,谁更不受欢迎呢?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第二只最受欢迎,第三只最不受欢迎,来的难的更受欢迎。

师:是啊,这就是人类的一个通病,来的太容易了的,往往不知道珍惜,等到懂得珍惜了,往往就迟了。

《增广贤文》里说:“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当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像现在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无私无求,我们很多人却不懂得珍惜,将之看做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将之看作是枷锁,觉得烦,你们说这样的心态对吗?
生:(齐)不对,要懂得珍惜。

(2)再来看外形和性情,三只猫的外形和性情分别与它们的待遇有何关系呢?
生:第一只漂亮,活泼,受欢迎;第二只更漂亮,更活泼,还会捉鼠,最受欢迎;第三只不好看,不活泼,懒,最不受待见。

师:总结的相当好,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生:外形好的,性情好的,更受欢迎。

师:是啊,外形、性情甚至能影响命运,所以我们要正衣冠,更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情。

“正衣冠”不是说要买名牌,而是要大方,得体,端正。

试想,如果自己头染成黄毛,鼻子上套上狗环,手臂上刺着刺青,打扮的想流氓,怎么能怪别人当我们是流氓呢?(学生齐笑)性情的影响就更是显而易见了,如果有人一天到晚摆着一张扑克脸,看着我们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我们能对他保持微笑吗?(生:不能)呵呵,是啊,以己度人,将心比心。

如果想人尊重我们,我们也得先尊重他们才好!
生:是!
(3)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结局,三只猫结局都甚为悲惨,却又各有不同,第一只病死了,算是正常死亡,第二只猫丢失了,是被人抱走的,不知道是不是自愿跳槽,反正是给挖墙角了,(生大笑)这个说明了什么呢?(生:它招人喜欢)呵呵,是啊,它是你们的榜样!(生又大笑)第三只猫却是真正的悲惨了,它是蒙冤死的。

同学们,为什么它会受冤呢?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1:它本来就不受欢迎,别人自然怀疑它。

生2:它老对鸟笼凝望着,惹人怀疑。

生3:第21段“我”通过看现场,推断杀鸟的凶手与鸟体型相差不大,肯定是猫。

师:同学们概括的很好,那这个悲剧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生1:不受欢迎的人往往容易受怀疑,成为替罪羊。

生2:我们不要随便怀疑别人。

师:很好!我们看看这个悲剧里面,谁是“元凶”呢?
生:“我”!
师:不错,“我”断定猫是凶手,是不是我亲眼所见,有没有确切证据?
生:不是!没有!
师:是啊,事不目见,岂可臆断。

没有亲眼看到的,还是不能妄下断言啊!
师:那么受害者,那只猫有没有过错呢?
生:有啊,它不该对着鸟笼凝望!
师:是啊。

古人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你对着鸟儿流口水,鸟儿正好进了别人嘴,怎么能怨人怀疑你呢?(学生大笑)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生:不要有引人误会的举动,是非之地不久留!
师:很好!归纳的很到位!
总结:这堂课,我抓住了契机对学生进行点拨,不仅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内容,更让学生从文章里面领悟到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对他们来说,往往比单纯学一篇文章,考一个高分要有益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