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系统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c167fe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d.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初二物理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机械运动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钟表。
2、运动的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3、运动的快慢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为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1 m/s = 36 km/h 。
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
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病情、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等;声音还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碎石等。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如禁止鸣笛;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植树造林、安装隔音板;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三、物态变化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全汇总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136698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f.png)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全汇总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规律的学科,是理工科学习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物理知识,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物理打下基础。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全面汇总: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
3. 作图表示物体的运动,如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的绘制和分析。
二、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推力等不同种类的力的性质和作用。
3. 压力的概念,压力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4. 不同形状物体的支撑面积对于压力的影响。
三、简单机械1. 杠杆的概念和杠杆的原理。
2. 轮轴的概念和轮轴的原理。
3. 塞壬的概念和塞壬的原理。
4. 各种简单机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2. 镜子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4. 光的颜色、反射和折射对生活的影响。
五、热的传播1.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基本概念。
2. 导热系数、热导率等热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 不同材质的导热性质对热传播的影响。
4. 保温和隔热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电流电路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
2.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复合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 欧姆定律、功率公式等电学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4. 电路中导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
七、磁场1. 磁场的概念和磁力线的特点。
2.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和影响。
3. 磁铁的性质和磁性材料的分类。
4. 磁场对物体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八、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声音的频率对声音的影响。
4.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全面汇总,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模块
![初中物理知识模块](https://img.taocdn.com/s3/m/fe0a5b7651e79b8969022669.png)
初中物理知识模块初中物理总合包含六大版块知识系统,分别有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电磁学。
下边主要介绍中考主要考点:①质量的丈量和天平的正确使用1.质量和密度②密度的丈量方法和计算☆①速度的计算〔 2 分〕必考点★2.简单运动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以及长度的丈量和计算☆力学〔26 分〕①力的作用成效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 分〕☆②重力及其计算☆③摩擦力及其计算☆3.力④牛顿第必定律及其使用⑤二力均衡条件⑥受力剖析及作图〔 2 分〕必考点★①压强及其计算〔 5 分〕必考点★4. 压强和浮力②大气压强及有关现象的解说③沉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大小的计算〔 3 分〕☆①杠杆的均衡条件②滑轮组的计算及使用〔 3 分〕☆5.功和机械能③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8 分〕必考点★④机械能及其转变热学(12 分〕①温度计的使用1. 物态变化②物态变化及现象解说〔2分〕必考点★③晶体与非晶体特色及其差别①分子热运动②热量计算〔 6 分〕必考点★2. 热和能③放热计算④能量的转变与守恒〔 2 分〕☆⑤能源与可连续展开声学〔3 分〕光学〔6 分〕①声音的发生与流传〔 1 分〕必考点★②声速及其应用③乐音的三个特色〔 1 分〕必考点★④减弱噪声的方法⑤可听声、超声波、次声波的特色及其应用①光的特征、直线流传条件和光速②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折射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作光路图〕〔3 分〕必考点★③凸面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分〕必考点★④不行见光的特色和应用电学〔19 分〕①电路的连结和判断,以及作电路图〔 3 分〕必考点★1. 简单电路②滑动变阻器的连结和在电路中的作用☆③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4 分〕必考点★2.欧姆定律②电阻的丈量☆①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 8 分〕必考点★3. 电功和电功率②焦耳定律③安全用电和家庭电路的连结及故障的清除〔 2 分〕☆电磁学〔4 分〕①磁体的性质和地磁场☆②磁感线和N-S 极判断〔 1 分〕☆③奥斯特实验和法拉第电磁感觉〔 2 分〕必考点★④安培定那么⑤电磁能量变换及其在实质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b80f6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e.png)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及分类2.力的合成与分解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计算5.运动的描述与分析6.匀速直线运动7.变速直线运动8.抛体运动二、力的作用1.摩擦力2.压强与压力3.浮力与浮力原理4.弹力5.万有引力6.静电力和电场三、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概念2.动能与势能3.机械能守恒定律4.能量与物质的转化5.热能与温度6.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四、光学基础1.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3.光的色散与全反射4.平面镜与球面镜5.透镜与光的成像6.光的干涉与衍射7.光的定向传播五、电学基础1.电荷与电场2.电流与电路3.电阻与电阻率4.电路中的功率与电能5.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6.导体中的电场分布7.磁场与电磁感应六、声学基础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与参数3.声音的反射与共鸣4.声音的干涉与衍射七、物态变化1.固体的特性与性质2.固体的熔化与凝固3.液体的特性与性质4.气体的特性与性质5.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6.气体的温度与体积关系7.相变与气体压强八、核与辐射1.放射性与核能2.电离辐射与辐射防护3.核能的利用与应用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你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复习。
记得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并进行实际应用与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祝你学习顺利!。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663926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4.png)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全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知识也是必须掌握的科目之一。
