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
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 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共72 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2 分,共 4 小题,每题 3 分)
阅读下边的文章,达成1—4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
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行,去 ; 学剑,又不行。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愿竟学。


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
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医生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
部勒来宾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
代之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语,族矣! ”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华过
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
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出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
“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
曰:“请召籍,使授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 ! ”于是
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搅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
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令人收下县,得精
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好汉为校尉、侯、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
丧,使公主某事,不可以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
下县。

【注】栎阳逮:因案件牵涉被栎阳县捕去。

1. 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
一项( ) (3分)
A. 略知其意,又不愿竟学略:大概

B. 以故,事得已故:缘由

C. 阴以兵法部勒来宾及子弟阴:暗中

D. 吾欲出兵,使公及桓楚将.将:将军
2. 以下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封于项擅长臣
..
B. 梁以此奇籍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
C. 独籍知之耳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D.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 以下语句所有表现项羽有弘愿、有勇力的一组是( ) (3分)
①学书不行,去; 学剑,又不行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华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 ②③④⑤
4.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剖析和归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
一项( )(3分)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功亏一篑。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居然敢说未来能够代替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志向非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平常。

C.项籍年青时固然对念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高出常人,周
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刻率领项梁举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投降了地方。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0 分,共 8 小题)
( 一) 文言文阅读 (24 分)
阅读《鸿门宴》语段节选,达成5—9 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
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致此?”项王改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
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量项王,举所佩
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沉默不该。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
王与沛公饮,军中无认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
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
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
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
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世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可以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
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关闭宫室,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进出与特别也。

劳累而功高这样,未有封侯
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何如?”樊哙曰:
“大行不管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现在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
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
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此后道至吾军,可是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5. 以下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范增数量项王
④秋绝不敢有所近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④⑤⑧
6. 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B、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壮士!能复饮乎?
....
7. 以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①沛公军霸上。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量.项王。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①②⑤/③④/⑥⑦B.①③④/②⑤⑦/⑥
C.②⑥⑦/③④⑤/①D.③⑥/⑤⑦/①②④
8. 以下特别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因击沛公于坐③群臣侍殿上者④何厌之有⑤父亲母亲宗族皆为戮没⑥若亡郑而有利于君⑦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
⑧大王来何操⑨具告以事⑩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②⑤/④⑥⑩/③⑦/ ⑧⑨B.①⑤⑩/②⑥⑨/③⑦/ ④⑧C.②⑥⑦/③⑨⑤/①⑩ / ④⑧D.③⑥⑧/⑤⑦/⑨②④/ ⑩①
9.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2 分,每题 4 分)①太
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现在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③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见课外文言文部分)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8 分 )
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10--11 题。

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葬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0. 这首词的前四句描绘了如何的送别场景?联合词句剖析。

( 4 分)
11. 如何理解“怪人催去早”?请联合全词剖析。

( 4 分)
( 三) 名篇名句默写 (8 分 )
12、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8分)
( 1)古诗词里有好多诗句读起来既交口称赞,又给人以激励。

如李白《行路难》中“,表达出固然愁闷但不
失掉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发挥志向;
杜甫《望岳》中“,”传达出作者登攀绝顶,俯视全部
的壮心随和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对世事的
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豪迈的胸襟。

(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中,荆轲悲壮的歌词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16 题。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漂亮的音乐的名字,终究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即是他的生命。

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颠簸中他的童
心便发现了不行言喻的快乐。

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豪。

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
入侵而产生最激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青的贤人正在“仇敌”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
术。

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

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
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

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
这些流动的乐音浇灌着我的童心。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逐渐的变为了我
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

我是它们,它们是我。

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患病危殆
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切近我的枕衾看着我。

长大的时候,每
回逢着思疑与沮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内心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

每回我精神疲备了,
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单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
这书里他描绘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纳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奇特。

他从前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
国三大诗人。

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豪。

但在他个人,更
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

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倾慕他,以后念了他的《艺术论》,
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
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

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

莎氏、贝氏、
托氏,同是他的英豪,但托氏忿忿地斥责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
的人道的艺术——他从前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

对罗兰这个热忱的追求真谛者而言,这就好
似晴日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不由得他的疑虑。

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说他的矛盾的
心理。

他那年22 岁。

几个礼拜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 页纸的长信。

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

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

”下边说他艺
术的看法: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该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

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
人材能够希望在他的一世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

这仍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
彻感人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贤人居然这样诚心地怜悯他,宽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
邦人。

他那时的感奋我们能够约略想象。

所以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相同慈祥真挚的心对待他的后代。

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
少了。

这是一件含奖赏性的事实。

我们从中能够知道凡是一件不牵强的善事就如春季的熏风,
它一路分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开朗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

他还得经尝各种精神的
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酬劳——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

