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4: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不能忍受别人)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将要掉到井里面)
C.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不用心想)
D.反身
..而诚,乐莫大焉(反省自己)
答案 A
解析应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C.若火之始然
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答案 B
解析A项“要”同“徼”,求取。
C项“然”同“燃”,燃烧。
D项“内”同“纳”,结交。
3.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非所以
..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人之所以
..异于禽兽者几希
答案 C
解析A、B、D三项均作“靠、用来、凭借”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义,人之正路
..也
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者几希
C.恻隐
..之心,人皆有之
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答案 A
解析“正路”在句中指“正确的道路”,今义指“正常的生活道路或途径”。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答案 B
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
医来。
孟仲子(孟子堂兄弟
...,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今病小愈,趋造于朝,吾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
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
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也,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
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朝廷莫如爵,乡党
..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欲有谋焉,
则就之。
其尊德乐道。
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故汤.之于伊尹
..,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
公之于管仲,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
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B.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C.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D.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答案 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兄弟指共祖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互称谓,这是“堂兄弟”本义。
又有人说成狭义。
过去一大家人都住在一起,没有分家之前共用一个堂屋,孙子辈的兄弟为区别称呼,把亲兄弟亲姐妹之外的称为堂兄弟堂姐妹。
后泛指五代之内的兄弟。
B.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
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C.汤即商汤,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D.“伊尹”中的“伊”是姓,名尹。
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
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贤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
他也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
答案 D
解析“伊尹”中的“尹”不是名,而是官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
“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答案 B
解析“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在文中没有言及。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汤之于伊尹,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2)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
参考译文
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说:“我本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
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是否肯)让我见见您吗?”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
不能到朝廷上去。
”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氏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有疾,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
孟仲子应付人说:“昨天有王的召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
今天病好了点,急匆匆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您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氏家去歇宿。
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
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
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
”孟子说:“咳!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
”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
礼的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
’您本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
”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不过,它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难道这话没有道理而曾子随便说说的吗?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
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
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王、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
(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
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
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
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
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首先也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称霸诸侯。
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主)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
汤王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随意召见。
管仲尚且不能随意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
三、语言运用
10.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来的,而孟子也就因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
栏。
解析本题属于主体变化类的重组,它要求变化句子的陈述对象。
原句子的陈述对象为“孟子”,重组后的第一个分句必须是“中国知识分子……呐喊”,其他分句可以灵活安排。
11.阅读下面的材料,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以“三百千千”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启蒙读物的突出优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以俗称“三百千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最为著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据说《三字经》1 248字,《百家姓》472字,《千字文》1 000字,《千家诗》约9 000字,去其重复,当有2 000~3 000字。
如认识了这两三千字,自然平时阅读已不成问题。
“三百千千”并非仅用于识字,而是熔思想道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法姓氏、生活生产等广泛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为一炉,紧扣生活,全面实用。
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三字经》三字一句,隔句有韵;《百家姓》《千字文》四字成句,都有韵脚,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千家诗》更有韵脚平仄,诵读之声朗朗,抑扬有致。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书目将近两千种,“三百千千”以其突出的优点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村塾中使用率最高、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启蒙读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字少而精,利于识字;②内容涵盖广,一“材”多用;③富有音韵美,适宜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