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黄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黄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一下·六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
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
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
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
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荣获②交融③自怨自艾④脱颖而出
B . ①荣获②交互③孤芳自赏④锋芒毕露
C . ①荣膺②交融③孤芳自赏④脱颖而出
D . ①荣膺②交互③自怨自艾④锋芒毕露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B .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C . 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D . 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
要原因。
B . 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C .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 . 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
它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
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地类似原始人。
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响。
群体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
作用于群体的这些刺激因素同样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这些个体也会随之产生反应。
而单独个体的大脑则会向他指示,接受冲动的摆布是不可取的。
所以,单独个体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
群体兴奋的来源不同,他们表现出的冲动行为也不同: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时又极为慷慨和壮烈。
由于这些冲动来势汹汹,因此,不管是个人利益还是性命攸关的利益,都不足以控制他们。
鉴于群体接受的刺激因素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也较为多变,遵循这些刺激因素的个体也会很不稳定。
这就解释了群体为何可以从最血腥的狂热痴迷状态转瞬间转变为极具英雄气概。
正因为如此,群体既可以成为遭人唾弃的刽子手,也可以成为慷慨赴义的勇士。
也只有群体,才能义无反顾地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血洒战场。
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他们难以统治,当公共权力落到他们手里时尤其如此。
此外,群体虽然狂热渴望某种东西,但不会渴望得太久。
他们的思想不能持久,他们的愿望也同样。
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
由于人多势众,他们觉得自己力大无比,所以就更是这样。
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完全不认为会“不可能”或“做不到”;若是孤身一人时,他很清楚自己的言行,绝不可能去焚烧宫殿或是洗劫商店。
即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会立刻遏制住这种蛊惑。
因为,他是有思想的,内心会有负罪感。
但是,群体则不然。
当个体加入群体的瞬间,个体感受到了来自群体的强大力量,他变得不可一世,甚至有了杀人越货的想法,恨不得马上付诸行动,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
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产生一切情感的不变来源,它也总是对群体的特点产生影响。
比如:拉丁民族的群体和英国人的群体就有十分显著的差别。
最近法国历史中的事件为这一点提供了生动的说明。
25年前,仅仅是一份据说某位大使受到侮辱的电报被公之于众,就足以触犯众怒,结果是立刻引起了一场可怕的战争。
几年后,关于谅山战
役(一次无足轻重的战争)兵败的电文再次引起人们的怒火,由此导致政府立刻垮台。
就在同时,英国在远征喀土穆时遭受的一次非常严重的失败,却只在英国引起了轻微的情绪,甚至连国防大臣都未被解职。
(选自勒庞《乌合之众》,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群体中的个体”和“单独个体”之间的区别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群体中的个体”是伟大的,“单独的个体”是渺小的。
B . “群体中的个体”是无意识的,“单独的个体”是有意识的。
C . “群体中的个体”是感性的,“单独的个体”是理性的。
D . “群体中的个体”是主动的,“单独的个体”是被动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群体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原始人也是一样,他们按照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为。
B . 刺激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群体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群体可由最血腥的狂热痴迷瞬间转为具有英雄气概,所以群体难以统治。
C . 群体的强大力量,使得身在其中的个体变得没有思想、没有负罪感,极有可能做出杀人越货等罪大恶极的举动。
D . 同样面对战败,拉丁民族的群体易怒,英国人的群体则较为冷淡,可见群体行为有可能表现得残酷,也有可能表现得怯懦。
(3)概括选文提及的群体的基本特点。
3. (9分)(2019·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56年元旦那场雪
徐剑
1956年新年,并非中国农历的元春之始,天气很冷。
2012年夏,李旭阁①在北戴河海滨回忆起来,记忆难免有误,但他非常确定地对我说,那年元旦,北京城里落了一场大雪。
雪是从1956年元旦凌晨下起来的,飞飞扬扬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人们推门一看,雪拥长街,行人稀落,北京城郭上下一抹白,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张巨大宣纸铺陈其上,而匆匆而过的行人,就像泼墨于宣纸上的一滴墨、一个点,一行雁痕鸿爪。
天上一片雪,地下一世界。
李旭阁说,他记得昨天晚上离开中南海居仁堂时,天还晴得好。
①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黄昏泛起,1955年最后一抹夕阳照在中南海居仁堂红墙黄瓦的林苑里。
时任军委作战部特种兵处技术组参谋的李旭阁少校,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然后,走到窗前,将目光透过古老花格窗的玻璃,投向红墙内外。
一元复始春将至啊。
窗外,如火如荼的公私合营运动,遍及每个角隅,热火朝天的场面浮现于京畿的天空,新中国的青春之姿与萧索的北方冬季相峙。
明天就是元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带着孩子妻子出去走走了。
李旭阁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收拾了东西,正准备穿上呢军大衣离去时,特种兵处处长杨坤上校突然走了进来。
“有要紧之事?”李旭阁问。
“是啊!”杨坤扬了扬手中一张入场券说,“明天下午三点新街口排练场有场很重要的讲座,让你参加。
”
“什么讲座?”
“我也不知道。
”杨坤处长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作战部王尚荣部长点了你的名,据说,听讲座的都是驻京各大单位的上将、大将。
”
“啊!”李旭阁一脸骇然,规格这么高呀。
“作战部就发了两张票,王部长和你一起参加,有困难吗?”
