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项目申请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 XXXXXXXXXX 项目申请报告
XXXXXXXXXXXXX 二0一二年三月
院长:总工程师:
副院长: 项目负责人:
审核: 校对: 编制:
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5)
1.1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5)
1.2 项目概况 (6)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44)
2.1 发展规划分析 (44)
2.2 产业政策分析 (46)
2.3 行业准入分析 (46)
xx章资源利用及能源消耗分析 (48)
3.1资源利用分析 (48)
3.2 能源消耗分析 (48)
3.2 资源节约措施 (48)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50)
4.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50)
4.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51)
4.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52)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56)
5.1 项目选址 (56)
5.2 用地方案 (56)
5.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57)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58)
6.1 执行标准 (58)
6.2 环境和生态现状 (59)
6.3 环境影响分析 (60)
6.4 环境保护措施 (61)
6.5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64)
6.6 特殊环境影响 (64)
第七章招标方案 (65)
7.1招标编制依据 (65)
7.2招标范围 (65)
7.3招标方式 (65)
第八章经济及社会影响分析 (67)
8.1 经济效益分析 (67)
8.2 行业影响分析 (70)
8.3 社会效益影响分析 (70)
附表:项目投资估算表
附图: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xxxxxxxxxx医院始建于1958年,现在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省级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先后荣获xxxx省卫生系统“百佳医院”、“xxxx省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诚信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连续16年被评为xxxx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361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称151人;副高级技术职称223人;中级职称526人;初级职称28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9人,省管优秀专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3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

该院开放床位1726张,设有58个医疗科室、13个医技科室及7个其它业务科室,骨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省级重点学科,骨科、内分泌科、肾内科、感染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CT室和放射科)、康复科为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眼科为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为xxxx省重点中医专科。

设有xxxx省骨科研究所、xxxx 省肾脏病研究中心、xxxx省大肠肛门研究中心等11个科研机构和美国德克萨斯州脊柱研究所中国xxxx临床研究基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93项,发表SCI论文85篇。

该院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5.7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52亿元。

年门诊量44.1万人次,年出院病人4.7万余人次,年手术2.9
万余例。

该院医疗设备总值3.07亿元,价值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395多台件。

拥有2台1.5T核磁共振、四肢关节成像系统(小核磁),64层多螺旋CT、2台16层多螺旋CT、双螺旋CT、单螺旋CT,ECT,全数字化瓦里安医用加速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及11套直接数字化成像系统(DR)和准分子屈光矫正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

医院现有3个院区,其中本部位于自强路139号,占地面积68979平方米,东院位于东高新区湘江道68号,占地面积21466平方米,西院位于友谊北大街102号,占地木胶合9530平方米。

现有医用建筑面积123565平方米,其中门诊楼7444平方米(含门诊1、2号楼);骨科病房楼32962平方米,就病房楼33057平方米,创急病房楼21888平方米,三号病房楼5331平方米,四号病房楼3862平方米,东院医疗用房13621平方米,西院医疗用房5400平方米。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全国医疗制度的改革步伐加速进行,医院现门诊、医技用房仍是70年代的旧建筑,已属危房。

门诊、医技用房陈旧狭小的状况更显突出,停车难,车辆拥堵现象十分严重,曾多次引起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缓解医院门诊用房紧张,停车难及交通拥堵现状,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医院拟扩建门诊医技行政楼。

1.2 项目概况
1.2.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项目法人
项目名称:xxxxxxxxxx医院门诊医技楼
承办单位:xxxxxxxxxx医院
建设地点:xxxxxxxxxx医院内
项目负责人:
1.2.1 项目编制依据
(1)卫生部《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
(2)《xxxx市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x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xxxx省十二五规划》;
(5)xxxxxxxxxx医院与我院签订的合同。

1.2.2 项目区域概况
1.2.2.1 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xxxx省xxxx市。

xxxx地处xxxx省中南部,冀中南经济区,距首都北京283公里。

位于北纬37°27′~38°47′,东经113°30′~115°20′之间,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为界。

南北最长处约148.018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75.383公里,周边界长760公里。