本文将对七年级物理知识点进行全面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第一章:机械1. 运动和力运动状态:物体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力的三要素:作用点、作用方向、作用大小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维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牛顿第二定律:F=ma,即力与加速度成正比,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会存在相等而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 机械能功和能量的概念势能和动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一个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等于系统内机械能各部分的总和3.查询资料并完成以物理为主题的常识题第二章:光线的传播和成像1. 光线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类型相关光线在直线上传播光在光学器件中的传播方式2. 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成像规律光的色散和原理第三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计和温度的测量单位热量的含义和单位2. 热传递热的三种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对流现象3. 热膨胀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膨胀现象及应用第四章:电学1. 电荷和电场原子结构中带电粒子的性质及对电荷的定义静电场和电势差的定义电场力线和落在电荷上的力及其方向2. 电流和电路电荷的流动方向和电流的定义电阻和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和计算3. 电磁感应磁场和磁通量的概念电磁感应定律和漩涡电流变压器的结构和应用以上就是七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全面归纳。
理解这些知识点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究和思考,同时要结合生活实际,不断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做到知行合一,做一个对自然科学有深刻认识的学生。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1c1f6852763231126fdb112e.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2e2c525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7.png)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高,因为女高音发声体振动频率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的乐器发出相同音调、响度的声音,音色不同,我们能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B超检查身体等。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⁸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如平静的湖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9755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8.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阴影、针孔成像、日食、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3×108m/s(8为次方)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老花镜用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9bec53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6.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um=10-6m;1nm=10-9m..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第三章声的世界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第四章多彩的光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 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9.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10.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2.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投影仪;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13.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空气中的光线偏离法线;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⑻凸透镜成像时;折射光线或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像点..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校零;2认清分度值和测量范围;3弹簧伸长的方向要与被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0.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11.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14.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自行车的刹车..15.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或磁悬浮..第六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可概括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可..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7.同一直线二力合成:合方向与两力相同;合方向与大力方向相同8.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合力为零即平衡力..第七章密度与浮力一、质量和密度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t=103kg=106g=109mg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范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7.密度: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kg/m3;还有:g/cm3;1g/cm3=1000kg/m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V的单位是米3m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或体积而改变;不同种类物质密度一般不同..9.水的密度ρ=1.0×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质量为1.0×103千克..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二、浮力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G下沉;2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下沉;2<上浮3=悬浮..不会漂浮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4.阿基米德原理公式:5.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浮=G-F视2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3阿基米德原理:7.浮力利用1密度计:是物体漂浮条件的一个应用..它的刻度特点:上大下小..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4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第八章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公式:;式中p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3.压强公式:P=F/S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5.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6.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7.液体压强计算:;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8.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9.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10.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15. 1标准大气压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第九章机械与人一、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铁匠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二、功和能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3.