“没有!”李旭阁摇了摇头。
“好!”
②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被中南海冰湖的暮霭融尽。
【A】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
这时,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灯河,一条人间天河。
北京城隅也渐次沉落于宁静之中。
【B】从战争中走来的军人,最喜欢这种安详与静谧。
李旭阁喜欢这样的和平之夜。
多少年了,他蹚着战场的枪炮声、飞机的轰炸声,一路走来,此时的宁静,与他经历过的战斗生活,截然不同。
当然,最挥之不去的炮声,
是解放兰州时马步芳军队的炮弹突然在身边爆炸,如同惊雷,战友横飞玉碎,他的耳朵也骤然失聪,好多个月叽叽乱叫;还有在朝鲜战场上,敌机的炮弹从天而降,掀翻了他与耿素墨新婚的小屋,一对新人埋在了瓦砾之中。
1953年夏天,抗美援朝战争在板门店画下了历史性的句号,李旭阁夫妇穿越刚熄灭的兵燹,回到了国内。
不久,他因为表现出色,被选调到了军委作战部。
家门将近,北京的天空起风了。
李旭阁说,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推门而进的时候,即将临盆的妻子耿素墨正腆着大
肚子,一边照顾大女儿,一边做饭。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前,妻子由65军报社记者转业到煤炭工业部党委办公室,不久后大女儿呱呱落地。
“旭阁,明天元旦放假,你陪我们娘儿俩去拍张照片?”
“明天还真不成。
”李旭阁答道。
“有事?”
“有个讲座!在新街口排练场。
”
“不就是一堂文化补习课?请个假。
”
“岂止是文化补习课!是一个很重要的讲座,作战部就我和部长两个人参加!”
“哦!”妻子脸露讶异之色,哦了一下,便没有再多问。
她是个军人,知道丈夫调到作战部工作后,办公的地方就在中南海居仁堂,很明显,就是放在主席和总理身边工作,此乃中国的心脏。
对此,她深明大义,忙道:“去吧,去吧,家里有我呢。
”
……大雪无声,不知不觉中,落了下来。
丰年好大雪啊!那天早晨,李旭阁推开武衣库小院里西厢房的门,只见一夜瑞雪落下,院子里飘雪成堆,侵至石阶间、窗台上,甚至拥门而伏。
③雪后一片天光,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升了起来。
晨曦初照,古老中国因了一群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竟然老树新枝,犹如这朝阳,重曜东方。
扫完了积雪,不知不觉已经中午了。
李旭阁转身到长廊一侧去开自行车锁,然后,骑着车朝新街口排练场缓缓而去:不是看演出,而是听一场涉密程度极高的学术讲座。
这场讲座的主角是谁,他不知道。
不该问的坚决不问,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这是他必须坚持的一条铁律,但是对于今天这个讲座主讲人是谁,他还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一条扫过雪后的街道,在他眼前不断延伸……
(选自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引子”部分,有删改)
【注】①李旭阁(1927.01—2012.10),1943年参加八路军,曾参加太原、兰州等战役。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他被选调到军委作战部,后官至第二炮兵司令员。
文中写的是他参加钱学森“导弹概述”讲座前的情景。
在后来的讲座上,钱学森说新中国完全有能力制造出自己的火箭,并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军种——火军,也即火箭军最初的称呼。
(1)结合耿素默与李旭阁对话的语言特点,分析耿素默当时的心理。
(2)分析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处句子的作用。
(3)联系全文,指出题目中“那场雪”的深层意蕴。
(4)根据划线的【A】【B】两段文字,试谈报告文学“真实性”“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4. (12分) (2018高一下·乐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语段一: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语段二: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语段二中画线词语“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 . 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 . 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 . 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 . 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2)请简要分析语段一中的划线语句有何表达效果。
(3)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我”“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对此你怎样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二上·长春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柔字子刚。
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
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
宗族叹重之。
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
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
军中机务,柔多预之。
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
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
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
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
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
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
赢粮冒险,经数百里。
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
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
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
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
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书翰往反,日百余牒。
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
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
后拜黄门侍郎。
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
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
卒于位。
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 .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 .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 .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 . 牒,有时指我国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为证明某事的文件,如“度牒”。
C .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 . 中国古代帝王把冬至日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此即“践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卢柔文笔出众。
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 . 卢柔为人孝顺。
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 . 卢柔善于出谋划策。
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 . 卢柔忠于职守。
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
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8高二上·淮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三上·泸县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极力搜刮财物奢侈靡费发出的激愤质问。
(3)文天样《过零丁洋》)中,将追忆过去和感慨当下融为一体,借助地点表明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字。
9. (5分)请在最后续写一句总结句,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宜人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
所以,……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二上·仙桃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城镇的街道路口,常有环卫工人在车流和行人中穿行。
只要发现地上有垃圾,环卫工人基本上都是随停随扫,
这给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带来通行障碍,也给环卫工人自身带来安全隐患,有些行人和司机甚至因此停下来和环卫工大声争吵。
环卫工人说:“地上有垃圾,检查验收不合格,我就要挨批评。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内容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3-4、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