常住人口1016.3788万人,其中市区面积455.8平方公里,人口286.2万人(2010年)。

(1)地形地貌
xxxx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

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包括井陉县、矿区全部及平山县、赞皇县、行唐县、灵寿县、鹿泉市、元氏县等六县(市)的山区部分,面积约占全
市总面积的50%。

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包括新乐、无极、深泽、辛集、晋州、藁城、高邑、赵县、栾城、正定、xxxx市区、郊区的全部及平山、赞皇、行唐、灵寿、鹿泉、元氏六县(市)的平原部分。

西部平山到xxxx市区坡度为1/1400-1/1200,xxxx 到东部辛集坡度为1/1200-1/1400。

辖区内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间的接壤地带,地势东低西高差距大,地貌复杂。

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山峦重叠,地势高耸,京广铁路以东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地貌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

地处平山的最高山峰驼梁海拔2281米,为xxxx省境内的第五峰,是xxxx的制高点。

东部原,按其成因属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其中辛集市北庞村海拔28米,为辖区内的最低点。

(以下数据由市规划局提供)市区二环路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西北角81.5米,东南角64.3米。

(3)气候
xxxx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

夏季经常达到34度。

春季长约55天,夏季长约105天,秋季长约60天,冬季长约145天。

春季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常有5、6级偏北风或偏南风,4月份气温回升快;夏季,受海洋温湿气流影响,6、7、8
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3%-70%;秋季,受蒙古高压影响,晴朗少雨,温度适中,气候宜人,深秋多东北风,有寒潮天气发生;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天气晴朗少云,降水少。

(4)水文
xxxx市辖区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

主要行洪河道6条,其中北部的沙河、磁河木刀沟属大清河系;中南部的滹沱河、洨河、金河、槐河、羜河属子牙河系。

总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

(5)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全市已探明的矿藏有50多种,矿产地和矿点明储量的有1 7种,矿产地58处。

优质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白云母等20余种。

铁、锰、铬、钒、钛、铜、铅、锌等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各县(市)、区。

地热资源已发现1 8处,热水总流量1。

3 9万立方米/日,其中平山县温塘地下热水属天然露头,水温68℃,水质好,富含医疗价值较高的氡元素。

1.2.2.2 社会经济概况
2011年xxxx市整体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408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
业完成增加值414.9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31.85亿元,增长13.6%;xx产业完成增加值1635.79亿元,增长1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46.3亿元,同比增长1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06.6亿元,同比增长2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27.0亿元,同比增长2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63.0亿元,同比增长18.0%。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0808万美元,同比增长27.1%,超额完成全年8亿美元的目标任务。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4元,同比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7822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120元)702元,同比增长18.9%。

1.2.2.3 人口概况
根据《xxxx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1016.3788万人。

其中: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087913人,占50.06%;女性人口为5075875人,占49.94%。

1.2.2.4 交通概况
公路交通京石、石太、石黄、石安高速公路和107、207、307、308国道以及2条省道、42条县道在市域纵横交错,公路通车总里程6379公里。

铁路运输xxxx是全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其中京广线是连接中外交流的大动脉,石太线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

xxxx火车站是全国特等站之一,也是全国三大货车编组站之一,主要担负着京广、石德、石太三条干线的旅客输送、货物到发中转任务及列车编解、运行组织工作,日均发
送旅客列车108列,日均输送旅客5万多人,日均到发货物列车230多列,办理货车11500辆。

空中航线xxxx民航机场可起降各种大中型客机,现已开通44条国内、国际航线,通达上海、深圳、大连、香港等国内32个大中城市以及莫斯科、阿拉木图等国外城市和地区,引进国航、东航、南航等12家航空公司加盟xxxx机场的航线运营。

1.2.2.5 医疗卫生事业概况
医疗卫生事业平稳发展。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44个,其中,医院17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0个,乡镇卫生院222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5个,卫生监督机构25个,妇幼保健机构24个。

开放床位3703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335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119人,注册护士13403人。

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79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医生数和护士数分别是4.42人、2.05人、1.38人。

