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纪念? 自主阅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展示交流: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 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 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 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延伸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 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 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 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 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检测完善
完成《补充习题》
2. 师简述目标 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 写。 (二)检测字词 1.学习生字新词 樟树 繁衍 劝说 搬家 稠密 蓬蓬勃勃 石榴 崇敬 瞻仰 抗拒 仍然 枝枯叶落 (指名读 完整读两遍) (1)正音 ①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繁衍”的“衍”,“搬家”的“搬”都是前鼻音,跟着他读一读! “瞻仰”的“瞻”是翘舌音,提醒得好!一起来读一读。
教学
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重点
教学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先学提纲
一、我来学生词:
1.读一读:先把绿色通道和生字表里的字读两遍,然后通读课文三遍,遇
到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写一写:一笔一划,认真描红生字表里的字。
3.查一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 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 思想感情。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完成《补充习题》
第 七 单元 课题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 二 教时 总第 个教案来自课型:新授课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辨形 ①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 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 2.下面请同学把生字描红一遍。
写好了吗?我们来看看几个同学写的。(实物展示两本写得好的作 品) 描得怎么样?写得怎么样?(正确 美观 大方 漂亮 ) (三)顺读课文 1.刚才同学们字词学得很好,那能不能把课文读好呢?我们来比一比, 赛一赛。 2.这篇课文一共多少小节呢? 3.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别的同学一 边听一边想每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评价:初读课文你就能读得这么正确流利,真不简单! (可让 2-3 个学生评价)指出错误,再请那个读错的同学读。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不仅正确,还很有感情。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 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呢?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课樟树有深厚的感情?
二、品读感悟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 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品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提示任务: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
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自主阅读:第4~5自然段
展示交流:
1.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宋庆龄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 二、查一查。 你能上网搜集宋庆龄的资料吗?
学情
本课表达宋庆龄对樟树的深厚感情,但学生在揣摩理解时有些难度,
分析 通过补充材料,创设情境,诵读感悟,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 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回答:为什么宋庆龄对院子里的两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4.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1.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 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宋庆龄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 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宋庆龄的生平,联系课 外读到的宋庆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 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一)出示目标
1. 小黑板出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四、精选课文第一段,品读感悟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学习课文 1—— 3 自然段,宋庆龄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 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
(一)提示任务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宋
庆龄的什么事?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二)自主阅读 (三)展示交流
教学
2.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目标
3.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重点
教学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先学提纲:
一、想一想。
课前 准备
●难以理解的词语
课前 词语:
我的理解:
准备 二、我来分分段。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为四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第一段 ( 至
自然段)
第二段 ( 至
自然段)
第三段 ( 至
自然段)
三、我来品课文:
1.读书中碰到的疑惑之处
学情
学生在预习中能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新词,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
分析 力;能初步理清课文的脉络,但品读语言文字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 七 单元 课题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 一 教时 总第 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
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目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
高贵之处
崇敬怀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是樟树。 3.第 4、5 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 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 1-3 自然段为第一段 第 4-5 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 6 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5.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
“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6.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7.指导朗读。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提示任务: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