功的公式:W=Fs;单位:W→J;F→N;S→m..1J=1N m.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W→J;t→S..1W=1J/S;1KW=1000W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6.有用功: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记作W有用用滑轮组提升时:W有用=Gh;用滑轮组平拉物体时:W有用=FS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记作W总;W总=Fs额外功:对人们无用又不得不做的功;记作W额外..三者间的关系:W有用+W额外=W总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则机械效率总小于1..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8.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⑴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拉力F、钩码重G、钩码上升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⑵测量的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9.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10.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11.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2.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13.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14.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15.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 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5. 物质世界从小到大的尺度: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8.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9.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1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一、温度与内能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2.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 摄氏温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4.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5.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7.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8.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9.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10.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11.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12.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J..二、热量与热机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2.燃烧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单位是:J/kg..3.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燃烧值;单位是:J/kg;m是质量;单位是:kg4.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5.比热容是物质的又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6.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7.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8.热量的计算:① 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cmt0-t=cm△t降9.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第十三章了解电路1. 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2.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3. 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 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5.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9.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0.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1. 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A=103mA=106uA..12.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13.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A;②0~3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A..14.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15.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16. 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KV=103V;1V=103mV=106uV..17.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18.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23.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V;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V;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⑤工业电压380V..第十四章探究电路一、电阻和变阻器1.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2. 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1MΩ=103KΩ;1KΩ=103Ω..3.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4. 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1滑动变阻器:①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④正确使用:1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2接线要“一上一下”;3通电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nR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9f05e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1.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1.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距离短;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而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距离中等;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距离较远。
-物质的分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核外层轨道上的电子数量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2.运动的描述和变化规律-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位置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
-运动的变化规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力的作用和性质-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力的性质: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大小用牛顿(N)来表示。
力可以叠加,多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合力。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牛顿的第二定律进行解释。
4.简单机械和能量-简单机械:斜面、杠杆、滑轮、轮轴、齿轮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对物体的力的作用。
-功和能量:力做功是指力通过位移对物体做了力的作用。