另设有村卫生室5115个,乡村医生8470人。

1.2.3 项目建设背景
根据《xxxx市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从xxx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由中等收入地区整体跨入高收入地区,规划建设功能新区,为卫生事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领域推进,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将逐步得到有效解决,为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制度基础。

而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因素、疾病谱的改变以及新的健康危险因素对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综合分析形势,“十二五”期间,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将处于大有作为的机遇期、不进则退的竞争期和加速转型的提升期。

在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必须准确把握形势,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大胆改革,奋力赶超,努力实现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跃发展。

xxxxxxxxxx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全国医疗制度的改革步伐加速进行,医院现门诊、医技用房仍是70年代的旧建筑,已属危房。

门诊、医技用房陈旧狭小的状况更显突出,停车难,车辆拥堵现象十分严重,曾多次引起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缓解医院门诊用房紧张,停车难及交通拥堵现状,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医院拟扩建门诊医技行政楼。

可见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同时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同意xxxxxxxxxx医院增加职业地点和编制床位的批复,xxxxxxxxxx医院编制床位1956张(冀卫医[2010]77号文批复),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规定,医院医疗用房面积应约为19万平方米,而目前实用医疗用房面积;院本部104544平方米,东院医疗用房面积13621平方米,西院医疗用房面积5400平方米,总计为123565平方米。

同时医院拟拆除1、2、3、4号老旧楼面积约16637平方米,据此测算医院业务用房缺口为83072平方米。

可见不管是从使医院更好的服务社会考虑,从响应国家及政府政策考虑,还是医院自身发展考虑,本项目的建设都是势在必行的。

1.2.3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29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

本项目主要包含一个建筑物,该建筑物为地下3层,地上13层,地下3层主要功能为车库,地上13层主要功能为门诊、急诊、医技及行政管理。

1.2.5工程技术方案
1.2.5.1总图
1.2.5.1.1设计原则
(1)尊重城市发展原则,按照市规划局的统一规划要求进行设计,使建筑融于城市,同时又为城市增辉。

(2)考虑到四邻之间的相互影响,合理布局,统一安排,在保持自身风格的同时,也与周边建筑达成符合采光、消防等要求的关系。

(3)作为新世纪的医疗建筑工程,注重建筑功能的时效性,满足现代化就诊与治疗的要求;同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意识,在塑造建筑空间的同时,也利用空间来塑造人。

1.2.5.1.2场址概况
本项目位于xxxxxxxxxx医院院址内南侧靠近自强路,场址原为xxxxxxxxxx医院3、4号楼及教学楼,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12957平方米。

1.2.5.1.3总图布置
本项目场地靠近自强路,在自强路侧设置有3个出入口,其中左右两侧出入口为医院原有出入口,中间出入口为新设出入口;在维明南大街侧设置有1个出入口,该出入口为原有原有出入口。

自强路左
侧出入口为主要为医务人员出入口及急诊出入口,自强路右侧出入口及维明南大街出入口主要为病患车流出入口,自强路中间出入口主要为病患人流出入口。

由于医院先停车位极为紧张,本项目考虑了较多停车位,在场地右侧设置有地面停车场,拥有停车位137个,地面停车场下设置有地下车库,拥有停车位470个,同时在门诊医技楼地下1-3层设置为地下车库,拥有停车位557个。

出入口处各设置有地下车库入口。

1.2.5.1.4竖向设计
场地用地平坦,为平坡场地,场地道路纵坡为1.5%,横坡为1%,广场兼停车场坡度为0.5%。

场地排水方式采用城市暗管排水,雨水由场地汇流到道路雨水口内,由暗管排至厂外市政雨水管网。

1.2.5.1.5交通组织及道路运输
围绕场地主要医疗功能区,场地内设环形道路,并与建筑出入口联系,交通通畅,并满足紧急情况下抢救疏散的需要,就医者可方便到达医院内其他各功能建筑。

