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柔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 (9分) (2017高三上·无锡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静里春秋
朱良志
①明末大收藏家卞永誉,博物通古,每评画,多有识见。

他评北宋范宽的《临流独坐图》,认为此图“真得山静日长之意”,突出了“静”在中国艺术中的地位。

中国艺术极力创造的静寂的意象,原是为了时间的超越,在静中体味永恒。

②宋代唐庚(字子西)有一首《醉眠》诗:“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它描绘的是艺术家期望超越的境界。

③苏轼有诗谓:“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在无争、无斗、淡泊、自然、平和的心境中,似乎一切都是静寂的,正所谓懒出户庭消永日,花开花落不知年。

④艺术家山静日长的体验,其实就是关于永恒的形上思考,他们用艺术的方式思考。

倪云林的《容膝斋图》,画面起手处几块顽石,旁有老木枯槎数株,中部为一湾瘦水,对岸以粗笔钧出淡淡的山影,将人置于荒天迥地之间,去体验超越的情致。

永恒感不是抽象的道、玄奥的终极之理,而是山自白云日自闲,心不为物所系,从容自在,漂流东西。

云林有一诗写道:“逍遥天地一闲身,浪迹江潮七十春。

惟有云林堂下月,于今曾照昔年人。

”他超越乎两间,感受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永恒精神。

⑤沈周对山静日长的境界,也有很深体会,其诗云:“碧嶂遥隐现,白云自吞吐。

空山不逢人,心静自太古。

”他在《策杖图轴》中题诗道:“山静似太古,人情亦澹如,逍遥遣世虑,泉石是安居。

云白媚涯客,风清筠木虚……”沈周一生在吴中山水中徜徉,几乎足不出吴中,这样的地理环境对他的画也产生了影响。

在太湖之畔,在吴侬软语的故乡,在那软风轻轻弱柳缠绵的天地,艺术也进入了宁静的港湾,吴门画派的静,原是和他们对永恒的追求有关。

⑥“马蹄不到清阴寂,始觉空山白日长”,这是文徵明的题画诗。

他生平对道禅哲学和儒家哲学有较深的浸染,他是一个追求静寂的人。

静寂不仅和外在世界的闹剧形成对比,静寂中也可对世间事泊然无着染,保持灵魂的本真。

静寂不是外在环境的安静,而是深心中的平和。

在深心的平和中,忘却了时间,艺术家与天地同在,与气化的宇宙同吞吐。

⑦中国艺术有追求静净的传统。

清恽南田甚至以“静净”二字来论画,他说:“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

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

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

绝俗故远,天游故静。

”天游,就是儒家所说的上下与天地同体,道家所说的浑然与造化为一。

天游,不是俗游,是放下心来与万物一例看。

在静中“天游”,便有了永恒。

将静视之为艺术之登峰极境,就在于一切外在世界“本静”“本幽”,它是超越时空的生命体验,他于此得永恒之生命精神。

(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
(1)纵观全文,阐释标题“静里春秋”的内涵。

(2)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述层次。

(3)为什么说第②自然段中,唐庚的诗描绘的是艺术家期望超越的境界?
2. (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落红萧萧为哪般
迟子建
①萧红[注] 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

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

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

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

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

由于被日军占领,香港市面上骨灰盒紧缺,端木蕻良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对素雅的花瓶,替代骨灰盒。

这个无奈之举,在我看来,是冥冥之中萧红的暗中诉求。

因为萧红是一朵盛开了半世的玫瑰,她的灵骨是花泥,回归花瓶,适得其所。

②香港沦陷,为安全计,端木蕻良将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只花瓶中,一只埋在浅水湾,如戴望舒所言,卧听着“海涛闲话”;另一只埋在战时临时医院,也就是如今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树下,仰看着花开花落。

③我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

来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此,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
④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

⑤萧红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

萧红与萧军在东北相恋,在西安分手。

他们的分手,使萧红一度心灰意冷,她远赴日本疗伤。

此间,鲁迅先生病逝,这使内心灰暗的她,更失却了一份光明。

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
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谓一语中的。

