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
如下是有关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
(1)内容的单一性,主题的明确性
白居易的讽喻诗每首只写一件典型的事物,即他自言其《秦中吟》是“一吟悲一事”之意,诗中不涉他事,不出他意。

这样就使诗歌的主旨非常清楚,甚至显得过于直露。

(2)叙事和议论相结合
白居易有意识地加强诗中的议论,这些议论大多片言居要,起到画龙点睛、加强主题的作用,并多置于结尾,“卒章显其志”。

如《红线毯》曰:“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虽直露,但不失显豁。

有些议论更为巧妙,如《买花》在痛惜“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之后,突然插入一段田舍翁的感慨作为议论,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是议论之最上者。

(3)人物与事件刻画描写的典型性、形象性
如《新丰折臂翁》单选一个“头鬓眉须皆似雪”的88岁老翁来写,《上阳白发人》单选一个“去时十六今六十”的老宫女来写,就是意在更典型化。

最成功的例证是《卖炭翁》中的卖炭翁。

为了加强典型性,新乐府诗还善于使用对比、比兴等修辞手法。

如《轻肥》、《歌舞》、《买花》等。

(4)语言的通俗性、流畅性
相传白居易作诗先读给老妇听,懂则定稿,不懂则修改,以至留下老妪能解的佳话。

为此,白居易在新乐府中很少使用典故,更不使用生僻艰深的字,多用口语、俗语如“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上阳白发人》)。

又常
用自叙语,如《新丰折臂翁》几乎全是老人的自白。

但白居易的浅切平易决不是浅陋平庸,它属于“语浅意深”和“思苦言甘”那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