医院内其他辅助功能区也可通过环路与之形成便捷的联系,就医、污物、供应等交通流线联系方便且互不交叉。

道路采用城市型断面形式,场地内道路宽度及转弯半径均满足消防及建筑功能联系的要求。

1.2.5.1.6 绿化设计
为了给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一个优美的医疗环境,在门诊医技楼前设置有绿化休闲广场,建筑物及停车场周围也充分绿化,同时门诊医技楼群房屋顶设置有屋顶绿化,为医疗和医护人员提供休闲优美的户外空间。

1.2.5.1.7 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表
1.2.5.2建筑
1.2.5.2.1 设计依据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卫生部)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卫生部)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修订)《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
《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号
1.2.5.2.2 建筑设计
(1)设计原则
医院建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

建筑空间组织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空间,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就医场所。

(2)单体建筑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建筑设计主要是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同时本着合理适用、经济节约、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力求建筑与规划相结合、建筑与地形相结合、建筑与景观相结合。

本项目主要建设1栋门诊医技楼,由门诊、医技、办公三大部分
组成,门诊医技楼总建筑面积约8万㎡,地上13F,建筑面积约5万㎡,地下3F,建筑面积约3万㎡。

1-3层为裙房,主要为门诊、急诊各科室楼;4-13为主楼,其中4-11层为各科室楼,12-13层为行政管理办公室及会议、报告厅;地下层为停车场,其中地下一层布置有放射性科室及设备用房;门诊医技楼在3、4F利用玻璃连廊与现骨科病房楼相互连接。

本建筑地下1-3层层高3.9米,1-2层层高5米,3-11层层高4.2米,12-13层层高3.6米。

地下部分功能介绍:
地下一层东北侧为放射科设置有X光室、mri磁共振成像室、CT室、血管造影室、伽马刀室、直线加速器室、碎石中心、后装室及其他检验分析室、实验室等;南侧设有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室、弱电机房、监控、消防控制室、给水中水、消防泵房、暖通机房等。

地下室一层其他区域为停车场可停放车辆145辆,地下室二层及三层均为停车场共可停放车辆412辆,整个地下部分可提放停放车辆557辆。

地上部分功能介绍:
一层在西侧设置为急诊部分,设有外科、骨科、内科、儿科、妇科诊室,急诊手术室,急诊医技用房(B超、CT、心电图等),化验检查室,急诊收费室、急诊药房等。

东侧为门诊部分,设有挂号收费大厅、输液大厅、中西医药房、取药大厅。

北侧设计有高压氧舱。

门诊与急诊可相互连通。

二-十一层门诊楼部分主要布置有以下科室:骨伤科、手外科、关节科、骨儿科、儿科、脊柱科、足病科、足外科、妇科、产科、康
复科、整形科、心外科、胸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疼痛门诊、内分泌一二科、心内一二科、肾内科、肛肠科、肿瘤科、消化科、呼吸科、呼吸睡眠科、神经内科、神经肌肉科、口腔内外科、口腔修复正畸科、耳鼻喉科、眼科、眼外伤科、免疫风湿科、血液科、老年病科、中医科、营养膳食科、感染科、按摩中心、针灸中心等。

门诊医技部分布置,功能检查、检验科、病理科、实验中心等。

每层楼都设置有护士站,每个科室外设置有一次侯诊区及二层侯诊区。

门诊医技楼在3、4F利用玻璃连廊与骨科病房楼相互连接。

十二-十三层主要布置为办公用房,在十三层设有多功能报告厅。

每层科室设置情况详见下表:
门诊医技楼分层设置表
1.2.5.3 结构
1.2.5.3.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8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2.5.3.2 设计参数
(1)本建筑物为乙类建筑。

(2)本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3)本建筑物按五级人防设计。

(4)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建筑物抗震等级:二级。

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本门诊医技楼为重点设防类(乙类),基本地震作用按7度计算,抗震构造措施按提高一度8度设计。

(5)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门诊楼、医技体检楼:二级框架;
(6)使用荷载标准值:荷载均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
各专业所提资料取用。

(7)砼强度等级:
基础采用C40砼,基础梁采用C40砼, 基础垫层采用C15素砼,梁、板、柱采用C40砼。

(8)钢材:梁柱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楼板内钢筋采用HPB235级、HRB335级钢筋。