功的大小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能量是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热学知识-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042aa4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7.png)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6cc45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d.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点总结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一种导致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1N等于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加速度为1m/s²的力。
3. 力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4.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单位为帕(Pa)。
5. 压力的计算:压力等于垂直于单位面积的力的大小。
二、机械能和功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物体在运动或静止过程中具有的能量形式,分为动能和势能。
2. 动能的计算: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3. 势能的计算:势能等于物体在重力场中的高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4. 功的概念:功是力使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
5.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再乘以位移的大小。
三、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距离,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2.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物体绕平衡位置作周期性往复运动。
3. 力的平衡:平衡力是指施加在物体上的各个力之和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指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牛顿第三定律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四、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垂直力的大小。
2. 压强的计算: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3.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没物体的向上的支持力。
4. 浮力的计算:浮力等于被浸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五、光学1. 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空气、物质等介质中传播,光的传播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遇到表面发生反射,遇到不同密度的介质发生折射。
3. 光的成像:透镜和反射镜都可以成像,成像分为实像和虚像。
初中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95f58b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0.png)
初中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学1. 基本概念与原理-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质量与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量是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力。
-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一点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亦然。
2.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条件。
- 滑轮系统: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力的计算。
- 斜面原理:斜面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3. 功、能和功率-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工作。
- 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衡量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的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 浮力的原理: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的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2. 物质的相变-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或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
- 沸腾和凝结:物质从液态到气态或从气态到液态的过程。
- 升华和凝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到气态或从气态到固态的过程。
3. 热力学定律-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自然过程中熵总是趋向增加。
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平面镜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球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 光谱的分类: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四、电学1. 静电学- 电荷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712be4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6.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1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17、滑动变阻器:A.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B.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C.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1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1度=1kw.h=1000w×3600s=3.6×106J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https://img.taocdn.com/s3/m/022e6e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5.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本文档总结了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的全部知识点,提供给学生们进行研究和复参考。
1. 物理基础知识
- 物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理量、单位及其测量
- 运动的基本概念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 物理实验与观测
- 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 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
- 数据记录与处理
- 实验中的误差与精确度
3. 声学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的特性与声音的高低、响度、音色的关系- 声的反射、吸收和干涉
- 动态与静态声音的辨别
4.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色散与合成
-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的应用
5. 电学
- 电荷与电流
-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器
- 电压与电阻
- 并联与串联电路
- 电能与耗散
- 电的安全使用和节能
6. 热学
- 温度与热
- 热的传递
-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热能与功
- 热的应用与热量与功的单位
通过研究以上内容,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巧,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354d357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f.png)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拉力、推力、浮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合力;同样,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物体由于其状态或位置而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2. 能量的分类:- 动能: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由于物体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4. 功的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
5.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公式为 W =F × d × cosθ,其中θ 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三、机械1. 杠杆原理:通过改变力臂长度,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效果。
