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10月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 (2分) (2017高二下·凉州期末) 如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的序号“九”应该是()
A . 五四风暴
B . 从统一广东到北伐
C . 长征
D . 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
3. (2分) 1940年4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发布训令,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通令全国一体遵行。

对该训令发布的目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 国民党以法律的形式将“国父”尊称确定下来
B . 体现出国民党人对孙中山的崇仰之情
C . 国民政府有借此凝聚国人力量、激励抗战士气的现实考虑
D . 国民党借此打击限制共产党抗日力量的壮大
4. (2分) (2019高二下·玉田期中) 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

这表明()
A . 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
B . 持久抗战成为国共两党的共识
C . 国民党重视对持久抗战理论的研究
D . 中共率先提出持久抗战的战略
5. (2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

这些举措()
A .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 . 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 . 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 . 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6. (2分)(2020·浙江) 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年份成就
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2年“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
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成功
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②“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③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7. (2分)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A . 《十二铜表法》制定
B . 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C . 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D . 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成
8. (2分)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基督教成为人们长期的普遍信仰。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当时基督教的发展状况,你最应该参考的文献是()
A . 《反异教大全》
B . 《论君主政治》
C . 《神学大全》
D . 《神学政治论》
9.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1932年4月,罗斯福说:“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 保留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B . 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
C . 主张依靠社会底层度过危机
D . 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10. (2分) (2017高三上·荆州模拟) 20世纪70~80年代,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大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科技成果在经济中得以应用,而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20年。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苏联忽视民用工业的技术革新
B . 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
C .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
D . 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
11. (2分) (2020高二下·潍坊开学考) 1949年4月1日,根据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的安排与部署,苏联作家协会拟定了加强反美宣传的草案,包括出版揭露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劳动人民贫穷状况的纪实著作等。

这种做法旨在()
A . 稳固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
B . 形成对敌对阵营的负面认知
C . 塑造与宣传苏维埃文化
D . 加剧美苏之间的“文化冷战”
12. (2分)(2019·广州模拟) 1981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拉丁美洲输往美国的1000项产品中,美国应用了400条关税壁垒手段;日本在431项拉丁美洲的进口产品上施行100条非关税壁垒。

据此可知()
A . 各国降低了关税税率
B . 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C . 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 . 世界经济秩序发生深刻变化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5分)
1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注:皇宫)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

……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宋元时期尤其是两宋,在中国文化趋于精细内省的同时,不仅孕育了新的思想体系
——理学,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一个高峰——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据材料一,概括宋都东京商业发展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思想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14. (5分)(2017·濮阳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学者金观涛曾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偶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

如下图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
述(要求:使图示符合材料描述。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10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

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突破。

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

这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发展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的表现。

(2)你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有何建议?
16. (10分)(2017·于都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成为同盟国中的重要成员,国民政府开始将战后建设人才的培养提上议程。

在技术发展领域,国民政府考虑派留学生去美国学习制造原子弹,他们选派了朱光亚、李政道、唐敖庆等去往美国学习。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考虑战后成立联合政府,派遣罗沛霖、张大奇和王天眷等前往美国学习,这样就形成了二战后的留美高潮。

这一时期,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有6200人左右,其中学习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人约占80%。

1949年11月、12月间,朱光亚与曹锡华等人多次以留美科协的名义组织召开中国留学生座谈会,动员大家回国,1950年他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50年春,朱光亚等人回到了新中国。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明确禁止中国留学生离境。

1953年7月,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被禁止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开始活跃起来,他们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中国总理周恩来,甚至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写信。

这些努力终于促成美国政府在日内瓦谈判中逐步解除了对中国留学生回国的禁令。

朱光亚是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摘编自王德禄《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归程及命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光亚等知识分子赴美留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朱光亚等知识分子回归新中国的因素并概括其贡献。

17. (15分)(2020·静安模拟) 思想启蒙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

虽然人们把“启蒙运动”的桂冠赠与了它,但它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

中国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民族主义为前提,以救亡为己任。

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一个转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

——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1)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
(2)既然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为何它
还会赢得“启蒙运动”的桂冠?
(3)你是否同意“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5分)
13-1、
13-2、
13-3、
14-1、
15-1、
15-2、
16-1、
16-2、
17-1、
17-2、
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