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生机盎然,经久不衰。

⑥萧红在浅水湾的墓,已经迁移到广州银河公墓,而她在呼兰河畔的墓,埋的不过是端木蕻良珍存下来的她的一缕青丝而已。

一个人的青丝,若附着在人体之上,岁月的霜雪和枯竭的心血,会将它逐渐染白;而脱离了人体的青丝,不管经历怎样的凄风苦雨,依然会像婴孩的眼睛一样,乌黑闪亮。

⑦圣士提反,是首位为基督教殉难的教徒,他是被异教徒用石块砸死的。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女校,有一股说不出的悲壮,更有一股说不出的圣洁。

其实萧红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只不过她信奉的教是文学,并且也是为它而殉难。

她在文学史上的光华,与圣士提反在基督教历史上的光华一样,永远不会泯灭。

⑧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蒙蒙。

黄昏时分,我启开一瓶红酒,提着它去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祭奠萧红。

萧红是黑龙江人,那里的严寒和长夜,使她跟当地人一样,喜欢饮酒吸烟。

我多想撒一瓶呼兰河畔生产的白酒给她呀,可是遍寻附近的超市,没有买到故乡的酒。

我只能以我偏爱的红酒来代替了。

⑨复活节连着清明,香港的市民都在休长假,圣士提反女校静悄悄的。

我在列堤顿道,隔着栏杆,搜寻园内可以撒酒的树。

最终,我选择了两棵大树,它们看上去年过百岁,而且与栏杆相距半米,适合我撒酒。

一株是高大的石榴树,一棵则是冠盖入云、枝干遒劲的榕树。

铁栏杆的缝隙,刚好容我伸进手臂。

我举着红酒,慢慢将它送进去,默念着萧红的名字,一半撒在石榴树下,另一半撒在树身如水泥浇筑的大榕树下。

红酒渐渐流向树根,渗透到泥土之中。

它留下的妖娆的暗红的湿痕,仿佛月亮中桂树的影子,隐隐约约,迷迷离离。

⑩撒完红酒,我来到圣士提反女校旁的城西公园。

一双黑色的有金黄斑点的蝴蝶,在棕榈树间相互追逐,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快乐;而六角亭下的石凳上,坐着一个肤色黝黑的女孩,她举着小镜子,静静地涂着口红。

也许,她正要赶赴一场重要的约会。

如今的香港,再不像萧红所在之时那般的疏朗了。

而圣士提反女校周围,亦被幢幢高楼挤压着。

萧红安息之处,也就成了繁华喧闹都市中深藏的一块碧玉。

不过,这里还是有她喜欢的蝴蝶,有花朵,有不知名的鸟儿来夜夜歌唱。

作为黑龙江人,我们一直热切盼望着能把萧红在广州的墓,迁回故乡,可是如今的呼兰河几近干涸,再无清澈可言,你看不到水面的好月光,更看不到放河灯的情景了。

我想萧红一生历经风寒,她的灵骨能留在温暖之地,落地生根,于花城看花,在香港与涂红唇的少女为邻,也是幸事。

更何况,萧红临终有言,她最想埋葬在鲁迅先生的身旁。

⑪走出城西公园,我踏上了圣士提反女校外的另一条路——柏道。

暮色渐深,清明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了。

走着走着,我忽然感觉头顶被什么轻抚了一下,跟着,一样东西飘落在地。

原来从女校花园栏杆顶端自由伸出的扶桑枝条,送下来一朵扶桑花。

没有风,也没有鸟的蹬踏,但看那朵艳红的扶桑,正在盛时,没有理由凋零。

我不知道,
它为何而落。

可是又何必探究一朵花垂落的缘由呢!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

(选自《2010年中国最佳散文》,有删改)
【注】萧红(1911—1942)中学时代接触了五四以来的新思想和中外文学,1935年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了成名作长篇小说《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写有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1年在香港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1)
文章开头两段分别从萧红骨灰盒的选择和骨灰的去处写起,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2)
作者以“落红萧萧为哪般”为文章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请结合萧红的创作成就和自己平时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文学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3. (15分)阅读下例戏剧片段,回答(1)--(2)题。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拉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海尔茂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

(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娜拉,娜拉,现在别走。

明天再走。

娜拉(穿外套)我不能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拉(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

(围披肩)托伐,再见。

我不去看孩子了。

海尔茂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拉那就难说了。

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她对丈夫的一切义务。

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对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