2. 滑轮系统:利用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3. 斜面原理:通过增加作用距离,减小所需的力来移动物体。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反映了机械做功的效率。
四、热学1. 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公式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abcd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1.png)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公式总结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和公式。
这些知识点和公式是我们理解物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对初三物理学习中的主要知识点和公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运动与力1. 速度:速度=位移/时间,v=d/t2. 加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a=(v-u)/t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合力为零,F=0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F=ma5.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第二章声音与光线1.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传播的距离/时间,v=λ×f2.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θ_i=θ_r3. 光的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和光在两种介质中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n_1×sinθ_1=n_2×sinθ_2第三章电学知识1. 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和单位时间的比值,I=Q/t2. 电压:电势差,V=IR3.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通过的元件所做的功,P=VI4. 串联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_1+R_2+R_3+...5. 并联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1/R=1/R_1+1/R_2+1/R_3+...第四章热学知识1. 热传导:热量通过传导方式传递,Q=λ×S×ΔT/t2. 牛顿冷却定律:冷却介质内热量损失的比例正比于与环境温度的差,Q=H×Δt3. 热膨胀:物体由于温度变化而体积发生变化,ΔL=α×L_0×ΔT第五章光学知识1. 凸透镜成像公式:1/u+1/v=1/f2. 凸透镜放大倍数公式:高度放大倍数=m_1/m_0=v/u3. 全息照相:将物体的全息信息记录在特殊的感光介质上,可以实现全息立体图像的重现第六章动力学知识1. 动量: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p=mv2.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的总动量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3. 碰撞: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守恒,m_1v_1_i+m_2v_2_i=m_1v_1_f+m_2v_2_f通过以上对初三物理学习中的主要知识点和公式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关系。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625d7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7.png)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牛顿第一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4. 牛顿第三定律5. 摩擦力6. 弹力7. 重力8. 浮力二、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2. 运动的图示3. 匀速直线运动4. 加速直线运动5. 自由落体运动6. 斜抛运动7. 圆周运动三、声和光1. 声的传播和性质2. 光的传播和性质3. 光的反射4. 光的折射5. 光的色散6. 镜子和透镜四、电和磁1. 静电2. 电流和电路3. 电阻和电功率4. 磁铁和磁场5. 电磁感应6. 电磁铁和电动机五、热和能1. 热和温度2. 内能和物质的状态变化3. 热传递和传热方式4. 热量和机械功5. 能量守恒定律6. 能源和能量转换六、能源利用1. 能源的种类和特点2. 能源的转换和利用3. 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七、科学与技术1. 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2. 科学实验和观察3. 发明创造和科技应用4.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八、物理与社会1. 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物理学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3. 科学素养和科学伦理总结初中物理涵盖了力和运动、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热和能、能源利用、科学与技术以及物理与社会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学习物理,学生对世界万物的运行和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知识不仅在学科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初中物理的学习既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伦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c15d138d1f34693dbef3e88.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系统归纳【温馨提示:本知识体系是老师精心收集和整理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细心阅读、记忆和理解,它涵盖了整个初中物理知识、理论。
————长山中学樊玉宝】第一部分基本物理量1、速度(v)⑴单位:米/秒(m/s)⑵定义及物理意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质量(m)⑴单位:千克(kg)⑵定义及物理意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表示物质多少的物理量。
3、密度(ρ)⑴单位:千克/米3(kg/m3)⑵定义及物理意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表示物质的疏密程度。
4、力(F)⑴单位:牛顿(N)⑵定义及物理意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重力(G)⑴单位:牛顿(N)⑵定义及物理意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6压力(F)⑴单位:牛顿(N)⑵定义及物理意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7、压强(P)⑴单位:帕斯卡(Pa)⑵定义及物理意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
8、浮力(F浮)⑴单位:牛顿(N)⑵定义及物理意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9、功(w)⑴单位:焦耳(J)⑵定义及物理意义: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并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10、功率(P)⑴单位:瓦特(W)⑵定义及物理意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1、机械效率(η)定义及物理意义:使用机械时,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小,无单位。
有用功一定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12、比热容(c)⑴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J/kg•℃)⑵定义及物理意义:1kg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表示物质存储热量本领的强弱。
13、温度(t)⑴单位:摄氏度(℃)⑵定义及物理意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14、热量(Q)⑴单位:焦耳(J)⑵定义及物理意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表示内能的变化量。
15、热值(q)⑴单位:焦耳/千克(J/kg)⑵定义及物理意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表示物质燃烧放热本领的强弱。
16、电流(I)⑴单位:安培(A)⑵定义及物理意义: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电流。
17、电压(U)⑴单位:伏特(V)⑵定义及物理意义:是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18、电阻(R)⑴单位:欧姆(Ω)⑵定义及物理意义: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强弱。
19、电功(w)⑴单位:焦耳(J)⑵定义及物理意义:电流做功的多少。
电流做多少功就消耗多少电能。
20、电功率(P)⑴单位:瓦特(W)⑵定义及物理意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1、电热(Q)⑴单位:焦耳(J)⑵定义及物理意义: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
