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头部物理降温护理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头部物理降温护理进展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中枢性高热、意识障
碍、偏瘫等并发症。
中枢性高热是高血压脑出血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
非感染性高热,体温在发病早期(48 小时内)可骤然升高至39℃,热型多为稽留热,多无
寒颤,抗生素治疗无效。
持续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压增高,加
重脑细胞损害;高热还可导致机体代谢大大增加,热能消耗,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
因此,及时、有效地物理降温措施,对防控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高
血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1 降温最佳时间黄松等和左新阳等报道高热后4~6h行头部低温降温,不但能有效降低
体温,还能使脑细胞处于“半冬眠”或“冬眠”状态,脑细胞代谢率和耗氧量降低,减少脑细胞
自溶坏死,有效保护脑细胞功能,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而高热超过7h应用头部降
温治疗效果不显著。
2 降温时机的选择降温时机应及时准确,黄亚平发现,当患者寒战时,全身表面及肌肉
高度收缩,体温处于上升期,如果此时采取物理降温,便会产生对抗性刺激,导致体温继续
上升,此期应给予保暖,让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待寒战消失,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
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尿量减少等表现时属高峰期,再行物理降温,效果更佳。
3 头部降温温度控制白柯认为,头部降温要严格控制温度,以32~34℃为宜,这是保证
低温治疗成功的关键。
体温过高起不到低温治疗的效果,生命体征不能得到改善,临床症状
得不到缓解;温度过低会引起呼吸减慢,心率下降,血压降低,对患者的救治不利。
4 降温用物选择及各自优点王建华等用回收的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经清洁消毒处理后
装入酒精(1/3 酒精],2/3 清水)密封后放入一18℃冰箱冷冻18~24h 后使用,其优点是放
在室温为18~24℃室内持续3h温度仍在-5℃,低温持续时间长,且袋体松软,与机体接触
紧密,易固定。
蒋丽萍等也用回收的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经清洁消毒处理后装入500mL的10%盐水密封后放入-18℃冰箱冷冻18h后使用,其优点一是可使冰点下降,低温持续时间比
清水冰袋长;二是冰盐水中有盐的结晶,溶液不形成块状冰,使冰袋松软,与体表接触面积
充分,盐水冰袋内液体在局部压强减低,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李艳玲则用不同型号的棉垫放
于由芒硝10g加清水100mL 配置成的10%芒硝溶液中浸润,然后装入透水无纺布袋,于-18℃冰箱冷冻12h后使用,其特点是呈冰霜状,松软,可塑型。
5 降温效果酒精是一种挥发性液体,酒精冰袋放置于皮肤表面,可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
的热量,并可使皮肤血管扩张,降温效果明显。
10%盐水因低温维持时间长,在22℃环境下
持续3h其温度仍在-5℃,且冰袋松软,与体表接触面积充分而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
10%芒
硝冰袋具有清热解毒、吸收热量的特点,使用后患者体温下降的幅度显著加快,意识状态较
降温前及使用普通清水冰袋降温后显著改善。
6 体温测量部位和方法刘风青,杨海新发现,耳温是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的最理想
的测温方法,因为耳鼓膜与大脑体温调节中枢最接近,并与其有共同血液供应来源,耳部比
其它位置更快、更准确地反映了人体内部和大脑局部的温度,且操作便捷,能在1s内读到准确数据,特别适合不合作患者。
测量耳温器材为远红外线耳温计,使用前确保耳温计探头的
透镜清洁,套上一次性保护胶套,按下开始按钮,将被测者的耳廓向后上方拉,以拉直和暴
露外耳道,将探头顺着耳道方向插入对准鼓膜,经1~2s即可在显示屏上获得温度的数值。
李淳等报道腋下温度一般比脑内温度低10℃,且易受多种因素如腋汗、上肢偏瘫、静脉输液、皮下脂肪的厚度等的影响,又因中枢性高热患者的特殊性,头部温度高达39~42℃,躯干和
四肢温度轻微升高或正常,所以腋窝温度不能真实反映脑组织局部温度,如果把腋温当作大
脑局部的温度,会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误导。
因此,对于中枢性高热患者头部降温尽量不
采用腋温。
赵宁霞等通过对使用冰帽的脑出血患者进行腋下、鼻腔、口腔温度比较,认为此
类患者测量鼻腔温度可以真实地反映大脑局部的温度,但缺点是测量时间长,操作不便,且
易刺激鼻腔黏膜,产生不适感,甚至喷嚏等,故不适用于临床。
直肠内测温法是目前唯一非
创伤性侵入性操作,因其不受室温影响,又有来自痔动脉的丰富血供,常被认为是临床体温
测量的标准,但由于操作麻烦,临床不常采用。
口腔温度通过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舍下热窝,闭紧口唇,用鼻呼吸3min 后测得。
因其与脑部接近,较能体现脑局部的温度,但此类患者绝大多数神志不清,配合困难,
临床测量不安全且不方便,只能用于清醒的患者。
7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物理降温是针对中枢性高热的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但是操作不当常可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局部冻伤、局部压疮、全身
反应等。
局部冻伤可见局部皮肤变青紫、感觉麻木、局部僵硬、变黑,甚至组织坏死;局部
压疮可出__________现局部压痕,疼痛不适;全身反应临床表现为寒战、面色苍白、体温降低。
故在行物理降温时,为防止并发症的方发生,应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降温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和病情有无变化,为预防局部冻伤,每次降温时间不宜过长,每3~4 小时冷敷一次,中间间歇20~30min;出现局部压疮按照压疮的处理方法及时予以处理;出
现全身反应时立即停止降温,给予保暖。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水肿压迫周围脑组织,使其缺血、缺氧,一旦出现高热,
机体中枢氧代谢率增加,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长时间可使脑组织溶解、坏死,造
成不可逆性损害。
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头部物理降温,是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致残率和
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转归。
但在头部降温时护理方面应注意:降温
速度要适当掌握,一般应在2~4h降到理想温度;持续时间根据病情需要维持2~14d;降温过程中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以准确了解血液携氧情况及血液酸碱平衡情况;降
温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状态、有无抽搐等,注意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并及
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