1.2.5.3.3 气象条件:
(1)基本风压:0.35KN/m2
(2)基本雪压:0.30KN/m2
(3)本场区土壤的标准冻结深度:0.6m
1.2.5.3.4 结构方案
门诊医技楼为地上13层、地下3层高层建筑,1、2层层高为5米,3至11层为4.2米,12-13层层高3.6米,总高度为55米,主体结构采用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基础结合地下室底板拟采用筏形基础。

具体基础形式待完成详细地质勘察报告后确定。

1.2.5.4.5结构设计采用主要建筑材料
混凝土:基础垫层C15;基础C30;墙、柱:C40~C30;梁、板C30。

地下防水砼抗渗等级:0.6 MPa。

钢筋:HP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热轧钢筋。

框架填充墙:MU2.5加气砼砌块,Mb5混合砂浆砌筑。

钢材及型钢:Q235B级钢。

以上建筑材料均为建筑市场上常用建材,取材方便,价格透明,有利于施工时材料采购及造价控制。

1.2.5.3.6结构专业经济性设计措施
通过合理布置结构构件及变形缝、后浇带,合理确定墙、柱等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及砼等级,精细设计、方案优化,使结构单元平面、竖向布置规则、对称,体系受力合理,传力明确,即可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又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性。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优先采用HRB400级高强度钢筋,即有利于提高结构抗震延性,又可减少钢筋用量,降低成本,节约造价。

优先采用轻质内隔墙,尽量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地震作用,减少地基附加荷载,降低造价。

1.2.5.4 给水排水
1.2.5.4.1 国家现行的规范及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2005;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2006;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 07:2004)
1.2.5.4.2 设计范围
本项目主要为xxxxxxxxxx医院门诊医技楼建设项目的室内、外的给水、排水工程及消防工程的设计。

1.2.5.4.3 给水设计
(1)用水标准:
生活用水量标准:
门诊、体检:15升/人·天, 使用时数12小时,小时变化系数1.2;
医务人员:200升/人·天, 使用时数8小时,小时变化系数2.0;
办公管理人员:50升/人·天, 使用时数8小时,小时变化系数1.2;
后勤服务人员:35升/人·天, 使用时数8小时,小时变化系数2.0;
生产及其它用水量标准:
空调冷却循环水补水:按循环水量的2%计;
绿化用水量标准:2.0升/平方米·次, 每日一次;
浇洒道路及场地用水量标准:2.0升/平方米·次, 每日一次;
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按用水量的12%计。

消防用水量标准:
室外消防用水量20升/秒;室内消火栓用水量30升/秒;自动喷水用水量30升/秒;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按一次考虑,火灾延续时间:消火栓给水系统按2小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1小时。

(2)用水量:
建筑物用水量总表
最大一次火灾消防用水量为468立方米,其中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44立方米;室内消防用水量为216立方米;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为108立方米。

(3)给水系统
1)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水源为城市自来水,设计从不同方向的两路市政给水管道上分别引入一条DN150mm进水管,引入管的供水压力约为0.30~0.35MPa,引入管上设置倒流防止器。

2)室外采用生活和消防分开的供水系统。

室外消防给水管网成环状布置。

室外消防为低压制,室外消火栓为地下式(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米)。

室外设地下式洒水栓,供绿化及浇洒道路。

室外给水管网成环状布置,建筑物用水分别从本环状管网上就近接入供给,并加设计量水表。

3)本工程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为二个区:地下三层~地上五层为低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上行下给;地上六层~十三层为高区,由设于地下室的水泵房内的高区生活管网叠压供水装置加压供给,上行下给。

水泵房内同时设紫外线净水仪一台,对生活管网叠压供水装置出水进行消毒杀菌。

其中手术部设置双路供水。

卫生器具选用节水型及优质配件,水嘴选用陶瓷片密封水嘴、铜质截止阀,减少滴漏、保证水质。

卫生洁具开关均选用感应式、脚踏式、肘式等非手动开关。

4)室外埋地给水管:室外埋地给水管:采用PE-X给水管,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