是电能转化成内能。
第二部分物理常用公式1、速度:v=s/t(s为路程,t为时间)2、重力:G=mg(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3、密度:ρ=m/v(m为质量,v为体积)4、压强:⑴P=F/S(F为压力,S为接触面积)⑵P=ρgh(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5、浮力:⑴F浮=G排=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法)⑵F浮=G物(平衡法,仅适用于物体悬浮或漂浮)⑶F浮=F下-F上(原因法,适用于规则物体)⑷F浮=G-F(称重法)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F1为动力,L1为动力臂,F2为阻力,L2为阻力臂)7、实际滑轮组:F=1/n(G物+G())(G物为所提升物体的重力,G(为动滑轮总重,n为吊动滑轮绳子段数,不计绳重和摩擦)8、功:w=Fs(F为力,s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Gh(克服重力做功)=fs(克服摩擦力做功)=Pt(P为功率,t为做功时间)9、功率:P=w/t(w为功,t为做功时间)=Fv(F为力,v为物体速度)10、机械效率:η=w有/w总(w有为有用功,w总为总功)11、滑轮组效率:⑴η=G/nF(竖直方向提升重物)⑵η=f/nF(水平方向拉动物体)12、物体吸放热:Q=cmΔt(c为比热容,m为质量,Δt为温度变化量)13、燃料完全燃烧放热:Q放=q·m(q为燃料热值,m为燃料质量)14、电流:I=U/R=P/U电阻:R=U/I=U2/P电压:U=IR=P/I15、电功:W=UIt=Pt=I2Rt=U2/Rt16、电功率:P=W/t=UI=I2R=U2/R17、电热:Q=I2Rt(焦耳定律)=W(纯电阻电路)18、串联电路特点:⑴I=I1=I2 U=U1+U2 R=R1+R2⑵U1/U2=R1/R219、并联电路特点:⑴I=I1+I2 U=U1=U2 1 /R=1/R1+1/R2⑵I1/I2=R2/R1第三部分重要物理概念、规律、理论及其实际应用【温馨提示:我们要解释实际物理现象或问题,知道一定物理规律、理论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在实际解释问题时,要把用到相应的物理规律、理论及公式展现出来,再联系实际问题进行阐述。
】【声光】1、物体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与光的传播特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可以解释(示例):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乐音的三要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物体的。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动物体的及。
)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取决于振动物体的和。
)▲可以解释(示例):往暖壶中灌水,通过听声音判断水是否要满了,依据的是音调。
4、双耳效应: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
5、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实际应用(示例):声呐、B超、超声波碎石6、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可以解释(示例):手影光的反射:包括反射和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可以解释(示例):水中倒影、镜中花水中月、皮鞋擦油变亮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可以解释(示例):湖水变浅、透过篝火看对面的人晃动7、平面镜成像特点:⑴像与物大小;⑵像到镜面距离物到镜面距离;⑶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⑷平面镜成的是像(虚或实)。
8、凸面镜应用:汽车的后视镜、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9、凹面镜应用:。
10、红外线应用:红外夜视仪、。
11、紫外线应用:验钞机、;过量紫外线引发皮肤癌(危害)。
12、近、远视眼及矫正:⑴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应佩戴镜矫正;⑵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应佩戴镜矫正。
13、凸透镜成像规律:【热学】1、物质的三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曲线图甲中,晶体在AB段处于状态,在BC段处于状态,在CD段处于状态,熔化过程是段;晶体在FG段处于状态。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方式有和两▲蒸发制冷应用(示例):吹电风扇凉快、地面洒水降温▲水沸腾温度不变应用(示例):纸锅烧水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沸点随液面上气压增大(减小)而()。
▲可以解释(示例):5、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要热。
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两种。
▲降温液化实例:“白气”形成▲压缩体积液化实例:液化气罐6、升华与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热。
▲升华制冷应用:7、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实例.8、分子动理论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的本质)。
▲可以解释(即扩散现象):①用盐水腌蛋,蛋变咸⑵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可以解释:固态很难压缩(斥力起主要作用)⑶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
▲可以解释:9、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有和,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实例及方法:①摩擦生热(做功)10、内燃机的工作冲程包括:冲程、冲程,冲程,冲程。
其中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做功次,曲轴转动周。
【电学】1、电荷及电荷间的作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可以使两个物体带上等量的电荷;带电体有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可以解释(示例):木梳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蓬松,是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一是电路中要有,二是电路要。
3、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⑴在闭合电路中,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极经过用电器流向电源的极。
⑵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在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
⑶在导电溶液中,既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又有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所以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和。
同一电阻,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导体的电阻一般。
5、家庭电路安全用电常识:⑴开关一端接线,一端接灯泡;⑵螺口灯泡的螺套要接在线上;⑶保险丝要安装在线上;⑷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右中。
6、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极出发,回到极;磁感线密集处磁性,一个磁体处的磁性最强。
7、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关系判断(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极。
8、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线圈中大小,线圈的及线圈中有无。
▲利用电磁铁的实例:电磁起重机、电铃、。
9、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方向和方向有关。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实例:10、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作用而运动的原理制成的。
11、电磁波应用的实例:⑴利用无线电波传播信息,如广播、电视、移动电话⑵利用电磁波定位,如雷达、GPS卫星定位⑶利用微波加热食物,如【力学】1、密度与温度:一定质量的物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密度变。
我们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水在0~4℃时反常膨胀)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相互作用力具有:大小,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同时产生。
3、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与物体的有关。
4、惯性的利用与防止:⑴利用实例:①甩掉手上的水⑵防止实例:①汽车前排乘客系安全带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⑴增大接触面的粗超程度如:⑵增大压力如:6、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⑴减小压力⑵减小接触面的粗超程度如:⑶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⑷用滚动代替滑动如:7、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实例:在实际中压强的改变往往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