你不受我的拘束,我也不受你的拘束。

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

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连戒指都要还?
娜拉要还。

海尔茂拿去。

娜拉好。

现在事情完了。

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吗?
娜拉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拉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拉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拉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个生人?
娜拉(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可是我信。

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拉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

再见。

(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

)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

她走了。

(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1)
剧中娜拉说“改变到咱们在一块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娜拉所说的“真正像夫妻”指的是什么?
(2)
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对比二者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4. (19.0分) (2019高一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

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者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

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

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

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

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

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

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

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

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

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

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

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穆积怨。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

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

”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

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

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
唯仗威刑。

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

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

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

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斛律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B . 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C . 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D . 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魏,北朝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建都邺,史称“东魏”。

B . 文帝、天保、世宗,分别是谥号、年号和庙号,而这三者都是皇帝专有。

C . 庶女,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侧室所生女子;正妻、继室所生子女为“嫡”。

D . 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

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斛律光箭艺高超。

斛律光十七岁时,阵前箭射莫者晖,又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其脖颈,得到高祖和世宗的称赞。

B . 斛律光英勇善战。

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戍所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 . 斛律光抗令不从。

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城戍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皇帝不得已为之。

D . 斛律光遭冤被杀。

北周将军韦孝宽忌恨斛律光的英勇,就散布他要造反的谣言,恰好北齐皇帝对斛律光起了疑心,就设计杀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

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
②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


5. (9.0分)(2018·张掖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
孟浩然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芸阁友② ,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任职秘书省校书郎。

开元十七年,王昌龄仍在长安,故孟浩然得与之交往,孟浩然大约在此年底离开长安。

②芸阁友:指王昌龄。

荟阁,藏书处,即秘书省。

此时王昌龄为秘书省校书郎,故称“芸阁友”。

但他任此职已七年,久不得迁。

③扬云:指扬雄,字子云,西汉文学家。

滞:谓仕途失意。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诗歌的题目点明本诗是诗人从京城刚出关在旅亭夜坐时所作,诗题既体现了写作背景,又点明了作者写本诗的目的。

B . 一,二句运用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写出了夕阳西下,阳光照射在池馆里,薄薄烟雾笼罩旅亭的情景,色调伤感。

C . 第三句写在旅亭中只有自己一个人独坐,孤独寂寞的感受顿时涌上心头;第四句则感叹自己与朋友的别离之情。

D . 最后两句运用了典故,这里将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与朋友王昌龄相比,对扬雄久不得迁的失意表达了无限的同情。

E . 本诗是五言律诗,诗人把感慨置于夕阳西下、槐烟笼單、雨滴枯荷、羁旅独坐等阴郁惨淡的背景下加以表现。

(2)本诗颈联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联。

6. (6分)《醉翁亭记》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
7. (9分) (2019高三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________、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习得性无助常常诱发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

持久的学习倦怠容易使学生________,找不到学习的应对策略,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做事情都缺乏信心,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乎,________。

学习倦怠所引发的消极学业情绪、认知疲倦和不良氛围,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与害怕进教室等,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容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一旦有了以上行为,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会处处被动,处处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________,会导致其自学能力的降低,从而对学习产生持久性的消极影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无能为力茫然失措漠不关心长此以往
B . 有心无力茫然失措掉以轻心积微成著
C . 无能为力茫然若失掉以轻心长此以往
D . 有心无力茫然若失漠不关心积微成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虽然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但是它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
B . 这即使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C . 这虽然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D . 尽管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8. (6分)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9. (5分)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

(40字内)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四、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
10. (60分) (2019高二上·肇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了一张照片,显示中国男子演唱组合(TFBOYS)成员之一的王源,登上了初三政治课本。

照片中是一道与王源有关的论述题,题目为:“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内容是王源受邀赴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理事会2017青年论坛,就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等议题用英文进行了2分钟的演讲。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粉丝追星大数据报告》,在当前追星的粉丝当中,20-2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47%,19岁以下的粉丝占了19%;从职业角度看,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以56%的比例遥遥领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4-1、
4-2、
4-3、
4-4、
5-1、
5-2、
6-1、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
7-1、
7-2、
8-1、
9-1、
四、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