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 达标试题(附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达标试题(附答案)1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
(1)指出图中飞机的发明者。

(2)小历认为材料所展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莱特兄弟。

(2)不正确。

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故第(1)问的答案是:莱特兄弟
(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早期汽车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飞机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两项成就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珍妮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汽船、火车的发明等。

故第(2)问的答案是:不正确;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戈蒂耶第一个站出来热烈赞扬巴尔扎克的天才,此后乔治,桑、波德莱尔、福楼拜、左拉都对他赞誉有加。

恩格斯认为他的辉煌巨著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材料三该作品完成于1804年,是以在欧洲扫除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领袖拿破仑的事迹为题材创作的,贝多芬在作品扉页写了“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但是在作品完成的这一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贝多芬得知后非常气愤,就把这几个字改为:“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


材料四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1)材料一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一科学成就?与此有关的人物分别是谁?图3是谁的作品?
(2)材料二中巴尔扎克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是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文学家吗?请你写出一位文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一部。

(3)材料三描写的内容为贝多芬的哪一部作品?结合材料四中贝多芬的名言,谈谈贝多芬具有什么品质。

(4)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为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

【答案】(1)万有引力定律;生物进化论。

牛顿、达尔文、梵高。

(2)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任答一部即可)
(3)《英雄交响曲》;贝多芬具有直面挫折,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挑战,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的精神。

(4)符合题意的两项即可。

可以从人性魅力;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直面挫折,意志顽强;富有创新精神的角度回答。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1、图2、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牛顿与苹果”、图
2“人的进化”、图3《向日葵》;可知,图1反映的科学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相关;图2反映的科学成就是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相关。

图3《向日葵》是梵高的作品。

(2)根据材料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是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还知道俄国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

(3)根据材料三“该作品完成于1804年,是以在欧洲扫除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领袖拿破仑的事迹为题材创作的,贝多芬在作品扉页写了‘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写的内容为贝多芬为拿破仑所写的《英雄交响曲》;由材料四“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可知,贝多芬具有直面挫折,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挑战,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的精神。

(4) 此题是开放牲题目,从科学家和艺术家严谨治学、坚强不屈、坚持不懈等角度回答即
可。

如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为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等。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牛顿、达尔文、梵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巴尔扎克。

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贝多芬。

解答第四问需要对世界近代史上科学家、艺术家精神品质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二(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编自《大国崛起》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

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

(2)根据材料一,结合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汽车。

(2)变化: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原因:①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答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内燃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2)第一小问,根据图表可知,1913年和1870年相比的变化是: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超过英国。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美国能超过英国与其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有关;此外,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依据材料信息“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可以归纳出原因: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合理即可。

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4.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1)汽车。

本茨。

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
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还有电灯、电话、电报等。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

19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初,德国建立起一套崭新的教育制度,先后设立了柏林大学、尔斯鲁厄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等教育学校。

各地也纷纷设立技术教育学校。

到1898年,仅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就超过万人。

在先进的教育下,德国涌现出伦琴、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和以西门子为代表的一批集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出现了内燃机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成果。

——据李工真《德国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一项新技术成果。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内燃机。

(2)观点:先进的教育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发展。

论述: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与此同时,先进的教育也培养出了大批科技人才,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内燃机以及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发明,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变革,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使利。

可见,德国先进的教育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发展,为德国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观点: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论述:19世纪德国改革与发展教育,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重大成就莫定了基础。

中国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可见,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进步,教育进步促进科技的创新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据题干材料“在先进的教育下,德国涌现出伦琴、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和以西门子为代表的一批集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出现了内燃机等一系列的
新技术成果。

”可知,内燃机是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一项新技术成果。

(2)据题干材料可知,提炼的观点体现主题且明确,论述紧扣观点即可,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如:提炼的观点可以是:先进的教育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发展。

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与此同时,先进的教育也培养出了大批科技人才,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内燃机以及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发明,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变革,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使利。

可见,德国先进的教育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发展,为德国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或者提炼的观点可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德国改革与发展教育,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重大成就莫定了基础。

中国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可见,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进步,教育进步促进科技的创新与社会的发展。

6.(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创立进化论——
<3>创立相对论——
<4>创作《英雄交响曲》——
<5>英国的护国主——
<6>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珍妮纺纱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使德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大帝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和汽车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日本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答案】(1)<1>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
<2>创立进化论——达尔文
<3>创立相对论——爱因斯坦
<4>创作《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5>英国的护国主——克伦威尔
<6>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大帝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2>创立进化论——达尔文,<3>创立相对论——爱因斯坦,<4>创作《英雄交响曲》——贝多芬,<5>英国的护国主
——克伦威尔,<6>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大帝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

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

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材料二: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济贫院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置),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

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贫民望而却步。

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

……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材料三:1908年英国议会正式批准养老金法,认为政府有责任为低收入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从而建立了国家养老金制度。

1911年,英国正式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保险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及非手工劳动者,涵盖范围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

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抚恤金(每月5先令,后来提高到10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

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

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

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牧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的突出社会问题。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出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哪些特征?
(3)综合材料和所学,概括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1)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阶级矛盾激化。

(答出任意2点意思相近即可。


(2)特征: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逐步趋于完善;涉及领域逐步广泛;受益人口逐步增加;享受福利逐步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保证;逐步加强对儿童、低收人者和老人的保护等。

(答出任意4点意思相近即可。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要求从两方面回答,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的突出社会问题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阶级矛盾激化。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的内容可知,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特征是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逐步趋于完善;涉及领域逐步广泛;受益人口逐步增加;享受福利逐步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保证;逐步加强对儿童、低收人者和老人的保护等。

(3)综合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

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德国统一后,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

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材料二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19世纪80年代后,德国将鲁尔与洛林结合成为重要的煤钢基地。

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德国工业领域中最强大的主导性部门。

到1913年,德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金属生产国和最大的金属出口国。

以维尔纳•冯•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企业家利用电灯和电话等普及的契机,在19世纪80年代率先开始大规模发展电气工业。

到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中已有39家股份公司,电器制造业的规模在欧洲是最大的。

德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抓住化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使自己在这一产业领域中取得了近乎垄断的地位。

到1896年,德国已拥有了108家化工股份公司,总资本达到31329万马克。

(1)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1)普法战争胜利;军火军事、交通、机器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

(2)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

(3)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
(1)由材料一“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

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德国统一后,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

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可以看出,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原因有普法战争胜利;军火军事、交通、机器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

(2)由材料二“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19世纪80年代后,德国将鲁尔与洛林结合成为重要的煤钢基地。

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德国工业领域中最强大的主导性部门。

到1913年,德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金属生产国和最大的金属出口国。

以维尔纳•冯•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企业家利用电灯和电话等普及的契机,在19世纪80年代率先开始大规模发展电气工业。

到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中已有39家股份公司,电器制造业的规模在欧洲是最大的。

德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抓住化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使自己在这一产业领域中取得了近乎垄断的地位。

到1896年,德国已拥有了108家化工股份公司,总资本达到31329万马克”可以看出,德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是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

(3)两则材料以德国为例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9.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同时也是不平衡的。

迄今为止,历史上共同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

它们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同时,对世界局势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辉煌远去)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统计
(1)依据上表说明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的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