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和推广金融扶贫“盐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和推广金融扶
贫“盐池模式”工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扶贫救灾救济
【发文字号】宁政办发[2016]66号
【发布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6.04.22
【实施日期】2016.04.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和推广金融扶贫“盐池模式”工作方案的
通知
(宁政办发〔2016〕66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提升和推广金融扶贫“盐池模式”工作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4月22日
提升和推广金融扶贫“盐池模式”工作方案
近年来,盐池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使命和头号民生工程,围绕群众脱贫致富,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小额信贷、自治区“金扶工程”,创新开展了“信用+产业+金融”(信用建设+产业基础+金融支撑)“三位一体”的金融扶贫“盐池模式”。

2015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在盐池县召开全国金融扶贫现场会,推广盐池经验,2016年1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金融扶贫“盐池模式”给予督查表扬。

为促进更多的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自治区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金融扶贫“盐池模式”。

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巩固提高,打造金融扶贫“盐池模式”升级版
(一)金融扶贫“盐池模式”的基本内涵。

盐池县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扶贫史。

盐池县是革命老区,从“三西”建设到“八七”攻坚,再到“千村”扶贫,近30年来,盐池县坚持不懈抓扶贫,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75%下降到2015年的28%,累计6.1万余人摆脱贫困,为全国减贫事业贡献了“盐池经验”。

国务院扶贫办将盐池精准金融扶贫经验称为“盐池模式”,与湖南麻阳并称“南有麻阳,北有盐池”,盐池模式是麻阳模式的升级版,这是对盐池金融扶贫工作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同时也承载着希望和期许。

深入研究金融扶贫的“盐池模式”,其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是“信用建设+产业基础+金融支撑”,简言之,就是“信用+产业+金融”。

即:做好金融扶贫工作,信用建设是前提、培育产业是基础、金融支撑是保障。

信用建设是前提,没有信用,贷款问题解决不了,银行放大倍数贷款也就更没有基础;培育产业是基础、是根本,没有产业,老百姓脱贫不了,致富奔小康也就无从谈起;金融支撑是血液、是推力,没有金融,融资问题解决不了,产业发展中所需的资金投入也就更无保障。

从盐池县金融扶贫的具体实践来看,盐池县坚持理念、方法、模式和机制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一是在扶贫理念上,充分看到贫困群体中蕴藏的创造能力,通过政府搭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贫困群众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在推进方法上,针对贫困人口,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制定扶贫方案,找准增收路子,做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施策。

三是在运作模式上,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政策。

特别是将国家支持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与金融产品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有效嫁接,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作用。

支持“企业+农户”,引导龙头企业、贫困户、银行建立紧密“银联体”。

金融扶贫杠杆,撬动滩羊业带来农民脱贫、产业发展、银行获利多赢效果。

四是在保障机制上,创新“1+2+X”管理机制。

“1”即成立了盐池县金融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2”即充分发挥盐池县互助资金管理中心和村级互助资金互助社的支点作用;“X”即搭建了“政、银、企”联席会议平台,引导县内各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为金融扶贫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创新考核奖惩机制。

盐池县委、人民政府将金融扶贫纳入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对金融扶贫主要指标实行量化考核。

盐池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切实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二)金融扶贫“盐池模式”的主要类型。

1.互助资金。

盐池县将国家支持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与金融产品和富民主导产业“有效嫁接”,自2006年互助资金项目试点以来,实行“2242”的管理运行模式,将利息的20%滚入本金、20%作为公益金、40%作为运行成本、20%作为风险准备金,在资金监督、借款的发放和回收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制度体系。

互助资金培养了贫困户的信用意识,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2.千村信贷。

由于互助资金贷款额度小,难以满足农户发展需要。

2012年,自治区“千村信贷”金融创新扶贫工程启动后,盐池县抓住时机,充分利用互助资金这个“酵母”为支点,与盐池县信用社合作,由互助社推荐,县信用社优先办贷,给予互助社借
款金额1倍―10倍的贷款,最高一户可贷款10万元,并根据额度给予不同档次的优惠,财政同时给予贴息。

3.资金捆绑。

“双到”资金是自治区到户扶持资金,每户2000元直接发放到户,对产业扶持作用有限。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改变过去“双到”资金直接发给贫困户的做法,将其注入互助社,互助社为贫困户给予1万元的借款。

资金仍不够用的,信用社再按1︰10的比例放贷,并享受利率优惠。

真正把扶贫资金转化为贫困户的发展资金,将“睡着等救济吃”的观念转变为“依靠双手干着吃”。

4.企业参与。

以滩羊产业为纽带,鼓励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引导银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

由龙头企业向银行提供担保,银行为农户发放贷款,农户为企业养殖纯正的盐池滩羊,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将产品推向市场。

5.评级授信。

依托国务院扶贫办推出的扶贫小额信贷,认真实施自治区“金扶工程”,在互助资金培育的信用基础上,与金融机构合作,为贫困户量身打造了“631”评级授信“富农卡”信贷产品,即将原来信贷评级授信中的诚信度占比由10%提高到60%,将资产状况由60%调整为30%,将基本情况由30%调整为10%。

评级授信分A级可贷5万元―10万元、B级2万元―5万元、C级2万元以下,2年―3年评定一次,随用随取,不用不产生利息。

6.惠民小贷。

对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以村为单位,与宁夏东方惠民小额信贷公司合作,将互助资金作为担保基金,放大10倍的贷款批发给互助社,由互助社向群众发放贷款。

从扶贫项目起家的宁夏惠民小额贷款公司经过不到6年的发展,这家注册资金1300万元的公司,现在的资产总额是2.3亿元,贷款余额接近1.9亿元,客户量近1万人。

其营业范围由盐池县走向了红寺堡区和原州区、隆德县等六盘山贫困片区。

7.融资担保。

成立盐池融盐扶贫信用担保公司,盐池县财政拿出1亿元,引导社会融
资入股5亿元,形成6亿元的担保基金,可撬动银行60亿元信贷资金,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池”,定向精准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8.保险保障。

采取保费由中央、地方财政补贴,农民自付10%―20%左右的办法,有效扩大产业保险覆盖面。

推进大病保险覆盖全县15万城乡居民,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