他写了12 部长篇剧本, 3 部最有名的传记, 10 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
仍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快要50 岁那年,这世界刚刚开始吃惊他的异彩。

贝多芬有几句
话,我想能够相同合用到一世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独自过活;可是
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他人更近。

我走近他我内心不惧怕,我一直认识他
的。

我从不焦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烦恼。


A.罗兰在患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思疑与沮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
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示他对音乐的热爱
为其文学创作供给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
想冲击和精神影响,拥有激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赏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达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祥真挚的心来分布
生命的种子,唤醒开朗的世界,更多的年青人所以得益。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相同合用于罗兰,是由于罗兰能够像贝多芬相同,以音乐作品的力量
来排除磨折旁人的烦恼。

14.为何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仇敌”(德国)的音乐艺术?
请联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剖析。

( 4 分)
15.罗曼·罗兰“这个漂亮的音乐的名字” 终究代表些什么?请联合原文作简要归纳。

(4 分)
16.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豪”的影响。

我们从中可获取哪些启
示?请联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研究。

(8 分)
第Ⅱ卷(共 78 分)
四、语言表达与应用(共18 分,共 5 题)
17. 在以下句子的空缺处挨次填入成语,最适合的一组是:( ) (3分)
⑴读者赏识作品清爽的故事,却忽视了储藏的热忱,赏识文字的朴素,却忽视了作品隐伏的
沉痛,本质上近于____________ 。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雄伟的顶峰,不论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后都必定会在山顶上相遇。

⑶多年前,公司首席履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公司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停拓展
的今日,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背道而驰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C.背道而驰同归殊途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18.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为哪
一项( ) (3分)
A.除了驾驶员要有娴熟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自己的情况,也是保证行车安
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当做的,何况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异,我们必定要
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材培育,人们常常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亲密有关的逻
辑思想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这部电影叙述了一个身患大病的工人的女儿发奋图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
很有教育意义。

19. 挨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连接最为适合的一组是:( )(3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成功,充足证了然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中兴的中心力
量。

今日,我们纪念抗日战争成功70周年,就是要,,,,。

①永久铭刻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久铭刻增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久铭刻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久铭刻为抗战成功成立了功绩的国内外中华子女
⑤永久铭刻在抗日战争中勇敢战斗、为国牺牲的烈士
A .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 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
20.以下文学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整理、校正的一部战国期间的史料汇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
体史册。

该书主要记录战国期间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谈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
捭阖、钩心斗角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B.《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含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传记,十表,八书,共五十二
万六千五百字,表达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一部纪传体
断代史。

《史记》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美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左传》是别名《左氏春秋》。

是继《春秋》以后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而又完好的编年体
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讲解《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

D. “阴”和“阳”,在古诗文中表示地理方向,“阳”常指水之北,山之南。

21. 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合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好连接,内容贴切,逻辑严实。

每处不超出14 个字 ( 共 6 分,每空 2 分)
房子自然是建筑,但纪念柱、方尖碑、巨石圈栏等等,也都是建筑。

往常,建筑拥有
①。

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要求,②,如一般的居住建筑、生
产建筑、医疗建筑等;③,如典礼性、宗教性、纪念性建筑;有的则二者
相伯仲,既有适用性,又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如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建筑。

五、作文( 60 分)
22.阅读下边的资料,按要求作文
周国平先生对今世人的精神情况作过这样的描绘:“精神生活的平凡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显
然事实。

在精神领域,不论好运仍是不幸,每一个人独自肩负挽救自己灵魂的责任,这将是
很多代人的命运。

热忱的理想家所能做到的,至多是激励人们自救,而不是充任救世主。

” 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记,即便没有哲学和哲学家,我们也有不满和自救的需要。

请以“精神的自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能够表达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也能够表达感悟
和思虑。

注意: 1.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 许多于 800 字。

4. 不得剽窃,套作。

高一语文考试答案
选择题 1-8 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
1.【答案】 D【分析】将:动词,统率军队。

2. 【答案】 B【分析】两个“以”都是介词,由于。

A 项,第一个“于”,在; 第二个“于”,比。

C 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桓楚在哪处”这件事; 第二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
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

D项。

第一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第二个“乃”是“却、
居然”的意思。

3.【答案】 B【分析】①是写项羽缺乏坚持的精神 ; ④是太守说的话。

4.【答案】 D【分析】 D 项“项籍立刻率领项梁举事”错误,应为项梁率领项籍,也不是立刻
举事。

5.【答案】 A
6.【答案】 D
7.【答案】 B
8.【答案】 B
9. ①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来宾,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他。

(4 分)
②现在他人正是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须告别呢?( 4 分)
③我听闻,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他人,落伍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 4 分)
10.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缠绵婉恻又凄凉寥寂的送别场景( 2 分):友人乘舟远行,词人屹立江
边,春水迷茫,行舟远去,愁云暗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

(2分)
11.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走开;天边愁云片片,风帆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


此时斜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由心中生恨,怪敦促者催着要早早走开,使自己不可以和友
人多聚片晌。

( 2 分)全词没一句言分别,一“怪”已使诗人的分别之情衬着到了极致,反
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郁的不舍和迷恋,足见两人友谊之深。

( 2 分)
12.(8 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答案】 A E( 4 分)
14.(4分)
①罗兰沉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

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

( 2 分)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认识“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

15.( 4 分)
①音乐的天才,优异的文学家。

( 2 分)②真谛的追求者,时代的贤人,理想人品的化身。

( 2分)
16.( 8 分)
①一个人应当转益多师。

罗兰在人生不一样阶段有不一样的“英豪”。

莫扎特与贝多芬确立了罗
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建立了人生的楷模。

②要选
择真实的“英豪”。

罗兰的“英豪”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
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

③在“英豪”的影响下,自己还应不懈地努力。

罗兰
在坚韧不拔并经尝各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渐被世界认识与接受。

(以上 3 点答出 2 点即得 4分)
联系现实略。

(4 分)(本题考生作答只需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选择题 17-20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17.【答案】 B
【分析】背道而驰: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
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目光,弃取不妥,只重表面,不重本质的人;又嘲讽那些不认识事
物本质,因小失大、弃主求次的人。

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
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本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适合。

异曲同工:不一样的曲调演得相同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成效相同好。

同归殊途:经过不一样的
门路,抵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纳不一样的方法而获取相同的结果。

二者都有“用不一样的
方法,获取相同的结果”的意思,但“异曲同工”着重于成效极好,“同归殊途”偏于中性,
而且二者还有一个显然的差别:“异曲同工”针对的是不一样的对象——“异曲”,“同归殊
途”针对的是采纳不一样方法、门路——“殊途”。

很显然,第⑵句中“不论我们在哪一条
路上”指的是“殊途”,而不是“异曲”。

如临深渊:好像处于深渊边沿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慎重。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
上相同,比喻行事极为慎重,存有戒心。

二者合为“临深履薄”一词,意义上并无什么差别,
意即二词都可选。

18. 【答案】 B
【分析】( A、“除了以外,也是的条件之一”杂糅;C、“对却被忽视”构造混
乱; D、工人仍是其女儿“身患大病”表意不明。


19.【答案】 C
【分析】已牺牲的应排在前,所以从A、 C 中选;应先讲国内再讲外国,所以答案选C。

20.【答案】 D
【分析】(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册是《国语》。

B.《史记》是纪传体断代史。

C.《左传》主要记述春秋期间的历史。


21.( 6 分)【分析】①适用性和艺术性双方面的要
求②有的适用性占主导地位
③有的艺术性占主导地位
22.【写作指津】
这是一个对于人与自我的话题,直指人的心灵,切合高考命题的趋向。

写好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读懂资料。

这则资料流露出三方面的意思:一是现在时代存在着精神生活平凡化的
现象;二是每一个人都有独自肩负挽救自己灵魂的责任;三是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记,
精神的缺失要靠自救来达成。

理解了这三层意思,就能够进行立意了。

可从以下几方面构想:
(1)什么是“精神的自救” 。

简单地讲,“精神的自救” ,就是从精神的层面对自己进行思虑、反思、修正和调整,进而增强道德涵养,提高精神境地。

(2)为何要进行“精神的自救” 。

可列举现象,论述今世人精神的缺失。

如缺乏应有的崇
奉和信念,精神颓丧,精神不振,人心烦躁,功利至上,以“自我”为中心。

或缺乏应有的基
本道德。

如瘦肉精、毒奶粉、地沟油、灌水肉、苏丹红、漂白剂等事件屡禁不停。

缺乏
应有的基本文明行为,如乱吐乱扔、损坏环境、破坏公共设备等行为层出不穷。

(3)如何进行“精神的自救” 。

可论述“精神自救”的详细方式和门路。

如多念书,汲取
古人的精神营养。

多思虑,常常自省。

多学习,增补精神给养。

(4)“精神自救”的艰巨性、复杂性。

“精神自救”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以一挥而就,需要不停努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美自我。

(5)只有“精神自救” ,才能成为人品完美的人。

要明确表达自己对“精神自救”的理解,
力争把看法说深说透,但也要注意辩证思虑。

注意论证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课外文言文翻译: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纪二十四岁。

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
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

项氏好几辈人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
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达成,便放弃了 ; 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
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剑术,只好抵抗一个人,不值得
学,要学习能抵抗不计其数人的本事( 即兵法 ) 。

”于是项梁就教授项籍军事知识,项籍特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